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飞仙关吊桥。 燕磊 摄
中新网雅安10月11日电 (记者 燕磊)天全东大门,矗立着一座历经半个多世纪已经“退休”的吊桥:飞仙关吊桥。在吊桥西侧50米处即为新桥,而新桥桥址旁还残存着建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的飞仙关石拱大桥的部分构造物,这段青衣江上的三座大桥见证了60年来川藏南线的变迁。
地处芦山、天全、雅安三地交界的飞仙关,被誉为川藏线陆地“第一咽喉”。从成都出发,到雅安,经过飞仙关到天全县,然后到康定,最后到西藏,飞仙关是西出成都、茶马古道上第一个关。
1950年9月,为支援进军西藏、解除运输困难,西南军政委员会、交通部公路局和第十八军后方司令部决议在芦山河和青衣江交汇处修建飞仙关吊桥,该桥于1951年5月15日竣工通车,成为西进康藏的国道重要设施。
飞仙关吊桥位于四川省芦山县飞仙关镇飞仙关村熊河坝组与天全县多功乡多功村5组之间,是原川藏公路上的第一座吊桥、全国为数不多的“三跨连续钢桁加劲悬索桥”之一,也是新中国成立后道桥专家们引为自豪的“国产”大桥杰作,当时使用的材料都是就近取材的国产产品。桥顶“飞仙关桥”四个字为刘伯承元帅书写。
1972年,飞仙关吊桥旁的飞仙关石拱大桥建成使用,飞仙关吊桥就此“退休”。(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