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大型公共建筑设计如何走向规范,如何从谋划于“私门”转向道谋于公众?出路在于建立设计后评估制度、公众参与和专家辅助决策的机制
□ 高舜礼
“不要搞奇奇怪怪的建筑。”习近平同志日前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谈话,可谓有的放矢,一针见血,反映了人民群众对城市建设的心声和期盼。
建筑被喻为凝固的音乐、浓缩的文化。建筑之于旅游者,既是景观,又是环境,甚至还是消费场所。近些年,随着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全国各地城市掀起一股竞相建设大型建筑之风,比高度、比创意、比奢华,由于过分标新立异、特立独行,各个城市都出现了一些让人调侃和诟病的建筑,成为给时代摸黑、让城市失色、令市民沮丧的丑陋风景。
我认为,大型公共建筑设计应该像一句成语所说的“筑室道谋”。在城市建筑日益攀高的今天,再回头品味该成语之意,似乎也有可借鉴之处。
近日,安徽省政府批准印发了“关于加强建筑规划设计管理的通知”,对当下城市建筑设计中的突出问题作了开诚布公的批评:有的建筑贪大求洋、媚俗怪异,有的建筑盲目模仿、抄袭复制,导致有的地方“山寨”频出,触及公众审美底线,造成不良社会影响。这份文件既显示了官方问责的威严,也反映了政府雷厉风行的作风,也说明积累的问题已到了忍无可忍、无以复加的地步。
城市大型建筑设计之滥已非一日,混乱之源也非单一。总括起来,各地怪异丑陋建筑得以降生,主要源于四个方面:一是设计企业和人员不负责,二是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不履职,三是评审专家瞎糊弄,四是各级领导干部把关不作为。当前,大型公共建筑设计有两个“重灾区”,一是国有企业和社会投资项目,不守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的标准,好大喜功,越线犯规,超标准建设;二是大型公共建筑项目,设计者自觉或被迫地看决策者脸色,根据领导的喜好、意愿和审美去设计,背离公共属性和以人为本的理念,造成建设的巨大浪费和外观设计的种种奇葩。因此,在大型公共建筑设计混乱的问题上,主政一方的城市主官是难辞其咎的。一些城市出现以古怪夺目的大型建筑,总会有传闻是由某位领导拍板,而非建筑设计者的别出心裁,初听起来,似乎是有意嫁祸于人或丑化领导,从安徽省下发的通知精神看,这种揣测似乎也不冤枉。
大型公共建筑设计如何走向规范,如何从谋划于“私门”转向道谋于公众?该通知提出了一条很好的思路和创意,出路在于建立设计后评估制度、公众参与和专家辅助决策的机制。最大的一个好处就是“筑室道谋”,决策之前公开听取市民和专家意见,防止个别领导独断专行。这样做,不仅是还老百姓一个知情权,更重要的是回归大型公建与生俱来的公共属性。其一,大型公共建筑的使用或服务对象是社会公众,而非哪一少部分的个人,其明显的公共性特征决定了规划设计不能“有私”或“徇私”;其二,大型公共建筑往往是城市的“地标”,代表的是城市形象和脸面,而作为城市主人翁的广大市民,有权利对关乎自己形象的事物发表意见;其三,大型公共建筑大多是“百年工程”,一旦建成就落地生根,不可能轻易搬迁或拆除,若设计得瘪三、寒碜、骇俗,就成了城市一道永久的伤疤,就如同爱美之人的一次次整容失败,既抱恨终生,又无可挽回。
因此,让市民对大型公共建筑设计参与意见,就是请广大市民给长长眼、把把关,既回归了其公共性本源,也可最大限度地防患于未然。
如何从根本上杜绝大型公共建筑设计的弊端?安徽省发布的通知从多个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一是明令各级官员不得干预建筑设计,“对因个人喜好随意干预建筑设计,造成不良影响的,省政府将予以通报批评;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将依法依纪追究相关领导干部责任”。二是依法加大对设计企业和设计人员的监管,对违法违规、设计质量低下、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建筑设计,要依法对相关设计企业和设计人员加以处罚。三是明确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的监管责任,对于违规审批的城建部门,要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四是重申评审专家的违规责任,对违反职业道德、敷衍塞责或以权谋私的设计规划审查专家,要依法取消其资格并追究责任。安徽省这样用猛药、用重典,主要原因是城市建筑之弊由来已久、积弊太深,只有辣手治乱、痛下猛药,才可能遏制建筑设计市场的乱局,并由乱而治、走向健康。
当然,对当前大型公共建筑设计市场的整治,高扬行政监管之鞭是必要的,这叫作“霹雳手段”、“雷霆之威”,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单一行政手段有其明显局限性,必须辅之以必要的法律手段和市场手段,多措并举方能治乱。期望安徽省对大型公共建筑设计的治乱探索,不仅能够为全国城市带一个好头,而且能够走得更远更好,让在建的大型公共建筑成为一道道美丽风景,而不是成为给人添堵的一片片钢铁水泥森林。
中国作为一个有数千年建筑历史的大国,在很长的时空跨度里,曾以独具特色的建筑文化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却不幸在城市化、现代化、国际化的进程中,因邯郸学步、食洋不化而迷失了自我、丧失了本色,这的确是建筑之劫难、文化之悲哀、民族之不幸!大型公共建筑之乱之滥,就是这种状况之冰山一角。城市的总体风貌和建筑景观,既反映了城市韵致和品位,更显示了主政者的审美水平和治理能力,与GDP等经济性指标相比,大型公共建筑折射的更是城市软实力,承载的更是地域性的历史文化。
因此,在中国未来的城市发展中,必须坚定文化自信,找回失落的家园,传承自己的建筑文化;建筑文化是富有生命力的,代代相承,薪火相传,当代人不应阻断建筑文化传承,而应该培养和创造足以代表这个时代的建筑典范;建筑文化是人类创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型公共建筑则最有可能成为纪念碑式的建筑,中国从来不排斥这样的建筑,但必须彰显两个特色,一是中国建筑文化,二是中国当代特色。唯有如此的建筑典范,方能代表当代中国,方能无愧于历史中国,方能传承源远流长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