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工人正在精拣南瓜子
资料照片
提起炒货,多数人立刻会想到“傻子瓜子”,这个被邓小平亲自肯定而一举成名的炒货品牌,成为当年推动改革开放的标志性符号之一。实际上,在榆林市绥德县,同样有一个声名远播的炒货品牌“老闫家”南瓜子。
从一口铁锅炒卖南瓜子起家,到如今远销欧美,年产值超7000万元,“老闫家”一路走来,成就斐然。
然而,发展的道路不可能永远是坦途。如今的“老闫家”面临着管理制度不够先进、产品档次长期在中低端徘徊、产业链存在缺陷、营销理念有待加强等种种问题。只有彻底解决这些问题,“老闫家”才能进一步做大做强,从而获得持久的生命力。
年产值7000万,“老闫家”南瓜子销量全省第一
从自然条件上讲,陕西省地处西北,日照好,光合作用强,非常适宜炒货作物生长。依托此便利条件,陕西省现有炒货企业达70多家。然而,这些企业多数仍属手工烘炒,规模小而散,唯有“老闫家”南瓜子脱颖而出,成为陕西省南瓜子炒货行业的著名品牌。它是怎么做到的呢?
据了解,“老闫家”南瓜子最早发端于上世纪90年代,由绥德县“老闫家”炒货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闫磊的父亲凭借一口铁锅炒卖南瓜子起家。“父亲传下来的就是一口炒瓜子的大铁锅和买家的好口碑。”闫磊回忆说。
2008年7月,“老闫家”炒货食品有限公司正式注册成立。经过苦心经营,公司现有两条自动化南瓜炒货生产线,产品以南瓜子为主,葵花籽、花生、豆类为辅共4大系列、20多个品种。其中,尤以南瓜子香脆浓郁、价廉物美、百嗑不厌而备受人们喜爱,成为陕北人赠送本地土特产品时的首选礼品之一。
公司现有从业人员150人,其中生产一线员工58名,均为绥德县当地农民。驻外营销人员92名,分别来自河南、江苏、河北、东北等地。公司自创建以来,对内善待职工,对外诚信经营,产品不仅完全占领了陕西市场,而且销往北京、河南、深圳等8个省市,进入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等多家大型连锁卖场,同时产品还出口至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等国,在市场上享有较高知名度和美誉度,先后荣获“陕西著名商标”、“陕西省中小企业名优产品”、“陕商特产十大重点品牌”等多个荣誉称号。
据统计,2009年时,“老闫家”南瓜子产量约为980多吨,产值不到3000万元。到2013年,短短五年时间,产量就扩大到4000吨,产值也增加为7000万元,上缴税利30多万元,销量排到全省第一、全国第三,成为绥德县出口农产品产量最多、销售范围最大的食品企业。
种种问题凸显,“老闫家”走到发展临界点
今年1月,“老闫家”从炒货行业高薪聘请的职业经理人辞职而去。而此前,已有数名公司聘请的高层管理人员先后辞职。看似发展势头良好的“老闫家”为什么就留不住人才呢?
据了解,“老闫家”目前是典型的家族式管理体制,企业的所有权、经营权、决策权均掌握在由血缘、亲缘和姻缘为纽带组成的家族成员手中。由于彼此之间的利益纠葛和冲突,内部关系错综复杂,对外来优秀人才往往排斥挤兑,导致职业经理人无奈辞职,企业制定的提质增效措施半路中止,雄心勃勃的产品销售计划也被迫搁浅。
事实上,除了在管理制度上存在问题外,“老闫家”在产品生产环节和市场营销环节也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
在生产环节,场地狭小导致加工能力不足的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老闫家”的发展。据调查,尽管“老闫家”产量已占到全国南瓜子生产总值的20%,但市场对南瓜子的需求依然很大,加工能力不足导致“老闫家”与国内著名炒货品牌差距越来越大。以安徽的“洽洽”瓜子为例,2009年“洽洽”产值为16.5亿元,“老闫家”为2946万元。到2011年3月,“洽洽”成功登上中小板,成为国内首家上市炒货企业。去年底,洽洽产值已经暴增至29.9亿元,排名全国第一,是“老闫家”7000万元产值的42.7倍!
