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余泽玲展示自己的剪纸作品。
余泽玲,这个出生于陕西省安塞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的陕北婆姨,按照原本的人生轨迹,已经四十五岁的她也许会住在某一孔土窑洞里,靠着家中的几亩薄田和给人打零工来维持生计。然而此时的余泽玲和丈夫居住在安塞县城一套100多平方米的商品房里,日子过得美满而富足。改变她人生轨迹的,只是一把小小的剪刀。
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安塞剪纸已开始从传统用途逐渐发展成一种独立的民间艺术品,受到海内外人士的青睐,被誉为“群芳母亲”,有“地上文物”和“文化活化石”之称。年轻的余泽玲赶上了这个好时机。从小跟随家中长辈学习剪纸的她,在九十年代初已经开始独立创作各式的剪纸作品。随着在各类民间艺术评选活动中屡屡获奖,余泽玲在安塞剪纸界崭露头角。2001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余泽玲被邀请到延安市现场表演剪纸,游客们被她巧手中诞生的纸花深深地吸引,不到一天的功夫,她的剪纸作品就被抢购一空。此前她在农忙时节为人打零工时,一天只能挣20多块钱,在这之后,余泽玲就将自己的生活重心完全地转移到剪纸上来。
《陕北民歌系列》、《福寿团花系列》、《蛇盘兔》等许多的优秀剪纸作品随着余泽玲上下翻飞的剪刀一一诞生,家中的日子也越过越好。许多外地的剪纸爱好者慕名而来,余泽玲凭借一己之力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的需要,在余泽玲开门授课后,四里八乡各个年龄段的婆姨们都前来学艺。这时余泽玲除了授课之外,潜心创作,她知道仅仅依靠传统的剪纸已经难以把握市场,只有推陈出新才有出路。现在,余泽玲每年仅凭剪纸就能获得五六万元的收入,一双巧手已然剪出了这位陕北婆姨的全新人生。新华社记者 李一博摄
7月21日,余泽玲和丈夫姜志成在家中创作剪纸作品。新华社记者 李一博摄
7月21日,余泽玲展示自己的剪纸作品《信天游绕着黄河飞》。新华社记者 李一博摄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