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旅游资讯>>正文
|
|
|
2011-8-22 8:19:00 来源:陕西日报 点击:
次 进入论坛
|
|
|
本报讯 (记者 张锦国 通讯员 雷江声 罗喜林 刘生强)8月20日,从江阴市召开的2011年全国县域经济科学发展交流年会上传来喜讯,神木县域经济大幅攀升,由去年的44位上升为36位,前进8个位次,成为中国百强综合竞争力西北第一县。 作为陕北能源重化工基地的核心,神木县民营企业占全县3.7%的煤炭资源,贡献了近80%的财政收入。神木通过民营企业发展来改善民生,通过民生建设来促进经济发展,形成了政府创造环境、企业创造财富、城乡共享发展成果的现代民生经济发展模式。2010年底,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05亿元,年均增长54.8%;财政总收入达到131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达28亿元,年均分别增长45.9%和31.9%;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1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2301元和8672元。 民生体系建设实现全方位、高标准、广覆盖、可持续。3年来,神木先后推行了12年免费教育、全民免费医疗、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等10多项走在全国前列的惠民政策,投入资金超过40亿元,每年60%的财政资金用于民生领域。2011年3月,神木又建立了与子孙后代共享资源红利的三大慈善公益金,国企、民营、个人纷纷捐资40多亿元,成为中国迄今规模最大的非公募基金。 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优越的政策环境。神木出台了民营经济发展60条政策,对民营项目先发展后规范,边发展边规范,使一大批民营企业得到快速发展壮大。神木地标产业兰炭,曾游走在国家产业政策边缘,在政策不明朗的情况下,县上给予大力支持,对原来的小兰炭工艺进行科技攻关,首创节能环保中温煤干馏技术,采用此工艺后,吨兰炭电量减少6度,耗水量减少240公斤,耗煤量减少0.1吨,尾气每年可发电近40亿度,开创了全国兰炭技术与装备成套出口的空白,成为神木新的经济增长极。 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针对企业缺乏人才的现状,县上实施“白领派遣”,由政府买单,派遣优秀大学生到企业工作,为企业提供智力支持。投资8亿多元创办了西北第一家县级高等职业学院;投资1000多万元免费培训农民工8万多人次,转移就业1万多人;探索推行干部挂职,鼓励干部走出机关领办、创办民营企业和到村任职,近3800名干部先后办起各类实体300多家,完成项目投资55亿元,用工1.3万人。 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安全活跃的金融生态。为解决企业资金短缺问题,县上一方面通过国有商业银行授信贷款支持,另一方面成立国有资产运营公司,通过“先进后退”(政府参股投资民营项目,待项目建成赢利后政府逐步退出资本并转向其它企业),解决企业筹资难,目前累计融资近百亿元,撬动民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达150亿元,扶持规模亿元以上民营企业达24家。 推行“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模式,引导民企与国企之间强强联姻。神木北元化工原为一个仅有10万吨产能的聚氯乙烯厂,2007年吸收十个民营企业家参股,股本金由原来的7000万增加到10亿元,2008年又与陕煤集团合作,资本金扩大到16.8亿元,并投资80多亿元成功扩建了110万吨聚氯乙烯项目,成为国内最大的聚氯乙烯生产企业。除北元外,神木还引导天元、富油、神能、大通等公司积极与国有资本合作共赢。目前,神木还正在逐步培育上市公司。 通过放大政策效应,神木县民生经济超常发展。2010年神木县民营经济产值已占GDP55%,实现税费收入31.2亿元。农民纯收入的60%来自民营企业务工,城镇居民收入的80%来自民营企业的投资收益,县财政的80%来自民营企业,民营企业真正成为神木民生建设的活水源头。通过民生建设,解决了群众的后顾之忧,刺激了消费,仅2010年全县新增民营企业161户,新增个体工商户1620户,使县内民营企业达到了2011户,个体工商户18884户。同时还加快了农民向城镇转移,目前神木城镇人口近30万人,城镇化率达到70%左右。 “十二五”期间,神木县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县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1320亿元,年均增长16.8%;财政总收入达到280亿元,年均增长16.5%,地方财政收入达到6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达到150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3.8万元和1.9万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2‰以内;城镇化率超过80%;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进入全国一流县行列。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