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原标题:人文交流为中欧关系发展奠定民意基础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史靖洪):中国有一句古话叫“国之交,在于民相亲”。这充分说明了不同国家之间民众人文交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特别是青年之间的相互交流与理解,对未来国与国之间的关系走向意义重大。那么,中欧双方的青年到底如何看待对方呢?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青年人如何能实现相互了解呢?中欧之间在人文交流方面又取得哪些成果呢?在近日举行的中欧论坛上,中欧双方的学生、专家面对面,对中欧之间人文交流的现状和前景交换了意见。
“欧洲和中国一样历史悠久,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
“我最感兴趣的是中国的历史,中国有非常古老的历史。
“中国的人口居世界第一,这意味着中国拥有巨大的能量,不仅是在经济上,也包括政治上。
“我最感兴趣的是中国的经验,中国的未来,对欧洲也一样。
“我知道欧盟的组织能力很强,并且在保护人权、环境、良政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我认为中国和欧盟在这些方面可以相互学习。
“中国的历史非常独特而丰富,特别是现在经济和科技正在迅速发展……”
以上都是来自中国的留学生对欧洲的看法,以及正在欧洲学院上学的不同欧洲国家的学生对中国的认识。从这些对话中不难发现,无论是中国青年还是欧洲青年,都非常渴望了解对方。而想要了解不同的国度,留学可能是最直接有效的办法。
正在欧洲学院进修的博士生严绍华可谓经历丰富,他先在国内读完大学,然后到香港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又申请到奖学金,到欧洲学院做课题研究。他说自己之所以到欧洲求学有两点考虑。
“一是因为我是学历史的,当我学习中国现代史时,我发现欧洲在中国现代史上扮演了非常重的角色,因为中欧之间曾相互深深作用,所以我认为要想了解中国,需要了解欧洲;第二我对外交很感兴趣,虽然欧洲现在不是世界舞台的中心,但现代的国际社会依然被欧洲的一些基本理念和原则所影响,欧洲依然非常重要,所以谁要想了解世界,就应该了解欧洲。”
同为欧洲学院学生的弗朗西丝·艾恩里来自英国。正是去中国支教的一段经历,让她对中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我在上大学期间对中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不得不说当时我对中国并不了解,我只是想去不同的地方,有一些奇特的经历。很幸运的是,我被选中去中国南部的云南省的一所中学教半年英语。通过教学,我和当地的老师、学生变成了好朋友。我非常感谢有这样的生活和工作经历,能成为当地社会的一分子,因为这对我了解当地人非常重要。如果仅仅是作为一个外国学生去学习,很可能依然会和不讲中文的人在一起工作。”
她还说,当英文老师的经历促使她开始学习中文,所以她在北京又学习了几年中文。她打算以后有机会还去中国,研究中国为什么会发展得那么快。
欧盟委员会前教育文化委员瓦西利乌女士也有同样的留学经历。她说,她年轻时去伦敦求学,可以说是她一生中最困难的一段时光,却对塑造她的个性产生了最大影响。也正因如此,她在担任欧盟教育、文化、多语言和青年事务委员时,积极推动中欧之间开展人文交流。
“当我们谈起往事,都认为现在的年轻人面临着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要多的挑战。这也是为什么在最近两到三年里,我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发展中欧之间的关系。中欧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不仅仅是政治家的事,而是需要通过我们的努力工作才能实现,我们和政治是分不开的。我很高兴经过两三年的努力,我们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并应该继续下去,这涵盖了几个不同的领域,包括高等教育、文化、青年、语言、科研等等。我希望有上百万人参与到这些项目中,与来自中国的伙伴进行合作,并了解中国。”
正如瓦西利乌女士所言,在中欧领导人共同关心推动下,中欧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取得积极进展。两年来,双方在教育领域围绕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语言合作开展了系列活动,如设立“中欧高等教育交流合作平台”,就高等教育中双方共同感兴趣的主题进行政策对话等;在文化领域,双方主要开展文化艺术以及视听、媒体的交流;在青年领域,以青年参与、青年创业和青年组织发展为重点,开展青年学生、青年创业者等的交流合作。人文交流与政治互信、经贸合作已成为中欧关系的三大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