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全国人大代表王勇超
“人要知道什么叫做羞耻!”全国人大代表王勇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应对目前盛行的逐利思想的一剂“精神良药”。要找回中国传统文化,就必须让它深入人心,让人们天天都能见到它。因此他建议,要让中国传统文化进课堂、进社区。
要知道什么是“礼义廉耻”
王勇超说,中国传统文化有八个字很关键,“礼义廉耻孝悌忠义”,这八个字就像撑起大厦的八根柱子,一旦失去,整个大厦就会面临着倾覆的危险。目前社会上一些丑恶现象,如贪污腐败、权钱交易、追逐名利等之所以出现,有不少和传统文化的缺失有直接关系,“没有了灵魂,什么事都做得出来。”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留给我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传统,‘天地之间、莫贵于民’的民本理念,‘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和合思想,‘革故鼎新、因势而变’的创新精神,‘富贵不淫、威武不屈’的高尚气节,‘扶正扬善、恪守信义’的社会美德。”王勇超说,所有这些,包含着深层的精神追求,是应对目前社会上盛行的逐利思想的一剂“精神良药”。
王勇超认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正面临严峻挑战。一是民族归属感淡化。近些年有报道称大量中国富豪移居海外,王勇超说,这是因为“他们把学到过的礼义廉耻都丢了”。二是缺乏文化自信,在西方文化攻势面前,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失去了辨别能力。
“不是说西方文化不好,比方说我们吃的自助餐就是从西方学来的,它提倡厉行节俭,这就是好的。”王勇超说。而对于目前好坏不分照单全收的情况,王勇超认为这是缺乏文化自信的表现,而要解决这一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传统文化“耳濡目染”。
让传统文化“耳濡目染”
王勇超建议,要让传统文化进课堂、进社区。他说,早在“十一五”时期,国家就明确提出中小学课程要融入传统文化内容,但是这些年落实的效果并不明显。
“最起码要让学生熟悉自己的地域传统文化。”对于陕北一些中小学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当地传统文化知识,或技艺如剪纸、民歌、秧歌等的做法,王勇超很赞成,但他认为这还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因为在更多的地区、更多的学校里,并没有开展这样的引导和教育。
王勇超说,传承传统文化要让人们都能参与。因此,在开展社区活动或者文化活动中,要积极利用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重要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带领大家亲身体验民族特色浓厚的民间风俗礼仪。
他说,缺乏文化自信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不了解,如果一个中国人从出生的那天起,就能充分接触到传统文化,也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民族归属感自然也会提升。(记者 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