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在纪军的农场大棚中,每天这里采摘的草莓都会送往超市销售。 赵雄韬 摄
一提起“农场”的概念,似乎大家都会先想到国外的大农场,甚至是电影《乱世佳人》里的那些美国南方的农场主们。不过,就在今年年初中央一号文件当中提出后,“家庭农场”这个词不胫而走,立刻成了社会关注的焦点。在一号文件当中,就明确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其中,“家庭农场”的概念是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
那么,“家庭农场”究竟是什么样子的?陕西的“家庭农场”发展又是怎样的?
样本
1
一经营者家里老少齐上阵
每亩年纯收入5000元
刘华伟是西安市长安区大兆街道办小兆子村一组村民,今年45岁。高中毕业后,他就开始试探性地种瓜果蔬菜。大兆西瓜在周边颇有名气,刚开始时他主要是露天种植西瓜。有了经验之后,就开始流转他们村村民的土地进行有规模的种植。从2007年开始,刘华伟加大了种植规模,现在他流转的土地达到了120亩。这些地以附近几个村子的土地为主。但随着物价的上涨,土地流转费用也在今年开始出现了一定的增长。“2007年的时候,一亩地的流转费用是每年450元,去年是800元,今年要涨到1000元。”
2月20日上午,记者来到刘华伟位于雁引路旁边的农场。他正和妻子、儿子、准儿媳在大棚里面梳理西瓜秧苗。今年春节前,刘华伟把在南方打工的儿子叫了回来,和自己一起好好经营这个农场。“孩子现在整天就在地里给我帮忙,连没过门的儿媳妇也一起在地里忙活呢!”看着忙碌的一家人,刘华伟的脸上写满了幸福。
“我现在种植的这些都不是普通的瓜果。”他介绍说,他种植的大棚西瓜每斤要卖到5元左右,“一方面是上市早,物以稀为贵;另一方面,品种好,我的西瓜都属于新品种,味道鲜美,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的西瓜基本上很少使用农药,尤其是在成熟采摘之前的二十天左右,坚决不使用任何农药。”他说。刘华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种植瓜果蔬菜虽然累人,但是每年下来,除过土地流转费、秧苗费、人工工资、化肥等各种费用外,每亩地每年的纯收入在5000元左右。“有了规模,效益还挺不错的!”他笑呵呵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