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编者按
2011年,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启动了第一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东莞成为全国首批、广东唯一的示范区创建城市。经过两年多的创建,东莞成功圆梦。在创建过程中,东莞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哪些成效,又有哪些创新性的做法与亮点,接下来如何进一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即日起,本报推出系列报道,详细阐述东莞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成效、亮点与未来。
东莞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硕果累累,尤其是自2011年起,东莞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抓手,高标准建设文化设施,全方位打造文化品牌,多途径推动文化创新,大力强化队伍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现跨越发展。
日前,中共中央宣传部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2012—2014) 获奖名单揭晓,东莞3部作品——音乐剧《妈妈再爱我一次》、歌曲《百年一梦》、图书《百年钟声——香港沉思录》上榜,填补了东莞在全国“五个一”评选中的空白,刷新了东莞文艺精品获奖的最高纪录,可说是为东莞公共文化建设所取得的成效提供了最为生动的注脚,同时也是东莞近年来文艺精品层出不穷、百花齐放的一个生动缩影。
形成东莞特色文艺精品创作生产之路
多年来,东莞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2012年下半年起,东莞着重在舞台艺术、音乐、文学、群众文艺、动漫等领域上寻求突破,并通过健全创作载体、完善生产机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等,大力繁荣文艺精品创作,逐渐形成了充满活力、精品迭出的公共文化产品创作体系,涌现出一大批反映东莞地方特色、在省内国内产生广泛影响的精品力作。
其中在舞台艺术方面,原创音乐剧《钢的琴》获得第十届中国艺术节文华优秀剧目奖及文华音乐创作奖等四个单项奖,原创歌曲《脚印》先后获得第九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国家文化部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等奖项,歌曲《中国梦》获“美丽中国”主题征歌活动优秀创作奖、2011—2012年度中国原创歌曲奖等奖项。
文学创作方面,作家曾小春的儿童文学《手掌阳光》和陈启文的报告文学《共和国粮食报告》获第九届广东省鲁迅文学艺术奖,周齐林的散文《南方工业生活手记》获得第四届在场主义散文奖新锐奖,吴纯的短篇小说《驯虎》获第三十四届联合报文学奖,周齐林、蓝紫等七人同获首届产业工人文学大奖,柳冬妩的文艺评论专著《打工文学的整体观察》作为全国首部打工文学研究专著,被列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群众艺术方面,少儿舞蹈《学军》和男声小组唱《脚印》等2个作品获得第十六届“群星奖”,《越唱越红》歌唱大赛项目获得第十六届项目类“群星奖”,幼儿舞蹈《小小冠军梦》夺得第七届CCTV全国舞蹈大赛少儿舞蹈决赛冠军;在2013年的全省群众文艺作品评选中,东莞总分再列全省第一,实现了三连冠。
频获省级、国家级大奖,亮相全国各大舞台,这表明东莞已经走出了一条富有东莞特色的文艺精品创作生产之路,引人注目。
构建起高效能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
文艺精品创作方面的“大丰收”,离不开平台的搭建和人才队伍的建设。
为了让市民成为文化上的“富翁”,东莞在文化上的投入构建起一个宽领域、广覆盖、高效能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截至去年年底,全市共建成公共图书馆(室)641个,博物馆31座,文化广场769个;建成“农家书屋”589家,覆盖率达到100%;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和“渔船通”;实现了镇(街)文广中心全部达到省“特级文化站”标准;实现了镇(街)24小时自助图书借阅全覆盖;实现了村(社区)综合文化活动室、公共图书室、公共电子阅览室、文体广场全覆盖;健身场地和设备配备达标率达到100%;每万人拥有室内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1670平方米,基本建成了国内一流的、较为完善的市镇村三级文化设施网络。
在“以人为本”理念的支撑下,东莞形成了一个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公共文化活动品牌体系,策划推出“我们的节日”、“百场培训、千场演出、万场电影”进基层等重大文化活动,打造了东莞读书节、文化周末、都市彩虹剧场等一系列文化活动品牌,各镇(街)构建起一镇一品、协同联动的文化活动格局,打造了桥头荷花节、望牛墩乞巧节、东坑卖身节等30多个文化品牌,每年举办各类文化活动约2万场次,参与群众达1300万人次,有效满足了群众文化需求。
重视硬件建设之余,东莞在软实力的提升上,逐渐形成了一支规模较大、素质优良的公共文化服务队伍体系,如实行“市管、镇聘、村用”的模式,为每个村(社区)聘任了1名大专以上学历的专职文化管理员;按照“统一名称、统一标识、统一服装、统一培训、统一管理”的原则,建立了市镇村三级文化志愿服务队伍,并为全市每个村(社区)配备了至少2名文化志愿者,大大提升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能力。
实现高水平崛起,必须有坚实的文化作为支撑。东莞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正以文化的软实力,助推经济的硬增长,在潜移默化中助推东莞转型升级,引领东莞每天绽放新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