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27日天下午,茅盾文学奖作家贾平凹携最新长篇小说《老生》现身北京大学,并与读者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
初尝民间写史 “引人入胜”
据了解,在《老生》一书中,贾平凹开始尝试一种民间写史的方式。对于书中所涉及的历史背景与人物事件的考证与真实性,他曾表示,“看过一些资料,也在民间走访过,加上小时候就常听老人们讲,有些当然是戏说,有些则有鼻子有眼,总之都引人入胜。”
民间写史不同于以报告、全纪实为核心的正史,它不仅要讲山海纵横与客观事件,更要讲每一种人群在跌宕历史中的浮沉辗转。因此,在《老生》中所讲述的四个历史故事,既是在讲述现当代中国百年的革命史,也是在写历史变革中民间百姓的人情世故。书中的人物有的怀揣指点江山之志却湮没在改革浪潮的最前沿,有的大展宏图却成为别人故事中的“边角碎料”,有的本该远离烟火却无故被殃及池鱼……
自揭创作初衷 “不想不讲”
贾平凹在文坛活跃的几十年里,一直在文学创作上不断地探索、开发新的领域,《老生》亦是一部集文学创新与历史使命感与一体的作品。他分析自己至今全部作品,称“有许许多多的事总不愿去讲。能想、能讲的,都已差不多都写在了我以往的书里,而不愿想、不愿讲的,到我年龄花甲了,却怎能不想不讲啊?!”这便是贾平凹写该书的初衷。
《老生》中的内容不乏残酷与黑暗的一面,但不是以猎奇为目的,书中人物的所作所为,就是中国几代人所经历的真实生活,在这部新作中,贾平凹展露出来的故事取材于乡村大地,还原于民间历史,将文学作品根植于百姓,看民之悲喜,写民之苦乐,拥有丰富的内涵。当然,该书所关注的,已不仅是单纯的个体或是某一地域人们的生活及精神状态,而是在将整个国家的百年历史缩影展现其中。
贾平凹简介:
1952年生于陕西南部的丹凤县棣花村。1972年以偶然的机遇,进入西北大学学习汉语言文学,此后,一直生活在西安,从事文学编辑兼写作。出版的主要作品:《浮躁》、《废都》、《白夜》、《土门》、《古炉》、《带灯》等,以英、法、德、日、韩等文字翻译出版了20余种版本。曾多次获全国文学奖、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法国费米那文学奖和法国西文学艺术勋章。2008年,《秦腔》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