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小朋友参与到非遗比赛当中
昨日,为期3天的西安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大赛落下帷幕。记者在现场发现,艺人们乐得合不拢嘴。值得观注的是,90名获奖者中有23人是11岁到17岁的青少年。
参赛者每人每天享受50元补贴
这次大赛前期筹备了3个多月,才将全市十三个区县600多位非遗传承人、民间艺人及在校学生动员了起来。经过初评,最终走进决赛的有近200人。考虑到大家住得远,来城里比赛一次很不方便,市非遗保护中心还需给每位参赛者提供50元补助作为路费和午餐补贴。“确实要考虑到他们的实际困难,没有这份补助,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就来不了。”西安市群艺馆馆长王升荣感慨地说。
举办非遗传统技艺大赛,在西安非遗保护中还是第一次。民间艺人们拿着政府补贴展示绝活手艺,现场制作出一批美丽的民俗工艺品,最终优胜者还获得了丰厚的奖品,不过热闹背后值得人们深思的是:保护非遗,通过赛事仅能吸引人们的集中的关注、呼吁社会来保护民俗文化,但却很难真正做到让参赛者们有意识地将民俗文化传承下去。
近三分之一获奖者是青少年
这次,90名获奖者中有23人是11岁到17岁的青少年,孩子们在剪纸、泥塑等项目中获了各个奖项。记者昨日在现场看到,虽然比起民间艺人,孩子们的技巧明显弱得多,但是大赛还是特别地照顾、鼓励孩子们。主办方西安市非遗保护中心表示,希望将获奖面设置得最大化,渴望更多的人来关心、传承和保护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苦用心。
王升荣说:“他们在考试压力、学习任务这么繁重的情况下,还能参与到咱们非遗的活动中来,这种态度就值得鼓励,这对他们来说不仅仅是课余爱好,更是通过这种形式让他们从小就认识到民族民间文化的魅力,促进对他们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
因为,非遗作为文化的一种存在方式和表现形态,一直与人们的生命、生活、思维、习惯、风俗、技艺等融为一体,如今随着外在环境的变化,它们正在停滞、变异,或消亡。比如,比赛中11岁的女孩不知自己编织的“风铃”其实是蝈蝈笼子,一些小朋友也并不知剪纸其实能贴在炕头、窗户纸、门楣上,更不知每个纹样图案背后深刻的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