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宝鸡擀面皮 岐山擀面皮 陕西凉皮 凉皮方便包 5包包邮 原价9.9 现价5.9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旅游百科>>正文

陕西陕南地区人文景观有哪些?(1)

2013-8-9 16:40:00  来源:三秦游综合  进入论坛

  一、古遗址
  (一)古道雄关——楚长城
  楚长城遗址位于平利县东长安镇与湖北竹溪县交界处的关垭子,是出秦入楚的咽喉要道。据考证,楚长城建于战国时期。这里地势雄伟,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二)仓颉造字遗迹
  相传仓颉是黄帝的史官,是古代汉字的创造者。《帝王世纪》载:“黄帝史官仓颉,取象鸟迹,始制文字。”《策海·六艺》载:“仓颉登阳虚之山,临于玄扈洛汭之水,灵龟负书,丹甲青文,仓帝授之。”其地即今洛南县保安镇的阳虚山和眉底乡的玄扈山。
  阳虚山和玄扈山隔洛河相望。据《雍胜略》记载“仓颉造书于此”。《直隶商洛总志》载“阳虚山石室二十八字,系仓颉遗笔。”传说秦相李斯只识八字,即“上帝垂命,皇辟迭王”,其余二十字不能识。由于此说遍载典籍,知名度很高,因此,历代过往洛南的官员文士、社会名流无不瞻仰圣迹,拓印字形,以示风雅。但对当地骚扰甚大,百姓便趁雷电之机,架火焚烧并以水沃之,致使石裂字颓,不能辨识。,清道光元年(1821),知县王森文从民间征得拓印真本,立石摹勒于阳虚山下许家庙村。碑高1.6米,宽0.65米,正面题额为:“龟凤呈瑞”,下大书“仓颉授书处”。背面题额为:“阳虚鸟迹”,下书二十八字。洛南为纪念仓颉这一文字初祖,于清光绪四年~五年(1878~1879),县令伊允桢在洛南县城东街建“仓圣祠”。祠内有正殿、享殿、大门,一院两进,正殿奉“仓圣之神位”。整个建筑系砖木结构,雕梁画栋,宏伟壮观,气氛庄严肃穆。现仍基本保持原貌。1999年4月1日清明祭祖时节,洛南首届仓颉历史文化艺术节在保安镇隆重举行,以纪念这位造字圣人的千秋功德。
  (三)花石浪洞穴遗址
  花石浪洞穴遗址位于洛南县东河村,南临南洛河,面积近20万平方米。1986年于洞内出土一枚直立人臼齿化石,被命名为“洛南人牙齿化石”。1995~1997年发掘。洞内堆积有3层古人类居住面,出土有石制品、打制的骨片、烧骨、烧石以及20余种哺乳动物化石。石制品成层分布在人类居住面上,种类有刮削器、尖状器、雕刻器、石核、石片等,数量达3.5万余件。据初步研究,该遗址的时代距今约50万年。被评为1997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四)商鞅邑城
  商鞅城位于商州东40公里,西距丹凤县城2公里的古城村。商鞅因变法有功而被封在这里。
  商鞅是中国古代的改革家,主要活动在战国时期的秦孝公时期。秦孝公二十二年(前340),商鞅因变法有功被封于商,号曰商君。
  商鞅封邑遗址坐落于丹江北岸的二级台地之上,台地南北长约1000米,东西宽约300米。遗址分布范围与台地基本相同。陕西省考古研究所与商洛地区文管会为配合312国道的的扩改建工程,曾对古城村商鞅封邑遗址进行了全面调查和局部发掘,发现了大量的砖瓦类建筑材料,同时获得陶器等许多文物标本,其中有完整的“商”字瓦当、戳印“商”字陶文的筒瓦,为确定商鞅封邑的具体位置并进一步研究其形制结构等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考古工作者在遗址东侧的山梁上发现了城墙遗迹,并在其外侧发现一处规模较大的战国楚墓群,填补了陕西楚文化研究的空白,对战国时期秦楚两国版图划分以及相互关系等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二、古墓葬
