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很多人不知道杨凌到底属于西安、咸阳,还是省直辖。但这并不妨碍人们心目中“中国农科城”的印象。“秦冠”苹果,“秦艳”、“秦光”系列油桃,“官村一品”西瓜等瓜果品种……这些闻名遐迩的产品带着杨凌的DNA,不断丰富着我们的味蕾。
近年来,杨凌按照“现代农业看杨凌”的总体要求和“建体系、创模式、保安全、树品牌、促发展”的思路,以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为载体,以体系建设和模式探索为着力点,以保障农产品安全为出发点,以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发展为落脚点,积极探索出了农业标准化工作的新模式。
让农业标准化有章法
深秋的关中平原已经有些凉意,而在杨凌农业示范区的温室大棚里,却仍旧是春意浓浓,生机盎然——一排排西甜瓜、番茄、草莓正在茁壮生长。虽然它们的价格高出普通蔬菜四五倍,但在市场上仍然供不应求。这些不受气候影响、依据无公害蔬菜标准生产出来的绿色食品,正是杨凌标准化示范区成果的一个缩影。
“看看我今年种的辣椒,和你们平时见的有啥区别?”在杨陵区揉谷镇陵湾村中来种植合作社,车在几间平房前刚一停下,合作社负责人王中来就过来招呼。在他的蔬菜大棚里,几个农户正在忙碌地采摘辣椒。
据介绍,中来合作社成立以来推行标准化种植模式,实行“供种、供肥、种植、管理、采收”五个统一,科技含量大,收获成果丰,带动了周边其他合作社,成为远近闻名的参观和学习的样板。现在中来合作社已逐步成为杨凌集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农业龙头企业。“我现在种一亩菜是过去十亩地的价钱。”说这话时,这个农民平静、豪气。“如今无论是育种、生产还是种植管理,都离不开标准化,是标准化种植让我们翻了身。”王中来打开了合作社办公室里的电脑,展示他刚刚收到的订单。
作为国家级农业高科技产业示范区,近年来杨凌以建立农业标准化为契机,不断健全农业标准化技术支撑体系。从2002年开始,杨凌区质量技监局委托陕西省农业厅环境检测站首先对杨凌的土壤和空气质量进行了抽样监测,为保证无公害蔬菜产地的环境质量提供科学、公正的数据,实现了农产品的源头质量控制。之后又组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专家在国家和部颁标准的基础上编写了一系列地方标准,包括黄瓜、西葫芦、洋香瓜、番茄、茄子、辣椒、豇豆、韭菜等大宗蔬菜。这些标准从品种选择、营养土配置、壮苗指标、光照水分温度、施肥管理以及采收清园等方面都作出了详细的规定。
杨凌质监局总工陈峰涛介绍说,在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过程中,杨凌以建设国家级综合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为抓手,围绕园区“八大产业”的发展需求,搜集整理了2万多条相关标准,申请了《旱区农业术语与定义》、《旱区农业类型分区与指标》、《旱区农业标准体系规划》、《玉米抗茎腐病性鉴定规范》、《马铃薯茎尖超低温疗法脱毒技术规程》、《西瓜抗旱性鉴定方法》、《西瓜种子产地检疫规程》、《秦川牛及其杂交品种生产性能评定》、《中国荷斯坦牛生产性能综合评定》、《羊安全生产技术规范》等10项国家标准和《猕猴桃溃疡病防治技术规程》、《农业社会化服务标准体系》等16项陕西省地方标准的立项;建立了杨凌示范区《农业标准化体系 总则》及《设施蔬菜》、《设施西甜瓜》等12个子标准体系,制修订了西甜瓜、蔬菜、食用菌、甘薯、金银花、大棚建造等杨凌示范区地方标准70多项。
当地农户告诉记者,过去种菜都依据传统经验,有时很盲目,一遇到天灾虫害就减产,生产很不稳定,现在种菜也讲究科学化、标准化,产品不但价格高,而且有多少能卖多少……
来自杨陵的一组数据,印证了农业标准化生产为农户带来的实实在在变化:自从2009年推动标准化生产以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呈逐年高速增长的趋势,2009年5744元,同比增长21.3%;2010年7128元,同比增长24.1%;2011年9110元,同比增长27.8%;2012年10841元,同比增长19%;2013年12435元,同比增长14.7%,杨凌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连续5年位居陕西省第一。
让标准化成果看得见
在杨凌绿香安果蔬专业合作社,记者头一次看到吊起来种植的西瓜,绿色的西瓜乍看上去,仿佛是种植的花卉一样。据介绍,这种方法种植的最大特点是丰产性强,一亩地变成了两三亩地,最大限度地节约了土地。在这里,常年种植的蔬果品种多达数十个——佛手瓜、七彩椒、草莓等,从选种、施肥、防虫、生长、采收到清洗、消毒杀菌、包装诸环节,都建立了严格的监督管理体系,对每一种产品的挑选和检测都严格把关。
在杨凌大寨村蒋周李猕猴桃标准化示范基地,生产的猕猴桃都有自己的身份证。记者看到,凡是对外销售的猕猴桃都贴有一个二维码,上面标有溯源码、查询网址、服务电话等信息,可通过上网或者拨打电话查询产品的种植户、施肥品种、采摘时间、检验销售等产前、产中、产后等信息。
在新集葡萄示范园,上千公顷的葡萄连成一片。站在示范区的中央,一条贯穿葡萄园的2000米观光长廊即将完工。新集葡萄示范基地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这里按照标准化种植的鲜食葡萄,已经销售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极大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未来,这里将建成一个集葡萄种植、采摘、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生态葡萄园,让农业标准化更多元,进一步提高农民的收入。
……
据了解,在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过程中,杨凌先后承担了10个国家级(已经完成9个,正实施1个)、8个省级(已完成3个,正实施5个)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建立了万亩设施农业、万亩苗木花卉基地、万亩良种基地小麦、万亩奶(肉)牛基地和20万头生猪基地。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目前已形成了“三型五化” 现代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推广模式,即“基地示范型、种植大户型、企业带动型”3种推广形式及“生产规范化、产品安全化、营销品牌化、管理信息化、服务专业化”5个原则的推广模式。
