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2014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旅游资讯>>正文

出国旅行 为年轻人开启“另一扇大门”

2014-10-1 15:24:00  来源:中国青年报  进入论坛
一个背包、一台单反,这是项大宇“十一”长假出行的全部行李,跟以往出游时一样精简。但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他是要第一次走出国门。这个22岁的河北大学大三学生,10月1日将跟随旅行团,从秦皇岛坐船直达首尔,开启7天的异国之旅。他有点担心语言不通,特地在手机中下载了有道词典,当然还有美食攻略。他说:“我想看看韩国大街上是不是像《来自星星的你一样》都是帅哥美女,还想吃吃泡菜和大酱汤。”

  24岁的女孩王坤朔在北京从事媒体工作,韩国也是她“十一”黄金周出游的目的地,这也是她第一次出国。与项大宇不同的是,她选择的是自由行。去年刚刚步入社会的她说,出国旅行是因为“自己赚钱了,要奖赏一下自己”。

  这两个正为第一次出国旅行做准备的年轻人可能并未意识到,他们正置身于一种不小的变化之中——相较于他们的祖辈、父辈,这一代从二十出头到三十左右的中国年轻人,可能是可以自由地去见识外部世界的一代中国人。

  “那时候如果身边有谁出国,那可是个大事儿”

  9月25号早上,“悟空INTRAVEL”发布了一条微博:“要出发了……住宿啥的都没订……”,俄罗斯的堪察加半岛是他此行的目的地。这位在新浪微博上有6万多粉丝的旅游“达人”,在现实生活中的身份是:穷游网运营总监张轶。他的出国旅行摄影作品最近出现在北京地铁里“穷游网”的灯箱广告上。

  管理着国内最大出境游网络社区的33岁年轻人张轶记得,他第一次出国旅游是在2005年,他参加公司组织的员工旅行,目的地是泰国。与大多数普通家庭的“80后”同龄人一样,在张轶的记忆中,小时候对于“出国”“完全没有概念”,“那时候如果身边有谁出国,那可是个大事儿。”

  江西女孩张泱央也有与张轶相似的记忆。她记得初中的时候,班里有位女同学穿了一件印有“Thailand(泰国)”字样和大象图案的T恤,是同学的爸爸去泰国旅游带回来的。“当时对出国没有什么概念,倒也没觉得羡慕,就是觉得泰国好远啊,太不可思议了。”张泱央说。直到2012年的清明节假期,当时23岁、在IT行业从业的姑娘,有了她的第一次出国旅行,去的恰好就是泰国。在泰国路边的小摊上,她竟又看到了那款印有“Thailand”字样和大象图案的T恤。时过境迁,对张泱泱来说,曾经的“不可思议”已变成“司空见惯”。

   “情况发生变化就是这十几年的事儿”

  出国旅游从什么时候开始变成了一件司空见惯的事?张轶说:“情况发生变化,也就是这十几年的事儿。2000年前后,已经有中国人开始出国玩儿了,不过当时自由行的不多。2003年开放了香港自由行,人们才开始有了出境游的意识。”

  2003年7月,中国大陆第一次开放了大陆公民赴香港、澳门个人旅游。随后,泰国等东南亚国家陆续开放对大陆游客的自由行。2003年中国出境游人次达到2002万,比前一年增长21.8%;到了2004年,中国出境游人次增至2885万,增幅近44%,增长率翻倍;据《中国出境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14》显示的数据,2013年中国出境游规模已经达到9818万人次,其中25岁至34岁的年轻人在其中所占的比例高达54%,超过一半。《报告》还预计,2014年中国出境游市场的规模将会首次过亿达到1.14亿人次,中国也将成为全球首个出境人次超过一亿的国家。

