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新发现的唐代石虎和石人。(昭陵博物馆供图)
西部网讯(记者敬泽昊)3月16日、17日两天,礼泉县烟霞镇和叱干镇先后发现唐代陵墓石刻,两件看似残次的石刻作品,其实是在追求一种粗犷的风格,也为研究礼泉县唐代墓葬的分布、石刻的配置及唐代石刻初期风格提供了新的实物依据。
3月16日,根据烟霞镇上营村业余文保员高联社的报告,礼泉县田野文物保护大队在其果园地内时发现一件未经打磨的唐代石虎,通高108、座高14、长74、宽35厘米,两耳竖起、双目圆睁、闭嘴而牙齿外露,躯体留有凿痕。
出土现场西侧500米则为唐初一名少数民族将领——斛斯政则墓,墓主人是山西人,长期居住在今天的西安户县,历任隋唐两朝,去世于唐高宗咸亨元年(公元670年),享年81岁。该墓发掘于1979年,属于昭陵陪葬墓。当年发掘记录未见地面有石刻遗存,此次新发现为该墓增加了新的地上文物。
相对于石虎,另一件石人的发现可谓是虎口脱险。3月17日上午10点左右,礼泉县文物稽查大队接到文保员韩关牢的报告,称有人密谋在叱干镇王桥村一村民果园内偷盗埋在地下石刻,准备日后搬移。当文物工作者赶到现场的时候,石刻周围的泥土已被挖开。
这件石人通高191厘米、人高169厘米,接近真人大小。头戴小冠,身穿阔袖长袍,手残,其下有环首仪刀,石人背部平直为初唐风格,初步判断为初唐石刻。这是礼泉县首次在北部山区发现唐代石人唯一一例,由于叱干这个地方历史上是民族的聚集区,近些年也发现了不少少数民族墓地,所以昭陵博物馆馆长李浪涛推断,这件石刻的墓主人可能也是少数民族。和石虎一样,这件石人躯体未经打磨,已然留有雕凿痕迹。
仔细看这两件石刻作品,几乎未经任何打磨,雕刻远谈不上细致,只有一个简单的轮廓。但在李浪涛看来,这两件石刻可不是什么半成品、残次品。“昭陵地区之前就发现过不少这样的石刻作品,像昭陵博物馆所在的李绩墓,它的石虎也是这样的风格,这表明这种风格在当时比较流行,体现了一种粗犷之美,和之后追求精细的风格不太一样。”
目前,这两件新出土的陵墓石刻已移交昭陵博物馆收藏保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