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近年来,对于生活在靖边、定边白于山区的农民来说,可谓喜事连连,移民搬迁政策的实施,让人居环境得到很大改善;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让城乡群众共享文化发展的成果。如今,当地农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美,生活一天比一天好。10月27日至30日,记者走进白于山区,聆听世世代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农民对于自己美好生活的感言和畅想。
从中山涧镇迁入海则畔乡移民新村的贺秉刚一家,面对新生活欣喜不已。
山区孩子拥有和城里孩子一样的快乐童年。
山区群众农闲忙充电。
定边县杨井镇移民新村俯瞰。
定边县纪畔乡高岔村村民在新修的文化广场上锻炼身体,享受农闲时的快乐。
住进新房展笑颜
10月28日,天阴沉沉的,时不时地下着小雨。在农村,尤其是农忙时节,这样阴冷潮湿的天气丝毫不能放缓农民秋忙抢收的脚步。早晨8时许,记者从靖边县城出发,一路向北来到该县席麻湾乡席麻湾村。在53岁的老支书刘忠诚家的院子里,堆满金黄色的玉米,正面是三间崭新的移民平房,家中宽敞而干净。“原来住在窑洞里,后来政府实施移民工程,我们就搬了过来,现在住宿条件好了,离耕种的土地也近了,出行也方便了。”这位当了25年的村支书告诉记者,近年来,全村不断调整种养结构,把原来种植糜子和谷子等小杂粮调整为玉米、马铃薯等经济作物,并且家家户户发展养羊产业,仅羊子一项收入占村民总收入的60%以上,去年全村人均收入达到1.36万元。
举家进城筑新梦
10月29日,连日的阴雨天终于告一段落,迎来了久违的阳光。上午10时许,记者一行走进靖边县海则畔乡移民新村——阳光村,一排排整齐的房屋映入眼帘,太阳能路灯分列路边。56岁的村民贺秉刚热情地招呼我们来到他家的小院。院落打扫得干干净净,种着白菜等蔬菜,暖暖的阳光照进家里倍感温馨。在装修得焕然一新的屋内,老贺的老伴儿朱建丽正在给两岁的外孙喂饭,整个房间显得特别温馨。
贺秉刚家原来住在中山涧镇,3孔土窑洞里共住着9口人,窑洞非常破旧,加上山大沟深交通不便,全家人非常担心孙子们以后的上学问题。“今年4月我们搬到了新村,家里4间房占地120平方米,当时建房时政府给每人补助7800元,按照全家8个人计算,补助达6万多元,我们只花3万多元就住进了新房。宽敞明亮的房子让人心里觉得亮堂堂的,我们过上跟城里人一样的生活。”贺秉刚话语间流露着满足与喜悦。
“这里离县城7公里左右,每天有三趟公交经过,幼儿园、小学都很近,孩子以后上学就不愁哩。”大女儿贺月梅说,搬到这里不仅解决了孩子上学难的问题,还能找到好工作。村里有农机站和林场,专门吸收农民工,只要勤快、肯吃苦就能挣到好工资。
农闲时间忙充电
秋收季节,尽管每天农活较多,但在定边县纪畔乡高岔村委会二楼的农家书屋里,每天前来阅读的人很多,有的查询种植养殖技术,有的了解致富信息……小小的农家书屋成了农民群众的“大世界”。10月30日,记者在农家书屋看到,房子一角摆放着6个书架,整整齐齐摆放着农技类、文化类、医药类等各类书籍,七八个农民正在聚精会神地看着书。该村村民闫九义捧着一本《新农村适用法律法规与农村技术手册》看得津津有味。
“自从农家书屋建成后,乡亲们读的书多了,学习机会也多了,我们的脑子更灵活了!”正在看书的村民杨志约说,自己家养了100多头猪,是家中重要的经济收入来源,每天只要有空余时间,他都会来农家书屋看一些关于养猪的书籍,经过知识与技术的日积月累,养猪技术有了很大提高。据了解,高岔村充分发挥农家书屋作用,把农家书屋办成农民群众学政策、学知识、学技能的课堂。目前,全村已有各类图书3000多册、各类报刊杂志100余种、光盘100多张,村里坚持每天免费开放书屋,鼓励、引导农民群众自觉学习涉农政策、市场信息、种植养殖新技术等方面知识,为广大农民群众致富“搭桥指路”。
农家书屋前是一个崭新的文化广场,广场上健身设施一应俱全,不参加收割的老人和孩子正聚在广场上锻炼身体,56岁的樊秀莲老人就是其中一位。老人说,她家住在附近的移民村里,离广场步行不到5分钟,儿子儿媳都在外打工,只有农忙的时候回来帮忙。她和老伴儿在家照看着两个孙子,大孙子念初中,因为在学校住宿,平时也不需要怎么照应,她每天按时接送5岁的小孙子上幼儿园,空闲时间都是跟邻里们一块儿聊天、锻炼身体。每天下午,村里的广场上红火热闹,文化广场让村民的农闲生活变得丰富起来。
农家书屋与文化广场满足了当地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幼儿园则解决了孩子们上学的问题,切实让家长们省去了许多烦恼。记者来到定边县纪畔乡中心幼儿园,此时孩子们刚下课,正在校园里的各种玩具上玩耍。“父母在城里打工的孩子都跟着进城上学去了,可别的适龄学童怎么办?”该幼儿园园长左怀敏回忆当时的情景说。鉴于这种情况,2005年,在当地政府的资金支持下,纪畔乡办起了有史以来第一家公办幼儿园,目前幼儿园有学生27人、教师8人,幼儿园多次派教师外出培训,全面提升教育质量。
秋日的白于山区,忙碌中孕育着新希望,在农民的殷殷期盼和辛勤劳动中,他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生活越来越幸福。
摄影\本报记者苗壮文\本报记者 马龙 王海叶 刘娇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