  (一)张骞墓
  张骞墓位于城固县博望镇饶家营北约200米处。张骞是西汉著名的外交家。据《汉书.张骞传》载:“张骞,汉中人也。”注引中更明确指出:“张骞,汉中城固人也。”又据《城固县志》记载:“博望侯张骞故里,在县西南二里。”传说即现在城固汽车站南白崖村,张骞死后就埋在家乡的土地上。
  公元前138年,张骞以郎应募,出使月氏,意欲代表西汉政府联络月氏,共同打击匈奴。途中被匈奴扣留10余年,“予妻,有子”。后张骞借机从匈奴逃出向西到达月氏。张骞在月氏住了一年多,没有达到联络月氏的目的。返回途中,又被匈奴扣留岁余。适“单于死,国内乱”,张骞和胡妻、子女及甘父趁机逃回长安。
  汉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张骞奉命随将军卫青出击匈奴。因他熟悉沙漠的地理情况,为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战后,武帝封他为博望侯。汉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张骞请求联络乌孙,进一步打击匈奴,“天子以为然,拜骞为中郎将,将三百人”,带着巨额财物西往,并派了许多副使随行。张骞到达乌孙分别派副使到大宛、康居、月氏、大夏等国。张骞返长安时,乌孙派数十人同来,报谢汉天子。公元前118年,张骞派往各国的副使都陆续同那些国家的使者来到长安。从此,西域三十六国“通于汉矣”。外国来使“相望于道”,多者数百人,少者百余人,而汉朝派往各国的使者,一年中多者十来人,少者五六人,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历时20多年,加强了汉族与西域少数民族地区的联系,促进了汉同西域的经济交流,丰富了汉族人民和西域各族人民的生活。西域的葡萄、苜蓿、核桃、胡萝卜等传入内地,内地的丝织品、铸造铁器和凿井技术也传到西域。张骞为中国古代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张骞墓坐北朝南,东西宽15米,南北长15米,高8米,呈覆斗形,周围有古柏环绕,墓前有石碑4通、汉代石虎1对。1998年修起了雄伟壮丽的汉代阙式大门楼,大门前竖石华表一对。铺设了墓园甬道,栽种了名贵花木。1991年又修建了气势雄伟的3间献殿,东西墙壁上悬挂有“张骞出使西域图”和“凿空图”。1993年7月,又修起了长3公里、宽10米旅游专线公路,可由县城直达纪念馆。
  (二)蔡伦墓
  蔡伦(62~121),字敬仲,湖南桂阳(今郴州市)人。少年时,就入宫为宦。和帝刘肇时任中常侍(皇帝的内迋顾问)。他曾任主管制造御用器物的尚方令。东汉时期著名科学家。他研制成功了用成本低廉的树皮、麻头、破布等作原料造纸的方法,生产出了既轻便,又便宜的植物纤维纸。这种纸后来被称为“蔡伦纸”,以纪念他在造纸方面的贡献。
  蔡伦墓祠位于洋县龙亭镇。1957年被国务院公布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蔡伦墓区占地30多亩,有山门、拜殿、献殿、东西配殿、蔡侯祠、东厢房、乐楼、垂花门及新建的蔡伦纸文化博物馆等建筑。墓区有石翁仲、祭亭、墓冢、明水池等。墓冢南北长30米,宽17米。墓前有石碑3通。正中碑上刻着“汉龙亭侯蔡伦之墓”8个大字,旁边还有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立的“新建祠记碑”墓南有蔡伦祠。墓区和祠内外有古柏19棵,是几百年以前栽种的。
  (三)四皓墓
  四皓墓位于丹凤县西7公里的商镇西端,隔丹江与商山相望。
