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君丽
从姜寨遗址中的仰韶文化元素,到秦遗址中的大秦文化内涵,从华清宫中蕴含的唐文化因子,到散布在各乡村中的关中民俗文化基因……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厚重的文化底蕴,使临潼毫无争议地成为名副其实的文化资源大区、中国的“文化旅游名地”。
然而,面对如此丰厚的文化积淀,面对临潼本地和来临游客庞大的文化消费需求,临潼应该如何依托上千年的文化底蕴来传承文明?又应该如何利用老祖宗的传统智慧,在传承文明的基础上,开拓创新,做大做强文化产业?
近年来,临潼对文化资源进行开发、整合、提升,将旅游资源和文化创意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地激活文化富矿。通过转变文化产业发展方式,规划建设临潼国家旅游休闲度假区、秦文化旅游区、唐文化旅游区、骊山风景区四大文化板块,做亮“秦风、唐韵、御温泉”三大文化旅游品牌,做强以文化创意、文化创作为代表的文化产业,拉动了区域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靠历史引人 用文化留人
旅游无疑是临潼发展的支柱,这里丰厚的历史文化遗迹、遗址、遗产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每年到临潼旅游观光的中外游客达到750万人次以上。然而,很长时间以来,西安大大小小的旅行社推出的临潼旅游项目都是一日游,临潼的白天人头攒动,一到夜幕低垂,一波波游客又纷纷赶回西安。
引得来人却留不住人,这是长期困扰临潼决策层的一个难题。对一个旅游热点景区来说,能否留住游客对区域经济的影响是巨大的。按旅游界对游客消费行为的统计分析,过夜游客在旅游景区的消费是不过夜游客的三倍。如果到临潼旅游的游客有十分之一在临潼多留一天,仅住宿费一项,一年就可为临潼增加近两个亿的营业收入。
要想留住人就必须考虑用什么来留人。区委书记任军号坦言:“第一靠文化,第二靠休闲温泉。”做强做亮文化产业,就成为培养临潼经济新增长点的关键要素。2006年4月,临潼华清宫推出大型山水情景舞剧《长恨歌》,短短三个月就接待观众12万人次,创造直接经济收入760多万元。第二年1—7月旅游收入达6500万元,同比增长46%。2010年,华清宫景区仅门票收入就突破亿元,接待游客210多万人次,游客人数增幅连续4年保持在20%左右。《长恨歌》的推出成为临潼用文化留人的破题之举。
《长恨歌》的成功既印证了临潼区委、区政府决策的可行性,也进一步拓开了临潼用文化留人的思路,一批新项目相继付诸实施。2009年起,临潼开始对兵马俑馆前800多亩地进行综合改造,并在这里策划建设秦皇大剧院,编排大型情景历史剧《秦始皇》,预计今年年底正式公演,《秦始皇》的面世,有望与华清池的《长恨歌》形成品牌互动效应,形成秦唐文化交相辉映的文化演艺格局,成为临潼的又一张文化品牌。
同时,在秦文化旅游区和唐文化旅游区周边建设温泉酒店,打造历史文化街区,增加休闲、娱乐、游艺设施,围绕兵马俑建设临潼第一个文化不夜城。
到目前,用文化留人已初显成效,临潼各宾馆的入住率平均达到90%,节假日期间,星级宾馆达到100%。
多元促繁荣 特色出精品
临潼文化资源的丰厚、文化品类的丰富,决定了临潼的文化产业发展必然是多元的。近几年来,临潼区文化产业在各个领域、各个方面都呈现出繁荣发展的态势。
文化遗产保护扩大规模,提升品位。对汉鸿门宴遗址、仰韶文化姜寨遗址、扁鹊纪念馆、秦东陵保护等项目进行修整,对这些遗址周边环境进行整治,使内容更加充实,配套更加齐全,从而有效地提升了遗址的文化品位,目前,这些遗址已成为游客喜爱的新景点。改造提升后的鸿门宴景区新开业仅半年,即收入43.60万元,同比增长48.42℅。
文化艺术创作多翼并举,成果显著。临潼区剧团编排了以王书田先进事迹为主题的秦腔现代剧《铁汉检察官》,赴全市12个区县和部分乡镇巡回演出,观众达25000余人次,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编辑出版发行了《临潼文化名人录》、大型画册——《影像临潼》,以及《西安市临潼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录》、《西安市临潼区文物保护图册》、《西安市临潼区文化名人录》、《夏令营读书征文集》和《我与古遗址征文集》,与西安电视台合作拍摄了十集电视纪录片《临潼怀古》等。这些创作激活了文艺团体和出版单位的发展后劲,也推动了全区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
挖掘民俗文化丰富内涵,形成亮点。关中民俗是一份丰富的地域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临潼区在发展文化产业中重点对其进行开发性保护。先是成功举办 “陕西省首届民俗文化展演周”,全方位展示剪纸、布艺、陶瓷、面花、贴画等陕西优秀的民间民俗文化,进一步增强人们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觉性。而后,扶持临潼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溪源山庄“乡村大舞台”项目,完成乡村大舞台整体设计及设施建设,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和市民来此品味乡村大舞台带来的文化大餐,并赢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整合旅游工艺品生产销售,做亮品牌。2009年,全区共有旅游纪念品生产企业20多家,工艺美术公司,工艺厂等50余家,个体工艺品加工1000余户,生产产品100余种。临潼区以市场为导向,将分散的中、小型工艺品加工企业以收购、入股等形式进行整合,聘请专家、教授参与产品的策划设计、加工指导、生产管理、对外宣传和销售等,打造出“秦俑”工艺品系列、“华清宫”工艺品系列,“女蛙”工艺品系列等具有地方特色的优质品牌,使之成为临潼文化产业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文化产业的多元发展激活了临潼文化产业的内生动力,一批特色鲜明的文化产业项目成为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全区文化产业呈现强劲的发展势头。2010年,全区文化产业增加值突破10亿大关,达到10.69亿元,今年上半年全区文化产业增加值为6.2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0%。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