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见不得烟,只要大棚里抽烟的人多了,果子就会烂,是娇娇宝。”说起自家的草莓,在杨凌大寨镇周李村草莓大棚里的蒋霞霞脸上神采飞扬。“这几年政府让咱不断试种新品种,种好了还有补贴,给帮了大忙。”
蒋霞霞口中的“帮忙”是杨陵区推行的农作物风险补贴和新技术、新品种补贴政策。过去新品种、新技术、新方法推广的瓶颈往往在于农民担心种不好、不会用、卖不掉,风险补贴和新品种补贴等优惠政策一下子打消了农民心里的顾虑。
在杨凌,不光是普通农户能享受这样的政策,由商业资本、食品加工龙头企业设立的专业合作社也一样可以。在杨凌竹园村果蔬花卉专业合作社里,总经理李大民和员工们正在忙着将刚刚采摘的百合整束装箱。用做临时库房的农家小院里,洋溢着百合的清香。
“竹园村在这投资了300多万元,租了850亩地盖了75幢日光温室大棚和208个中棚。现在主要是花卉种植,有百合,有玫瑰,以后还要种非洲菊”李大民说。作为从开始就参与杨凌基地建设的元老,李大民感觉到明显的变化的是周边农民的认识提高。“当初,一说种花,农民都不理解。后来看到市场和效益,农民自发的跟着种,现在一有新花,不用企业做什么农民就会主动来买苗子,学技术。”
除了本地的农民和企业主导的大型合作社,好的现代农业环境也吸引了许多外乡人在杨凌这片热土上耕耘。来自内蒙古通辽的袁喜成就是他们中的一员。2011年,听到姐姐说在陕西有个以现代农业为主打的杨凌示范区,就带着积蓄只身来到杨凌,租棚种小番茄。
在老袁的大棚里,记者看到,60米长的一个大棚里就种了“粉丽”、“黑珍珠”、“金丹珠”、“红香蕉”等五个品种。小番茄们果实饱满,颜色斑斓,惹人喜爱。
最让人好奇的是“绿丹珠”,通体都是绿色,看起来就像是生的未熟的小番茄。“放心,我来挑个你们尝尝”老袁热情的摘下了一点给我们品尝,别说,放到嘴里还真甜。“刚开始的时候,我也分不清,没少吃生果子,后来就找到诀窍了。”老袁摸着头,笑着说道,在他身后郁郁葱葱的藤蔓掩映间,或黄、或红、或紫的果实俏笑着,仿佛诉说着幸福缤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