  “四皓”是秦末隐居商山的四位年皆80有余的著名学者,因鬚发皆白,故名“四皓”。人称东园公、用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4人学识渊博,品行高尚。为避秦末战乱,隐于商山。汉初,屡招不应。后来,高祖刘邦欲废吕后子太子刘盈,立戚夫人之子赵王如意为太子,吕后求救于张良,张良设计让吕后请来四皓,安排在太子身边。刘邦认为太子“羽翼已成”,遂打消改立太子之念。当年五月,刘邦死,刘盈继位。吕后欲封四皓高官,四皓坚辞不受,仍入商山隐居,死后即葬于此。
  四皓墓现高5米,直径7米,古柏环绕,墓前有一石碑,上刻“商山四皓”4个字。相传千余年间,凡经此地者,文官下轿,武官下马,向墓肃然致礼。唐代诗人李白途经此地,曾凭吊四皓并写下《过四皓墓》诗:“我行至商洛,幽独访神仙。因倚复安在,云梦尚宛然。荒凉千古迹,芜没四墓连。伊者练金鼎,何年闭玉泉。陇寒惟有月,松古渐无烟。木魅风号去,山精两啸旋。紫兰高味罢,青史旧名传。今日并如此,哀然信可怜。”
  四皓祠,与四皓墓隔丹江遥遥相对,现已毁。据《陕西志·县志》载:祠为汉惠帝刘盈所立。祠内现有房屋18间,为清代建筑。四皓祠历来为人们向往、游览、凭吊之地。白居易贬官江州路过此地,写了《题四皓祠》诗:“卧避秦乱起安刘,书卷如云得自由。若有精灵应笑我,不成一事谪江州。”
  相传,商山附近有几处古迹与四皓的活动有关。今商洛区南2里的高车山,即吕后派张良高车驷马迎四皓处;商州区北3里的戴云峰,一名智亭山,即因四皓隐商山智能避乱而名。在商镇、龙驹寨(今丹凤县城)一带,数十年前春节扮“社火”中尚有歌唱“四魔女”(传为四皓的四个使女)灯舞。
  (四)武侯墓
  武侯墓,即诸葛亮墓,位于汉中市勉县定军山脚下。
  诸葛亮,字孔明(181~234),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天下纷争,诸葛亮隐居于邓县隆中(今湖北襄阳),留心世事,被称为“卧龙”。汉建安十二年(207),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协助。他分析了曹操、孙权的情况后,提出了占据荆、益、联合孙权,抗拒曹操、恢复汉室的战略决策。从此,诸葛亮成了刘备的首席谋士。刘备死后,太子刘禅继位,封诸葛亮为武乡候,领益州牧,政事无巨细,都由诸葛亮裁决。诸葛亮励精图治,赏罚严明,推行屯田。他平定了西南少数民族叛乱,实行正确的民族政策,改善民族关系,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传说他改革连弩,能同时发射十箭;造“木牛流马”,便利山地运输;还5次出兵伐魏,争夺中原。三国蜀建兴十二年(234),诸葛亮第六次出祁山,驻军五丈原。由于操劳成疾,死于军中,遗言葬汉中定军山。
  武侯墓区冈峦起伏,山环水抱,古木阴森,风光秀丽。墓地前后建有殿、宫,形成一所三院并连的大庙,围有墙垣,占地面积约45000平方米。
  墓在大殿之后,为南北向,头北脚南,取北顾中原、南立蜀汉之意。墓地周围砌以砖墙,周长60米,墓冢为覆斗形,高约6米,墓前有碑亭,内立石碑一通,上刻“汉诸葛忠武侯之墓”。墓后有古桂两棵,高大茂密,浓荫如盖,传为“汉桂”,号曰“护墓双汉桂”。双桂之后是诸葛亮的“寝宫”三间,整个墓区布局严谨,错落有致,使人肃然起敬。
  三、古代寺庙与名人祠庙
  (一)二郎庙
  二郎庙位于丹凤县城西15公里的棣花东街,建于金大安三年(1211),是陕西省现存惟一的金代建筑。
  庙周围有台阶,庙堂三间,当中一间宽4米,进深7米。庙的挑檐、斗拱等为研究金代建筑提供了实物依据。
  金代建筑至今保存完好的已是凤毛麟角,坐落在丹凤县棣花乡贾原村的二郎庙,已成其中之翘楚。《宋史·高宗本纪》载,宋绍兴十二年(1142)八月,“秦桧以秦商之半畀金”。《续商洛志》亦载,南宋与金“和议成,割商畀金”。金于大安三年修建了这所二郎庙,以志疆界。
