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咸阳市农村改革在思想大解放中拉开帷幕。36年来,在历届咸阳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市各级党政组织带领广大农民群众锐意推进农村改革,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决心之大、变革之深、影响之广、成效之巨,用“前所未有”来形容,再恰当不过。
农村改革最主要的成果是农民富裕了、农业发展了、农村稳定了,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大动力和有力保障。事实证明,农村改革是决定当代农民命运的关键抉择,是“三农”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面解决“三农”问题,进而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目标,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不断增强“三农”的发展后劲。基于这种认识,今年春夏之交,市委、市政府把深化农村改革提上重要议事日程。
精心谋划
为了把全市干部群众的思想、行动统一到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确保全市深化农村改革工作有条不紊地推进,市上成立深化农村改革专项领导小组,负责深化农村改革的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专项小组将深化农村改革工作细化分解为25项具体任务,明确每一项任务的牵头部门和参与单位,夯实各成员单位职责。目前,各成员单位均已层层明确任务,落实责任。
在此基础上,围绕土地产权、社区建设、公共服务和财政金融支持等方面,制定出台9个政策性文件,包括5个《实施意见》、4个《管理办法》,形成我市深化农村改革政策体系,为各县市区深化农村改革提供政策支持。户籍管理体制改革文件待与新近出台的中央相关文件精神衔接修改后印发执行。
扎实推进
——农村改革试验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全国第二批农村改革试验区和试验项目的申报工作。目前,武功、乾县、礼泉、彬县、长武5县已报送各自的试点方案,市上正在筛选上报。同时,围绕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扩权强镇改革、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新型社区管理创新等方面,在全市确定16个改革示范点,确保每个县市区至少有一个改革试点,总结经验,逐步推广。
——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有序进行。今年上半年,全市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民宅基地使用权确权发证率分别为62.98%和75.09%。全面安排全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工作,计划今年完成“北五县”全部和其他县市区三分之一镇办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到明年6月底前完成全市确权登记颁证任务。制定《咸阳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行为。截至6月底,全市流转土地2万亩,累计流转土地面积105万亩,占耕地总资源(549万亩)的19%。
——农村新型社区、重点镇建设步伐加快。截至今年7月底,4个省级重点示范镇开工建设项目43个,完成投资7.16亿元,占总投资的60%;10个市级重点示范镇开工建设项目52个,完成投资6.35亿元,占总投资的53.35%。7月21日,国家住建部、发改委等7部门联合发布最新国家重点镇名单,我市共有16个镇入选。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稳步推进,全市24个示范村(社区)完成投资1.07亿元,投资额稳中有升。进一步加大试点示范力度,在全市筛选确定21个村开展新型农村社区小村并大村集聚式发展试点,以点带面,梯次推进。
——扶贫开发机制不断完善。按照“县为单位、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的原则,制定了严格的标准和科学的程序,有效识别贫困村和贫困户,把全市60.66万人的贫困人口和988个贫困村落实到人到村。建立扶贫开发与推进城镇化联动机制,自去年分期分批建设一批起点高、功能全、有产业、彰显关中民居风格、体现地域乡土特色、尊重民风民俗的新型社区,引导旱腰带地区约2.2万户8.7万人向这些地方集中居住,从根本上改善旱腰带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加快推进旱腰带地区特色区域城镇化。建立扶贫开发对象和农村低保对象的动态识别机制、监测管理机制、分类帮扶机制,实行扶贫开发与农村低保制度有效衔接。在“两联一包”扶贫基础上,对全市贫困村分批开展驻村包户扶持。健全社会帮扶机制,积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扶贫开发。
——农民进城落户工作取得新进展。实行落户人员实名制、月统计分析、定期督查调研等制度,推动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工作。截至6月底,全市共实现农村居民进城落户10.01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