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佛被抢劫”、“度日如年”,谁能想到这是一些在外旅游度假者的切身感受呢?春节期间,中国的三亚等地被网民曝光有狠“宰”游客的行为,在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也能看到网民们类似的抱怨。由于旅游业在很多国家是“暴利产业”,因此也产生恶性竞争、强买强卖等现象,但反过头来,这些“宰”客行为又让景点落下坏名声。泰国的一位学者对《环球时报》记者说:“急功近利、谋取不当利益是不少国家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通病,但这些行为会破坏一个景点甚至整个国家的形象。”为防止景点“宰”客,很多以旅游业为支柱的国家,都会采取明码标价和重罚相结合的做法。作为“他山之石”,有些做法和观念或许值得中国借鉴。
“宰”客手段千奇百怪
在国外,也能听到一些人在旅游过程中遭遇不快的经历,但或许相比那些在三亚被“宰”的游客来说,只是“小巫见大巫”。《环球时报》驻西班牙记者搜索西班牙国内的一些网站,找到几条网民谈论被“宰”的信息。其中一人抱怨说,他在西班牙某海滨城市一家著名餐厅,没有吃到自己点的龙虾饭,却上了没有点的黄油面包,而且被重复算账,一顿饭花了150欧元,感觉就像是“被抢劫”。一名在葡萄牙做地接的导游曾给记者讲过他带团在里斯本被“宰”的经历:在饭店吃饭时被多收好几瓶葡萄酒的钱。后来在葡萄牙朋友的帮助下,饭店才承认结账时出了差错,最后退回多收的钱。
突尼斯是靠旅游业支撑的国家,但发生“阿拉伯之春”后,该国旅游业遭受重创,靠旅游为生的人开始恶性竞争。《环球时报》两名记者去年去突尼斯采访时,一出机场就被黑车司机纠缠,几个司机为拉客还差点动起手来,最后到达酒店时愣说一开始说好的价格是按一个人收的,两个人就要交双份的路费。
在西班牙也有类似的现象,像马德里和巴塞罗那这样的大城市,有极少一部分出租车司机会欺诈游客,他们往往只在机场拉客,通常是白天时就把计价器调成夜间计价、多绕路以及巧立名目收游客的行李费。
近年来,德国人兴起到土耳其等国的“廉价度假游”。前不久,记者的朋友约翰和家人参加了一个由德国一家知名旅游公司组织的“土耳其五星旅游”。结果旅行社为赚取利润,安排的酒店都十分偏远,旅游时自费项目也逐渐增多,约翰一家的“廉价度假游”变成度日如年的“受罪之旅”。由于吃不惯酒店饭菜,约翰一家4口出去自己吃,结果每人一个海鲜套餐加上饮料,被收费200多欧元,是德国一般餐馆的3倍左右。回德国后,约翰请律师出面,向旅行社投诉,最终获得的赔偿达到旅游费用的1/3。
德国汉堡专门处理景点“宰”客的律师阿希格尔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德国人可以说是世界上最爱打官司的游客。每年约有150万德国人对景点各种机构进行投诉,其中有四五万宗投诉最后要到法庭解决。阿希格尔解释说,德国人景点投诉的内容很多,比如酒店餐馆收费太高,酒店内看到蟑螂,旅游纪念品质量不好等等。他还说,很多德国游客碰到“宰”客时,会像处理犯罪现场一样,用相机或摄影机取证,有的还会请人作证。在旅程结束后,他们会向旅行社和消费者协会等投诉。由于德国游客有取证的习惯,很多景点不敢怠慢德国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