  金代二郎庙和清代续建的关帝庙并排而立,均坐北面南,为歇山顶式建筑。两庙均高7米,长10米,宽8米,结构严谨,风格敦厚,气势雄伟,为金宋建筑艺术之合璧。二郎庙以金色琉璃瓦覆顶,花脊高峙,鱼龙变化,栩栩如生,光彩夺目,檐头有瓦当保护。关帝庙为翡翠琉璃瓦覆顶,蟠龙跃脊,神采奕奕,云纹雕饰,更显得似静若动。两座庙内的偶像已不存在,却留下诸多美丽的传说。与两座庙相媲美的是它们前面的魁星楼和娘娘楼,两楼均高12米,长与宽各7米,雕梁画栋,檐牙高啄,楼分上下两层,楼上神居,楼下僧住。二郎庙已被列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载入《中国名胜辞典》。
  (二)武侯祠
  武侯祠位于勉县城西3公里处,是诸葛亮在汉中时的相府所在地,始建于蜀汉景耀六年(263),由后主刘禅下诏修建。是惟一由皇帝下诏修建的祠庙,也是全国最早的武侯祠,有“天下第一武侯祠”之称。
  进入武侯祠大门,穿过乐楼,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牌楼。牌楼高10米,四柱挺立,八角高翅,正中高悬隶书“汉丞相诸葛武乡忠武侯祠”金字巨匾,背面悬有“天下第一流”匾额一块。
  牌楼南为“琴楼”,琴楼为券洞式城门建筑。楼中设一石桌,上置古琴一具。楼上挂“高山流水”匾额一块,比喻诸葛亮和刘备知音相遇之意。
  过琴楼是戟门,戟门是陈列仪仗兵器之地。穿过戟门便是大殿。大殿建制为明三暗五,前3间为献殿,殿内遍悬仰慕之匾。后5间为正殿,是供奉诸葛亮神位之处。大殿龛上诸葛亮塑像端坐中央,手持羽扇,鹤氅方裾,神态潇洒,栩栩如生。书、琴二童侍立两侧,关兴、张苞护其左右。庄严肃穆,令人起敬。正殿中匾联甚多,其中高悬于中央的“忠贯云宵”匾,是清代嘉庆皇帝的御赐之物,因边框雕有八条龙,匾上正上方有嘉庆皇帝的御印(旧称皇帝为“真龙天子”),故称“九龙匾”,为武侯祠镇祠之宝。
  大殿两侧有“静观精舍”、“望江楼”、“读书台”、“雅音阁”等建筑。祠内还有楹联20余幅,碑刻90余通,故有“小碑林”之称。
  武侯祠初建于武侯墓旁,后因时代久远,破烂不堪。明代将其迁建现址。因诸葛亮高风亮节,光鉴万世,千百年来,游人仰慕而至,四季香火不断。
  祠内有株枝繁叶茂的“旱莲”树,形如伞盖,花开如莲,色香俱佳,为全国稀有的乔木花树,据说是后人为纪念诸葛亮而植,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每年仲春,鲜花怒放,先花后叶,分外妖娆。旱莲花已被定为汉中市的市花。
  (三)云盖寺
  云盖寺位于镇安县西北20公里的云盖岭上。唐代僧人妙达所建,明嘉靖年间重修。云盖寺原有9楼18殿,僧舍千余间,依山势而建,高下错落,甚为壮观。现存殿舍系明代后遗留。
  镇安素以多山著名,山峦重叠,道路崎岖。唐代诗人贾岛《题安业县》诗即咏这里的地势:“一山来了一山迎,百里都无半里平。宜是老禅遥指处,只堪图画不堪行。”寺右有白侍郎洞,相传唐代诗人白居易曾到此,与贾岛吟诗唱和。寺左山上有瀑布泉,飞瀑直下,溅珠喷雪,为此地一大景观。
  (四)大云寺
  大云寺初名“西岩院”,在商州区城北金凤山上。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29),奉祀玄武帝。武则天为达到做女皇的目的,自称为弥勃转世,颁《大云经》于各地,令诸州建大云寺。商洛大云寺便在西岩院的基础上改建而成。元代改为“大云寺”。清代改为启秀阁,清人王时叙《远山诗草》中赞此阁道:“千峰万岫走商城,金凤山高旧有名。一白菊溪开秀阁,梵声不听听书声。”
