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城市是文化传承、演进的主要载体,建设一个新城市应该在规模和经济发展的同时,不断塑造自己的文化个性与文化特色,在传承中发扬,在汲取中光大,是城市文化迫切需要肩负的使命。
对于西咸新区各种世界性的历史文化遗存,我们从小就从教科书、小说、电视、电影上了解到有关它的种种。但什么时候能有一套成体例的、完整的、重点突出的研究西咸新区山川地貌、历史沿革、文化典籍、民间文化的著作?一直是人们最为期待的文化成果。
时代的需求,催生了《西咸新区文化通典》的编纂。
3月25日,西咸新区召开《西咸新区文化通典》专家评审会,邀请了我国考古学界、秦汉史学界、规划学界、文物研究领域及文学领域著名学者、专家,对该册图书初稿进行了严格评审。
学者们提出了“内容要增减、重点要强调、章节需调整、结构要统一、表述更科学、图谱更规范、文字再打磨、校对再细心”等诸多意见和建议。
此次评审,希望通过进一步修改、完善,形成一套严谨规范、亮点突出的呈现中华文明最耀眼成果的丛书,成为一个文化精品,为西咸新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更清晰的定位和独特的气质。
为千年帝都书写“文化自传”“重特不重全”西咸特色要突出
西咸新区为什么要编纂文化通典?西咸新区及西安(咸阳)大都市所在地的历史文化资源具有唯一性、世界性,这是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最为重要的依托。而西咸新区位于西安、咸阳两大古都交界处,囊括了大量的周秦汉唐历史遗迹:周沣京、镐京,秦阿房宫、汉长安城、渭北帝陵等等,这些遗迹都是国家级历史文化保护遗址。
因此,拥有不可比拟的丰富历史文化便是西咸新区最大的特质。
而世人则需要一个全面、翔实、深入、鲜活地了解这些历史文化的窗口。打开这扇窗,就打开了这片土地上三千年的史册。因此,《西咸新区文化通典》是为西咸新区文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助力宣传、推介西咸新区历史文化资源最好的“文化自传”。
从2011年5月起,西咸新区就开始着手编纂文化通典系列书籍,并成立了专门的课题组,分别从“自然地貌”、“历史沿革”、“文化典籍”、“民间文化”四方面研究西咸新区882平方公里土地上承载的文化元素。其中,第二册“历史沿革”分为“都城皇宫”与“吉地陵寝”上下册,第三册“文化典籍”分为“哲学思想”与“诗词歌赋”上下册。
“不求全,但求特。突出古为今用。周秦汉这些重点要突出,比如说诗词歌赋,要突出阿房宫赋、西京赋、西都赋几个重点,因为这些就是西咸最特色的东西,因此要重点讲,甚至要有注释、译文,不能平铺直叙。”在谈到编纂原则时,西咸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王军强调,一定要详略得当。
“比方,郑国渠、昆明池、咸阳桥、咸阳古渡、牛郎织女的传说、陕西地方方言、秦商茯茶……这些对今天的建设都意义重大,要专章描写。”王军认为,中国的雕塑艺术,真正发源于茂陵,茂陵的石雕可以和希腊、罗马的雕塑艺术相媲美,是中国艺术最高成就,因此,要把这些最“特”的东西拔出来。
而针对一些观点有分歧的,王军认为一定要尽量用定论,没有定论的就把两种观点都罗列出来。此外,图书可收录一些权威性文章,如描写地方风貌的散文等,以增强可读性。“最好能做成畅销书,让更多人了解西咸新区历史文化。”
循着渭河河流轨迹探索中华文化之轴
西咸新区这片土地不仅有诸多帝王陵寝、王朝背影、脍炙人口的诗词歌赋,更有流淌于我们血液中的河流文明,而循着这河流,我们可触摸到中华文化之轴。
中华民族最重要最辉煌的四个朝代——周、秦、汉、唐皆建都于此,如果说黄河是摇篮,那么摇篮中的宝贝是渭河。它在潼关汇入黄河,直至大海,在中国的中部形成一条轴线,这条轴是中华的文化之轴,中华文明的书页是以此来翻动的。
除此之外,西周建都的沣、滈流域、“八水绕长安”的壮阔、“泾渭分明”的千古谜团都是文明的佐证,本册书将循着河流轨迹,去探索远去的辉煌于今日的涅槃重生。
同时,帝王的陵寝,也是我们了解历史的有效渠道。西汉十一代帝王皆葬于长安近郊,除文帝霸陵、宣帝杜陵地处长安东南外,其余9陵均在渭河北岸的咸阳原上。此外,还有诸多的王侯将相葬于此地,地上形成壮观的陵寝建筑,留下大量墨宝、雕塑等艺术品,可谓是独特的“帝陵文化”。
我国迄今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遗迹最为丰富、文化含量最高的都城遗址汉长安城遗址、阿房宫遗址、有“千门万户”之称的汉建章宫、泾阳大地原点、崇文塔、北杜铁塔等,都成为今人了解中华文明最耀眼明珠的窗口。
而诗词歌赋方面,从周代的《诗经》开始,渭河及它滋养的关中大地,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诗词曲赋,它们让西咸新区成为千年文脉的传承地。
古为今用树立城市发展标杆“文化名片”掀起产业热潮
研究历史文化的目的是古为今用。“西咸新区是在一个历史厚重的文化故土上进行城镇化建设的,是古长安的拓展,在此背景下,我们编纂丛书的目的,是为了担负起西咸新区作为大长安建设重要部分的责任,复兴中华民族周秦汉唐时的伟大创造力与自信,为中华民族树立一个城市发展的标杆。”王军说,此册图书的真正意义是古为今用。
建设一个新城市应该在规模和经济发展的同时,肩负起城市文化产业使命。西咸新区坐拥周、秦、汉悠久历史文化宝库,在文化产业发展上大有可为,也明确提出了“彰显周秦汉文明、推动国际文化交流的历史文化基地”等战略定位,将贯通历史与现实,完善国际化大都市的历史文脉格局——延续大都市帝陵文化、秦汉文化、古都历史三条文化带,建设国家级秦汉文化展示区和国际化大都市生态文化遗址公园,成为彰显陕西城市文化特色的标杆区域。
图书是彰显文化品位的良好介质,此次,《西咸新区文化通典》的编纂则给西咸新区亮出了一张精彩的“文化名片”。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构筑于西咸新区这块文化沃土上的产业梦,此刻已然起步,必将开放出璀璨的新文化之花,结出丰盛的新文化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