与此同时,缺少原料基地,导致“老闫家”南瓜子产品质量不稳,始终处于中低档层次。“老闫家”的瓜子原料除陕北自产一部分之外,大量从山西、内蒙古、甘肃等地购入,导致南瓜子产品质量时好时坏,不能持续稳定。在此条件下,虽然产品基本实现了自动化、机械化生产,但南瓜子包装偏大、大小不分、好坏不拣、饱瘪混装的问题一直没有改观,而这与炒货产品临时性、随意性、小巧性、方便性的消费行为特征极不相符。
此外,“老闫家”对南瓜无法“吃干榨尽”,也反映出该企业在产业链上存在重大缺陷。据了解,一颗南瓜种子只能占到总重量的1/60,剩余部分全是果肉。一般情况下,每亩南瓜只能产57公斤左右的南瓜子,而果肉要达到3至4吨。“老闫家”现有设备只能加工南瓜子,而南瓜肉因无法利用而被大量废弃,既浪费了资源,又污染了环境。
在市场营销上,虽然“老闫家”产品已遍布多个省市甚至国外,但其营销理念和手段却无法与产品知名度相匹配,基本上仍然是顺势而为无序发展,对区域市场和消费群体没有进行细分和规划,销售依然是根据市场销量被动投放,产品也只有单纯的椒盐味一种。
种种问题表明,“老闫家”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新的临界点。
突破发展束缚,“老闫家”做大做强不是梦
从生存到壮大是企业本能的追求。“老闫家”同样如此。虽然取得今天的业绩已属不易,但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束缚其发展的问题,企业进一步的做大做强就只能是一个梦。
作为一个自然人独资企业,“老闫家”当务之急是要加快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随着市场容量的增加,与企业相关的生产、供应、销售、质量、技术、品牌、企业管理、技术人才等要素必然会迅速膨胀,从长远看,“老闫家”必须遵循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生存的必然规律,尽快建立现代企业治理结构、管理者持股激励机制,通过采取吸收管理层和员工入股等方式,设法增强外聘管理人员的归属感。
同时,要设法提高品牌的溢价能力。对此有专家建议,在产品质量上,“老闫家”要加快建设新设施,购置新设备,从选料、筛选、分拣、加工、包装等多道工序,形成一套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品质管理体系;在包装规格上,要多设计一些颜色鲜明、更小规格、方便携带的小包装;在口味种类上,要针对不同目标消费群体的合理定位与消费需求分析,生产多样化口味的产品;在产品定位上,围绕高端消费群体,走高品质精品化路线,形成南瓜子炒货领域品质最好的高档南瓜子形象;在使用功能上要拓展思维,如可设计三层包装袋,在现有包装袋外面加一层薄膜袋,专门盛装瓜子皮;在产品销售上,可借鉴“洽洽”瓜子在包装袋内投放文化卡等一些营销手段,传导企业文化形象和陕北区域文化价值。
对炒货行业而言,“得优质原料者得天下”。目前“老闫家”要在稳固现有原料基地基础上,抓紧开辟新的大规模的南瓜子基地,例如可以考虑和省粮农集团合作,利用其现有的18万亩农场土地,建立农场化的南瓜种植基地,实行机械化、规模化、标准化的南瓜种植,从源头上为高质量的南瓜子稳定生产奠定坚实基础。
针对南瓜果肉被大量浪费的现状,“老闫家”还应全面开发南瓜果肉价值。据分析,南瓜具有多种食疗保健作用,南瓜肉可以加工为南瓜粉、南瓜汁等,特别是南瓜粉,含有大量粗蛋白、膳食纤维、胡萝卜素等多种对人体有益成分,被誉为目前世界保健疗效品之“新星”。目前国内南瓜粉需求在5万吨以上,实际产量还不足1000吨,陕西省境内至今没有一家南瓜粉加工企业,市场缺口很大。据预测,“老闫家”如果能将南瓜肉加工量达到1万吨,可新增产值2.8亿元,综合经济效益将远超南瓜子。
此外,“老闫家”还应积极寻求政府政策支持。据了解,作为省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截至目前,该公司除了在2009年得到过绥德县一笔80多万元的扶持资金外,并没有获得当地政府多少支持,以致这个名副其实的龙头企业尚未真正发挥出应有的示范带动作用。今后,“老闫家”在本分经营的同时,还应主动寻求省、市、县各级政府的支持,通过争取品牌培育、获取财政金融支持、实行税收减免等优惠,尽快解决目前融资难、引进人才难、管理上台阶难,特别是加工场地过于狭小的紧迫问题,早日成长为绥德县县域经济举足轻重的一个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