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老匠人关举仁介绍窑口的情况
近日,记者在商洛采访时获悉,在丹凤县城附近一个山沟里,有一处建于清代,已有200多年历史的窑址。而走进这个名叫瓮窑沟的小村子里,如同进入瓮的世界。虽然瓮这种器具随着时代发展几乎被人遗忘,但这个有着200多年烧瓮历史的小村子仍然令不少外来游客惊叹不已。
小村里到处可以见到瓮
盛夏,记者驱车来到丹凤县瓮窑沟。走进村子就遇见了一位姓刘的村民,他唱的一首歌谣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金娃娃,银娃娃,顶不住咱这泥娃娃。烧瓮瓮来烧坛坛,又烧碗碗又烧盆,盆盆大得能坐人,碗碗能盛几桶水……”远远望去,村民的院落里、墙头上、村道边的树荫下随处能见到一排排褐红色的瓮,就连村民家里的狗窝都是瓮。村子的半坡上一处平整的地方,还整齐地堆放着二十多个一米高的瓮,瓮口有成人腰般粗,瓮面多有破裂。“这是废品,没人要,就扔在这儿了。”村民说。
“以前村里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都以做瓮为生,瓮窑沟的瓮销售到临近的河南以及陕西的商南、洛南等地,农村做醋、储存粮食的都来这里买,一次要烧200多个大瓮,很快就被拉走了。”村民老刘说。据了解,瓮窑沟距离丹凤县城不远,沟口就是312国道,这条国道解放前叫长坪公路,是陕西东南交通要道,与国道相隔不远有一条河叫丹江,历史上曾经水运昌盛,也是西北入东南的大通道。这也是瓮窑沟的瓮畅销四方的原因之一。
据了解,瓮,也叫缸,装水不漏,盛粮不坏,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常见的必备器具,瓮经由泥土烧制而成,是传统的手工制作产品,与瓮一样而体形小了许多的,叫罐,有糖罐、盐罐、药罐,还有装财物的钱罐等。随着时代的发展,瓮及罐慢慢退出了人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