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鸿在铜川陈炉考察时留影。(资料图片)
在以长篇小说创作闻名全国的陕西,朱鸿是省作协唯一主攻散文的副主席。近日,他在接受新华网专访时抛出“关中大地可以作为一个整体申请世界级非遗项目”的新观点,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昨日朱鸿就此接受本报采访,畅谈了自己对西安和关中文化的独特情愫。
走遍关中山川和帝王陵
早在1993年,朱鸿的第一部文化散文作品《关中踏梦》出版。这本书的出版,使得作家朱鸿以文化散文家的身份闯入公众视线。谈及关中情结话题时,现任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的朱鸿说,1989年,他受四川出版社社长约请写一本书。“我想,自己所在的西安,它的前身是长安,长安所在的关中就直接进入我的心灵。从那时起,我就开始了文化散文写作。”
写出《关中踏梦》后,朱鸿就痴迷于对西安、对长安、对关中文化的研究了。决定以关中文化散文为自己的主要写作对象后,他一个人提着包,在关中的高山、河流、大川及80多个帝王陵墓之间行走,从一个地方到另外一个地方走着时,不仅彻底改变了朱鸿的心境,也开阔了他的视野。
朱鸿说,记得考察周公庙时,他提着一个包在上面走,走了几个小时,从一个乡穿过另外一个乡,“那时真的觉得我在路上碰到的老鼠可能就是周朝的老鼠,我看到一个小洞里的蛇,我就想着这可能是周朝的蛇,我看到一摊远离居住人的池水,我想这可能是周代的池水。”
关中应打包申请“世遗”
朱鸿发现,关中是一个在中国历史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地位的独特地域。早在他之前,东汉时就有人研究了,之后魏晋南北朝、唐代也都有人研究,尤其是宋代更多,到元代、明代也有,到清代对古都的研究就更细了。比如,一位清代学者考察了秦岭北路所有的峪口,他认为从潼关到宝鸡,秦岭北路有115个峪口。今天,西安的学者和很多文化人总是说秦岭北路有76峪,可能是因为岁月的侵蚀,很多峪口没有水减少了的缘故吧。 [1] [2] 下一页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