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浐河涌入灞河,前者像国画晕染般在它们的交汇处慢慢相融
两千多年前,东浐灞、北泾渭、西沣涝、南潏滈的“八水”滋润着长安的土地,更养育了居于此的人,它们像一群护卫守护着这座古城。水不仅仅是种物质,它已成为一种文化。
2012年,西安市委、市政府讨论通过《“八水润西安”规划》,将用8年时间把西安建成“城在水中、水在城中、水韵长安的现代化生态型大都市”。古都届时会成为一座兼生态、文化和宜居之城。
八水指的是渭、泾、沣、涝、潏、滈、浐、灞八条河流,它们在西安城四周穿流,均属黄河水系。“长安八水”源于西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终始灞浐,出入泾渭,沣、滈、潦(即涝)、潏,纡余委蛇,经营乎其内。荡荡乎八川分流,相背而异态。”
汉长安城南依龙首原,北濒渭水,西临潏水,东近浐、灞,一方面解决了城市日常饮用水问题,另一方面利用了渭河漕运功能,沟通了黄河流域乃至南方的重要水道。唐长安城北有渭水、泾水,东有灞水、浐水,西有沣水、涝水,南有潏水、滈水,构成了“八水绕长安”的盛景。
宋元时期,西安失去了国家政治中心的地位,周边水环境也远不能与汉唐时期相比。明代秦王镇守西安,重修引浐水的龙首渠和开凿引洨潏的通济渠,从东西两侧引水入城。
清代由于秦岭森林资源破坏严重,导致河水水量日益减少,居民生活所依靠的井水被污染。民国时期,西安城的水环境更加恶化,城壕内雨水污水混在一起变成臭水,城内饮水井和渗水井混杂,城内居民不得不花钱从水质相对较好的西门瓮城大井和西南城角甜水井购买井水饮用。到上世纪40年代,从沣河引水的沣惠渠建成,西安20多万亩农田的灌溉有了保障。新中国成立后,西安修建了许多中小型水库,相继开辟了市区深层地下水和浐、灞、沣、渭等沿岸地下水水源地,满足城市供水需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