  走出去的中国人越来越多,走出去的年轻人越来越多。

  信息流通是出境游井喷的最大原因

  变化不是无端发生的。近些年中国年轻人出境自由行成井喷态势,成因有很多,但在张轶看来,信息的普及和流通,是最重要、也是最具时代特征的原因之一。

  “微博起了非常大的作用。”2010年被称为中国的“微博元年”,在这个网络社交平台上,信息成几何级数扩散,这个效应给中国社会带来很多变化,对于出境游也是一样。张轶说:“有了微博之后,你会发现信息扩散得很快。比如,如果你发了一条买到廉价机票的微博,大家很快就会知道。而在没有社交网络之前,所有这些信息都是闭塞的。除了常常泡旅游BBS的旅游达人外,甚至很少有中国人对廉价航空有概念。”

  “当你发现出国机票可以很便宜以后,接下来就会去查酒店和攻略。当你发现很多出国旅行的攻略已经被出境游‘先驱’们写得非常全面细致的时候,出国旅游的心理障碍就突破了。你会突然发现,出境游原来并不那么麻烦。”张轶说。

  随着社交网络的快速发展,穷游网用户数在近三年成几何倍数激增,可以作为一个佐证。2011年时,穷游网的用户数约为100万;到了2014年,这一数字达到近4000万。张轶说:“中国人出国的愿望显得很迫切,这是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所决定的。”在他看来,“中国用30多年完成了资本主义国家几百年的发展进程,所有的变化都太快了。可以说,2000年之前,人们对外部世界还知之甚少,但现在大家已经随随便便就能出境了。穷游网发展的10年,就是这个变化趋势的一个缩影。”

  出境游信息的普及和覆盖,使国内游客有了更多选项,相对于“国内游”而言,甚至产生了“挤出效应”。“所有的信息都敞开之后,你会知道,从北京、上海飞成都、大理、丽江,机票价格与飞日本、韩国的价格相当;你还会知道,国外的旅游景点大多不需要门票,且旅游品质更好。这个时候,你难道不会产生出国旅游的冲动?”张轶反问道。

  政策、观念、能力都是“催化剂”

  当然,在出境游这件事情上,“信息普及”只是“变化了的时代”中变化的一部分,它与其它变化综合在一起,才产生了出境游“井喷”的“化学效应”。其中的很多因素,都是大家可以切身感受到的。

  最重要的一点是,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既使“开放”观念深入人心,也使“走出去”在操作上可以变成寻常之事。张轶身边那些年龄稍长的同事,在上世纪90年代之前,办个护照都是件麻烦的事情。而现在,年轻人如果手中没有一本护照,可能是一件挺没面子的事儿。

  过去十几年来,中国保持着令人艳羡的近两位数的增长率,这给世界留下了一个“新印象”:“中国人有钱了”,许多以往走“高冷”范儿的国家,都对中国游客放宽了签证政策。“最典型的是法国,从今年1月起,法国对中国游客的旅游签证已简化到两个工作日内出签。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张轶举例说。

  中国经济的发展,使国人经济收入得到了提高。这使得许多年轻人在经济独立之后有能力对“出境游”跃跃欲试,许多家庭也有能力资助自身经济能力不强或仍在学校读书的孩子出国开开眼界。

  经济因素之外,语言因素也很重要。上世纪80年代以后成长起来的中国年轻人,语言能力较前辈们有了很大提升,或多或少都会讲一些外语。这让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敢于选择出境自由行,而不必依赖旅行团的导游和翻译。

  航线航班也越来越便捷了。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在2013年之前,成都游客如果想去泰国旅游,必须多费周折选择国内外其他城市中转;2013年成都直飞泰国的国际航线开通,从成都赴泰国旅行的中国游客激增。

  所有这些因素,都是促使中国青年人走出国门看世界的催化剂。“当你有过一次出境游的实际体验,并具备一定的独自面对陌生环境的经验以后,你会发现‘走出去’的念头一发不可收了,‘走出去’的脚步根本停不下来。”张轶说。

  中国年轻人为什么渴望出国看看?抛开所有的客观原因不说,张轶认为:“最根本的原因也许在于人对自由的渴望。这是人类的本能动机与需求。”

  张轶回想起他自己的童年、少年时期:“我们这代人,小时候的视野被禁锢了,接触最多的是课本上的东西。”

