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十一”黄金周,各地旅游文化景区门票涨价声四起。微博网友对景区涨价风潮,也是无奈喟叹。曾有细心的网友列出国内外景区门票价格对比清单,惊呼我国门票价格绝对是“世界领先”:一张张家界的门票,相当于法国卢浮宫门票的3倍;一张四川九寨沟的门票,如果用来参观美国黄石公园、印度泰姬陵、日本富士山,“都玩一遍还剩100多元”。
面对旅游文化资源的日益垄断化、商业化和经营化,面对这景区的一阵阵涨价狂潮,面对普通民众发出的“玩不起”“游不起”这样的无奈,不禁让人感慨、沉思。各地景区、景点这种竞相“抬高门槛”,越来越多的风景名胜对大众“一票当关”,说到底,这是一些地方政府以旅游立市,地方财政严重依赖旅游产业,片面追求操作简单、效益明显的“门票经济”的结果。因此,一些专家指出,景区票价要体现公益性,应建立合理的票价生成机制,而从长远来看,景区应摆脱“门票经济”的依赖,不应将旅游门票收入当成地方财政收入的摇钱树,门票的价格应当与人民的收入水平相适应,谋求向产业经济的转型升级。旅游景区作为国人共有的自然资源、文化资源,承担着社会职责和文化公益的角色。
在美国,国家公园主要还是依靠政府的财政拨款,国会专门立法规定国家公园门票收费行为,哪些地方不能收费,收费的地方应遵循什么样的原则,都制定有详细标准,国家公园门票最高不能超过20美元,在自然公园里不允许重复收费,如大峡谷等世界自然遗产公园的门票每张10美元,16岁以下未成年人免费。巴黎是世界旅游收入最高的城市,但是法国政府非常看中人文景观的教育功能和社会效应,只要冠以“公园”名号的景区,一年四季免费开放,卢浮宫等几大博物馆门票价格普遍低廉,有的门票价格只有1欧元,以便让所有人都拥有受旅游教育和受文化熏陶的机会,并且大多数人文景观都对记者、教师、档案员、未成年人、残疾人、失业者等社会特殊群体免费开放。在意大利,最贵的景点门票价格也不足意大利人均月收入的1%,参观著名的古罗马斗兽场才只需6欧元。这真正体现了旅游文化的公益性、惠民性,大众的参与性,是旅游文化本质的最好体现。
什么是旅游,旅游的本质意义是什么?对于现代生活中的旅游,有的经济学家曾经这样解释:旅游,是现代社会中都市居民的一种短期性的特殊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的特点是异地性、业余性和享受性。所以,从一种生活方式上说,旅游,就是人们为寻求精神上的愉快感受而进行的非定居性旅行。在游览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活动,是一种出于修养、出于受教育、出于审美、扩大知识和进行社会交际等原因的旅行。
这种旅游的过程,是一个寻求知识之路,文化之路,景区和景点是真正的知识、文化的发源地,是教育的一部分,是阅历的一部分。我们旅游者面对那名山大川、文化遗迹,不仅获得的是灵动的诗意、鲜活的美感、深邃的哲思、深厚的智慧和丰富的生命体验,更是完成了精神上和灵魂上的一次洗礼和仪式。
看到景区纷纷“涨价”,一些旅游爱好者面对曾心向往之的那些景区、景点,打起了退堂鼓,有的媒体呼吁,“别让票价阻碍旅行的脚步”,呼唤旅游文化的公益性、惠民性。所以,旅游景区、景点,如果唯“门票经济”,就会让祖国的那些大好河山变成“看不起的风景”,让人们远离了青山绿水,美丽风光这些大自然的恩赐,以致最终损害旅游文化的本质……
□许民彤
编辑:秦人
关键词:门票经济 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