  大云寺于明代毁于兵燹,清顺治十八年(1661)建新寺于城西门内,原寺为“上寺”,新寺为“下寺”。清光绪三年(1877)知州李素募资增修,工未竣去任。至光绪二十六年(1900)知州焦云龙始将其建成。现存前、中、后殿各5间,厢房40余间,占地20余亩。三座大殿坐北向南,以山门为轴对称,总体建筑是一座四合院式的高宇建筑群。大殿红柱画壁,尤其是内侧斗拱间绘制的佛像,栩栩如生,引人入胜。殿外古柏,苍劲挺拔,增添了寺院院之幽静。寺墙通体镶嵌“大云寺”砖饰,浑厚而古朴。元代的一尊石雕造像,束高髻,戴桂冠,裹金裙,披大巾,系薄带,侧身仰面相迎。一佛怀抱小孩,坐莲花宝座上,玉带飘逸,流云环绕,腾云驾雾,反映了当时佛教的崇高地位和人们对佛教的虔诚。唐末农民起义军首领黄巢率军取道武关经此,明末李自成义军破商洛,也在此驻留整军,而后挥戈东进。商洛大云寺为全国仅存的一座武则天敕修的大云寺。
  (五)洛南文庙
  洛南文庙座落于洛南县城西街,是过去祭祀中国春秋时期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庙宇。据州志县志所记,洛南文庙始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比西安钟楼早建14年,现占地面积3115平方米,是城区保护最完整的古建筑群。1983年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个多世纪以来,它一直是该县政治、文化、教育、事业、活动的中心,现为县博物馆所在地,内有珍贵的馆藏文物3400多件。文庙整个建筑浑然一体,宫墙之内包括后、中、前三院,后院中为大成殿,殿前为月台,两旁东厢、西厢各7间;中院内正中有朝门3间,两边名为月亮门,院中为泮池,架两孔石桥于其上,两旁竖有栏杆。东有名宦祠、尊经阁;西有乡贤祠、忠义祠。前院中为木牌楼,名曰“棂星门”;东开“启风门”,亦名“东礼门”;西开“腾蚊门”,亦名“西礼门”。最外沿街道为照壁,长9.2米,厚0.82米,高7.3米。内壁镶有“鱼龙变化”,外壁镶有“二龙戏珠。”
  文庙建筑气势恢宏,花脊飞檐,龙飞凤舞。内金壁辉煌,画栋雕梁。轮廓清秀,气象雄浑,主要建筑为大成殿和棂星门。
  大成殿为明七暗五开间,单檐歇山顶。面阔通长14.85米,进深11米,由台基、屋架、屋顶三部分构成。五开间大小不等,四周有明柱、角柱、金柱共计28根。檐墙起间隔开内外,屋顶五脊罗列,花里藏龙,脊首如塔,屋上橘黄色琉璃瓦闪耀着金色光芒。四角角柱稍高,层层造架,层层伸出的斗拱“翘起”,凌空若飞,形体圆实,不仅使梁、柱、枋结构紧凑,而且更增加了建筑物的稳固力,使整个大成殿有收有放,有抑有扬,气势雄伟。殿前月台长15.2米,宽8.1米,面积113.1平方米。中间斜面台阶内雕刻着蟠螭翔凤,华丽异常。牌楼(棂星门)耸立在前院中间,为陕南地区独树一格的古建筑精华。门高约25.2米,进深4.95米,面阔17.6米,占地89平方米。四柱三楼,柱高8.4米,柱顶52公分,上下3层(3个楼头),以正楼最为突出;脊首复有云罐,造型浑厚大方。左右二楼次于正楼,呈品字形,两旁尚有砖墙。整个牌楼,上搪花脊六兽,奇彩异辉,华丽堂皇,黄绿各色琉璃瓦在阳光照射下,交相辉映,檐下层层斗拱构成翘角,上下12角檐牙高啄,相映成趣,精刻细绘的花鸟栩栩如生,耀眼迷人。分属于四柱左右的8个石鼓,紧靠柱根。8个扶柱根部有石狮4对,中间两对大面圆实,分踞内外,威风凛凛,旁有两对,小巧玲珑,活灵活现,大匾上鎏金大书“棂星门”3个大字,闪闪发光,庄严肃穆。

[1] [2] 下一页


编辑:秦人
发表/查看评论   
陕西精品特产 陕西高端特产礼品
陕西旅游票务网 让休闲旅游便宜起来
相关链接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3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