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1月29日电(记者姚远 刘金辉 黄安琪)中国观众29日走入电影院,观看新上映的国产大片《一九四二》。该片讲述的,是一个令许多中国人感到沉重的话题——饥荒。
由冯小刚导演的《一九四二》改编自刘震云的《温故1942》,讲述了1942年至1943年发生在河南的造成300万人死亡、上千万人沦为灾民的大饥荒。
在位于北京西单的首都电影院,周四早上的首场放映厅里不时能听到观众的叹气和啜泣。放映厅显然比平时坐得更满,也有不少上了年纪的观众。
“电影十分沉重,但也非常真实。它让我想起许多我经历过的真实场景。”75岁的退休老教师陈明雅和老伴在郑州一家电影院观看了除凌晨场外最早的一场电影。陈明雅老人是那场饥荒的幸存者,那时,他只有5岁。
在这部时长135分钟的电影中,冯小刚讲述了大批灾民因缺少食物而逃离河南家乡,向陕西逃荒的故事,而日本人的入侵和国民政府的无能使得灾民陷入更加痛苦的境地。
许多参演电影的演员们说,为了能演出灾民的真实状态,他们都在剧组里尽力减肥。“人在饥饿的时候是没有尊严的。”冯小刚的夫人徐帆说。她在剧中饰演花枝,一个长工的妻子,最终为了给两个孩子换来四升小米,将自己卖给别人。
该电影中还有两位国际影星的加盟,阿德里安·布洛迪在片中饰演美国记者白修德,蒂姆·罗宾斯则饰演一位在河南灾区的传教士。
电影在上映之前就引起了中国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大量讨论,河南的很多报纸都开辟了专版介绍1942年由于大旱导致饥荒的时代背景。
《一九四二》是冯小刚导演的第二部灾难大片,2010年上映的《唐山大地震》还原了1976年导致24万人丧生的唐山大地震的真实场景。影片讲述了一个因地震而破碎的家庭在灾后承受的心理创伤,在上映后引起了巨大反响。
冯小刚期望这部新片能够唤起人们对于70年前的那场饥荒的思考,他相信这段历史不应被遗忘。“我们的民族就是一个灾难深重的民族。我们要知道我们从哪儿来的,好知道接下来往哪儿走。”冯小刚在周二的上海首映式上表示。
正如冯小刚一样,许多专家希望电影能够引发当代中国人对于饥饿年代的反思。尽管那段历史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已经十分陌生,但对于许多老年甚或中年人来说,饥饿并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
中国的当代文学中也有很多关于饥饿的故事。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在2009年出版的小说《蛙》中,就有农村孩子由于缺少食物,甚至去吃煤的情节。
历史学家表示,中国人口众多,但可耕地资源分布不均,这意味着一旦某一地区发生干旱或洪水,政府强有力的资源调配就变得十分重要。
“当时的国民政府面对内忧外患,无法集中精力改善民生,持久的战争消耗了基本国力,加上国民党内部腐败,导致政府不能有效地组织社会救济。”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顾晓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