同时,杨凌以建设国家综合标准化示范区为契机,围绕杨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八大产业”确定了11个标准化生产“核心示范基地”,按照“点上示范,面上推广”的思路,在每个示范基地确定了3~5个标准化示范户,形成了“基地带动示范户、示范户带动农户”的标准化生产示范模式。以基地为载体,为农业标准化生产创经验、出模式,为农户树标杆、立榜样,让农户“看得懂、学得会、带得走、用得上”。通过示范基地的建设,进一步发挥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示范、带动、辐射作用。
杨凌质监局标准化科科长周永明告诉记者,2009年以来,杨凌联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国家农业信息工程中心研究开发了以杨凌现代农业标准化网为平台,由环境监测预警、智能控制、检测监控、产品溯源、标准查询、专家咨询、标准化培训等7个功能性应用系统组成的“杨凌现代农业标准化公共管理服务系统”。
据介绍,标准化信息管理主要是为农户搭建一个集农业产前规范引导、产中技术服务和产后农产品检验销售于一体的综合农业信息服务平台。一方面,杨凌质监局组织专家在创新基地对系统进行试验。另一方面,建立标准化示范基地,引导农业合作社示范生产。“通过对农作物在不同生长周期所需的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等方面进行研究,调节水肥药的投入,制定出最适合杨凌地区生长的农作物技术规程,指导农民实现更高层次的精耕细作。”
在杨凌绿香安果蔬农业合作社的中控室,记者看到电视显示屏内,各个大棚的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等技术参数一目了然。周永明介绍说,如果测试的数据超出农作物生长技术指标,这些实时监控的环境指标就会自动提示。他所说的实时监控,就是环境监测预警应用系统,通过棚内传感器“捕获”各项数据,当生产环境信息接近设定的临界值时,系统会通过多种形式发出预警信号,提醒生产管理者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调节生产环境。
2013年以来,杨凌加快了安全农产品溯源标识的推动工作,制定了《安全农产品溯源标识信息管理体系建设方案》,建成了杨凌安全农产品溯源标识信息管理系统,制订了杨凌安全农产品《溯源标识管理规范》、《检验技术规范》、《验收标准体系》和《认证现场检查规范》等溯源体系工作标准,形成了以打造地方特色农产品品牌为目标,以标准化生产为基础,以“溯源、认证、检测”为技术支撑的格局,确保了溯源信息的真实性。以种植西瓜来说,栽培方式、种植面积、育苗时间、定植时间、种植密度、施肥记录等都要一笔笔详细记录……近年来,通过实施农业标准化,杨凌涌现出了以“农科城”、“秦岭山”“农珍”、“揉谷”牌果蔬,“秦秀”牌彩薯,“乾珍”牌杏鲍菇,“官村一品”、“一品天下”牌甜西瓜,“秦宝”牌牛肉,“本香”牌猪肉等为代表的杨凌特色优势品牌农产品。
让标准化模式推广开
农业标准化的目的是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而在杨凌人看来,让更多地区的农户享受到标准化的收益,才能使农业标准化不断推进和完善。
为解决农业科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杨凌编制了《面向旱区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发展规划》和《职业农民培训规划》,采用“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大力开展现代农业技术培训,探索建立了全国独有的农民技术职称评审标准体系,初步形成了“杨凌农科”培训品牌。
陈峰涛介绍,从2004年开始,杨凌示范区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借鉴国外农业科技推广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农业发展实际,首次提出和实施“政府推动下,以大学为依托、基层农技力量为骨干”的大学推广模式。在有关省区,杨凌建立了23个永久性试验示范站、37个专家大院和一批科技示范基地。这些试验站(基地)实现了教学、科研、推广“三位一体”,多学科、多专业、多层次人才联动,科技成果与地方产业有效对接,建立起了“大学+试验站+示范户+农户”科技进村入户的快捷通道。数百名专家常年依托试验示范基地,在农业生产一线开展科技服务,累计推广新品种、新技术400多项,培养了一大批农技骨干和新型农民,有效解决了农业科技转化“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带动了产业升级,促进了农民增收。
杨凌示范区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为依托,在区域产业中心地带建立了永久性的农业试验示范站和相应的示范基地,使其成为现代农业科技成果的显示器、产学研结合的实验场、服务区域产业的推广中心。初步形成了以农业试验示范站为主体,以农业科技培训和信息咨询服务网络为支撑的“一体两翼”科技推广模式,打通了科研、推广和应用之间的通道,促进大学农业科技成果进村入户。
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国累计已有近6000名农民获得了杨凌示范区农民技术职称证书,涉及全国12个省35个地市104个县区,他们成为活跃在田间地头的农民专家、科技二传手,在传播先进农业技术、带动农民致富、发展现代农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另据了解,目前杨凌已建立了一批外省产业化示范基地,并建成了以杨凌为核心,辐射山东、江苏、新疆、西藏、宁夏等15省区的远程农业科技服务平台,实现了“专家不出门、技术送田间”新型“走出去”战略。通过杨凌示范区的各类活动,16年来已有上亿农民不同程度地从中受益。
“农业进园区、农民进社区、种植有技术、产品有市场。”对于杨凌而言,这不仅是杨凌农业的未来图景,也是现代农业社会的标准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