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仿唐乐舞》开创先河
30年后被后来者赶超
30年前,从西安诞生的《仿唐乐舞》开创了中国旅游演出的先河,这种演出将音乐、舞蹈、器乐演奏融于一体,加上与观众互动,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但由于30年不变的演出模式,使观众产生审美疲劳。倒是一些新推出的旅游演出项目,以新颖的创意夺得观众眼球。
上世纪90年代后期,杭州宋城推出《宋城千古情》,深圳世界之窗的《创世纪》等旅游演出采用歌舞、杂技表演与声、光、电、高科技相融合,让人耳目一新。2003年以后,旅游演艺的表演手法更加多样,高科技手段运用更加高超,表演规模更加宏大。《印象·刘三姐》《云南映像》《灵山吉祥颂》《又见平遥》《芙蓉国里》《大梦敦煌》《禅宗少林》等多个巨额投资、明星导演加人海战术的实景旅游演出,带给观众审美冲击。
旅游演出虽然发展时间短,但带来的巨大收入难以估量。据统计,如今国内旅游演出已超过200台。2011年,国内旅游演出场次就达到了7万余场,收入近30亿元。
大型旅游剧目
可拉动地方旅游经济
在众多专家学者看来,旅游演出的最大优势,就是能让观众在当地多停留一个晚上,这对拉动当地旅游经济效果明显,也能让当地旅游业形成更完整的产业链。在全国许多城市,大投资、大剧目已成为带动一个景区或地方旅游的经济增长点。
在清明上河园景区代表李琦看来:一个主题公园经过长时间运作,白天已经缺少留住游客的创意了,只有晚上借助声光电的高科技手段,就能再度盘活文化资源。“《大宋·东京梦华录》每年演出200场左右,可以说提升了开封的文化形象,现在一年平均收入300多万。” 而著名大型实景演出《禅宗少林》则以嵩山三座山当背景、峡谷地带为剧场和观众席。该项目负责人常亮告诉记者:“600演员的人海战术,仅武僧就动用了400人。这部实景剧用《溪山行旅图》的意境打造,没有娱乐,只有迎风看水听禅,配上谭盾创作的沁人心脾音乐,让观众感受到动与静、僧与俗之间的微妙。至今,《禅宗少林》演出1500多场,收入接近两个亿。”单靠这一部剧,就拉长了嵩山旅游的产业链,周边村镇的乡民们开起了农家饭店也富起来了,剧中的牧羊女、放羊老汉等群众演员都由当地农民扮演。
西安旅游演出
同质化现象严重
在王家大院、清明上河园、春秋淹城、云台山等多家景区演出负责人看来,一个旅游剧目的成功,最忌讳过度包装、过度商业开发,或是七拼八凑的泛泛的景观再现。而在众多专家学者眼中,陕西旅游演出同质化现象严重,与全国一些知名剧目相比确实存在差距。
“市场上流行五六台演出剧目,丰富了外地来西安游客的夜生活,盘活了城市的文化资源。比如《长恨歌》,就能让外地游客在西安多住一晚上,再多增加一个旅游日。”陕西节庆文化促进会副会长阎建滨表示。但他认为,眼下西安市面上流行的旅游演出文化根基和背景几乎都是唐文化,奢华繁荣、富丽堂皇。“这么多剧目都以仿唐为核心,除《仿唐乐舞》外,还有《梦回长安》《大长安》《长恨歌》等等,虽然灯光、音响、舞美整体设计不错,市场反响不错,但同质化现象严重。除了展示唐文化,我们还可以有新的创意。河南、浙江、桂林等许多省份的品牌剧目,对西安旅游演出市场有所启示,我们有时太重视文化标签反倒给自己限定的条框太多。”
在一些外地演出商看来,西安旅游演出市场想要提高生存质量,不是谁做得好就模仿谁。有专家认为:“如果政府将多家景区资源进行调配,大家可以在不同的景区分别表演不同的历史桥段或章节,那么观众会获得更多新鲜的体验。”记者 职茵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据网络,请作者速与本报联系,以奉稿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