  但自上世纪90年代初以后,互联网在中国兴起、普及,像张轶这样的与“互联网时代”一同成长起来的这一代中国年轻人,可以接触、了解到自己生活圈子以外的外部世界的信息了。

  “人,尤其是年轻人,绝对不会满足于在网络上看到这些信息的。”张轶说,“我们的父辈、祖辈年轻的时候,且不说是否有出国看看的愿望,即便有愿望,受到各方面条件的限制,他也没有能力走出国们看世界。但到了我们这一代就不同了,我们有了这种观念,也有了这种能力,可以自由地去看这个世界。”

  出国旅行已成寻常之事

  在“自由地去看世界”的过程中,许多年轻人收获了此前没有过的经历和感悟。

  张轶对他2012年的巴基斯坦之行印象深刻。他说:“在去巴基斯坦之前,我根本不知道巴基斯坦人对中国人这么热情友好。”张轶记得,他和三个同伴从阿富汗入境巴基斯坦后,巴基斯坦海关工作人员见天气炎热,主动跑去买来饮料送给他们,还“生气”地拒绝他们付钱,说“你不把我当兄弟”。张轶感叹:“如果你不去,你根本不会知道情况是这样的。当你看过更多的外部世界后,你便不会再局限在自己的狭小空间里闭门造车,看待事物也会更客观。”

  张泱央则觉得,出国旅行“就像开启了另外一扇大门”。自从有了第一次出国旅行的经验以后,发现“原来各国的文化与旅行方式与以往的经验与想象完全不一样”。适应和理解了这些“不一样”,也给她的个人生活带来了变化。“起初,我妈妈并不理解我为什么会把大半工资都花在旅行上,现在她慢慢理解了。因为她渐渐发现,在我出去旅游之后,眼界和思想都发生了变化,看问题不会那么局限了。现在和妈妈相处时,我也不再那么倔强了,而会更多地去尝试理解上一辈与自己不同的想法。” 在单位、在社会上,张泱央觉得她比以前更愿意去帮助别人了,她说这是因为她在国外旅行时曾被陌生人“温柔对待”——她记得在泰国时,一个完全不懂英语的当地陌生老奶奶,仅靠肢体语言比划交流,为正被肠胃炎折磨的她煮了一碗热腾腾的白粥。

  张泱央说,在泰国旅行时,她还看到了那种她非常向往的生活方式。在普吉岛,她遇到了一对七十多岁的美国嬉皮士夫妇。“那对夫妇差不多是最早的一批嬉皮士,七十多岁,两个人都有文身,皮肤满是褶皱。老爷爷带着大帽子,老奶奶穿着比基尼、小短裤,两个人一直搂着喝酒唱歌。”张泱央说,“那种画面让人看着特别感动。”以前她觉得“自由自在”的生活很抽象,“描绘不出来一个场景”,但在见到那对老夫妇、那个画面之后,张泱央恍然大悟:“‘自由自在’的生活原来就是这个样子。”

  张轶最近听到他一个朋友的小孩的故事。一天,老师在课堂上提及一个国家,朋友的孩子立刻站起来挑战老师:“这个地方不是这样的,我去过!”张轶说:“换作是我们这一代或上几代人,这种事情会发生吗?”

  上世纪70年代,管自己叫“自由一代”的嬉皮士曾穿越欧亚,沿着“嬉皮之路”来到印度、尼泊尔远游。那一代人在美国甚至世界历史上,留下了尽管或褒或贬但浓墨重彩的一笔。现在中国的这一代可以自由去看世界的年轻人,未来将对社会产生什么影响,现在没有人能准确预测。

  但是,有些可以感知到的改变,毕竟正在每个个体的身上发生着——许多年轻人的家长在孩子的感染和带动下,开始迈出他们年轻时无法迈出的那一步;而这代年轻人的下一代,已经或将肯定视出国为寻常之事。陈婧 实习生 施遥 范雪
编辑:秦人
关键词:出国旅行 
发表/查看评论     
陕西精品特产 陕西高端特产礼品
陕西旅游票务网 让休闲旅游便宜起来
 
相关链接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4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