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本报讯(记者 宋雨 实习生 郝丽雯)这是最孤独的时候,生病卧床,手术在即,身边却没有一个人陪伴。难熬的时候,寇玉龙用笔写字,“今天的月亮是朦胧发暗的,没有星星,今天病情又加重了,我的心情非常糟。”
北京打工时突发自发性气胸
没人能知道,发生在这个23岁小伙身上的,是多大的变故,多深的磨难。10岁时,父亲自杀,14岁时,母亲精神失常,离家出走。那一年,寇玉龙上初一,开学不到一个月,辍学回家。
此时,咸阳旬邑县太村镇白虎玉村的家,只剩下两亩一分地和两间瓦房。他孤身来到北京,在朝阳区一家饭馆当起了服务员。
突如其来的变故,压得他喘不过气。他说,从小自卑,不知道什么是爱,“懂事起,我爸妈就一直吵架,关系不好。”
像所有“北漂”的异乡人一样,他开始融入这座城市。疲惫,梦想却沉甸甸的——每月工资700元,他攒一多半,等攒够了钱,就去找母亲。
四年前,他感到胸闷,睡着睡着喘不过气,“左侧胸口像锥子扎一样,胸腔里有积水,翻个身,能听到咕噜咕噜的响声。”
医生检查,这是自发性气胸,住院一周后,选择了保守治疗。
2012年,寇玉龙打听到母亲的消息。回到西安时,眼前的母亲彻底变了一个人,“她神情恍惚,几乎不认识我了,穿得很破烂。”
在西安街头,母子俩搂在一起,嚎啕大哭。这哭声里,有委屈,有埋怨,也有对母亲的歉疚。
能联系到的亲人寥寥无几
他找到大舅——在母亲的娘家人里,除了两个来往很少的姨,大舅是他唯一可以抓住的救命稻草。
医生说,这是间歇性精神病,要吃药,要静养,不能受刺激。
带母亲回到老家,安顿好家务,他再次前往北京打工。每月给母亲寄生活费,直到几个月前,气胸再次复发。
寇玉龙又一次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没钱治病,没钱住院。”大伯把他接到咸阳,住了一周院后出院。
11月23日,他再次犯病。在一个爱心组织的帮助下,住进了唐都医院。
这是最绝望的时候,他竟找不到一个可以帮助他的亲人,“我母亲生活都不能自理,大伯在西安,二伯和四叔都在新疆。”昨天下午,唐都医院胸外科,他的胸腔被切开口子,一根拇指粗的引流管插进去,一头连着水封瓶。
从11月23日到昨天,他一个人住在医院,“我甚至做好了放弃治疗的打算。”记者试图联系到了寇玉龙的两个叔叔。得知侄子住院,他们婉拒,“最近手头有些事,走不开。”
胸外科住院医师吴江告诉记者,病人虽然插着胸腔引流管,但仍有持续漏气,需要手术治疗,如果拖延下去,可能会丧失劳动能力。
“做手术需要近5万元,我不仅没有钱,也没有家属在我手术单上签字。”寇玉龙说,眼下,他能联系到的亲人,寥寥无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