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华为教授简介
刘华为,教授,博士生导师,一级主任医师,陕西省十大名医,陕西省名中医,全国第四批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顾问,中华中医药学会名医学术思想研究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中医学会副会长,海峡两岸十大名医,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暨陕西省中医医院原业务院长。
孙思邈是我国隋唐时期杰出的医药学家,他所著的《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千百年来代代颂传,誉为医学百科全书。多年数遍拜读,总觉得最闪亮的光点集中在三个第一位上。那就是,把人放在第一位上;把"心"放在第一位上;把"防"放在第一位上。
一、把人放在第一位上。
所谓病人,就是病和人的统一体。在临床上是把病放在第一位呢?还是把人放在第一位?这是西洋医学传入中国后, 与中医争论的焦点,因为它关系到医学发展的方向。孙思邈在整个医疗活动中,是把人放在第一位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把人放在病的首位。医学研究的主体是人,人是有鲜活生命的,人不仅有神经、血管和器官,还有思想、感情和尊严。人既是患病的主体,又是愈病的主体,如果把医学视为纯自然科学,就会陷入"见病不见人"的误区,从而偏离了医学的根本方向。只有把人放在第一位,才是正确的医道观。孙氏在《千金要方》一卷中就开门见山地说:"夫二仪之内,阴阳之中,惟人最贵。人者禀受天地中和之气,法律礼乐莫不由人。"把人放在了病的首位,解决了医学认识论的问题,至今仍在发聋振聩。
当代新技术和新设备被引入医学后,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目前由于过分的依赖和滥用,使原来以"人与人对话"为主的医疗活动,逐渐被"人机对话"所取代,一见患者头痛就"CT",一见患者发烧就"吊水",一见患者咳嗽就"拍片",过分依赖新技术,新仪器,而忽视了病人的主诉及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从而影响了医患双方感情和思想的直接交流,导致了医患关系的紧张,导致诊治思维的僵化,最终影响了临床疗效。病人的主诉,即自我感觉是来自微观的,是最真实的。感觉是人类进化的最高成果,是任何仪器所不能告诉医生的。过分依赖和滥用仪器是偏面的。
这是因为:一、人是极复杂的开放体,仪器对人体的认识是有限的,如美国排球运动员海曼,在日本排球大赛时,突然死亡,噩耗震惊世界,尸解结果是死于急性心肌梗死,但生前心电图,心功能检查却未发现任何异常。又如发冷、乏力、恶心、失眠、惊恐、心悸、胸闷、气短等自觉症状,用目前的仪器还检查不出来。
二是仪器靠人操作,操作者的技能、知识、经验等直接影响检查结果,三是检查的结果最终要靠人去全面分析,即就是把医生的经验储存于电脑,只是经验的模拟,而不是思维的创造,名医之所以有名,就是在临床观察病人时能临床发挥,能创造性思维,再高级的电脑是不会思维的,不会创造发明的。仪器检查虽然很重要,但它只是"侦查员",它所报告的"敌情"只能作为重要的参考内容,只能给医生思维过程中提供分析的数据,但绝不能代替作为临床"指挥员"医生的思维。如果医生只单纯看化验数据、物理检查结果,而不详问病情,忽视亲自动手检查,全面分析,就会造成误诊或漏诊,甚或孙氏所说的"无目视游,动致颠殒"的医疗事故。可以这么说,技术是冰冷的,而人性是温暖的,没有人性的技术是冷酷的。人们称医学为仁术,就意味着赋予医学以仁慈至善的精神内涵,赋予医生职业的神圣与高尚。2、把生命放在医疗的首位。
医学的端口连接着人的生命,所以医学不是单纯的自然科学,而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在人类生命科学中的体现,其本质是一门"人学"。因为医学关注的对象是在痛苦中挣扎的、最需要关怀和帮助的人。医生是其实践者,医学的本质决定了医生是最富含人情味的白衣天使。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因此尊敬生命、敬畏生命、尊重生命的价值,是医生的根本道德,即使医学手段再高超,技术再精良,也要把人的生命放在首位,若不把生命放在首位,就会使医学陷入歧途。
《千金方》从生命的价值,生命的诞生,生命的延续等三个方面,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
⑴、尊重生命的价值。孙氏在《千金要方》自序中开宗名义,"生命至贵,重于千金"。并把用毕身精力撰写的医学巨著,取名《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均以千金冠名,从价值论的高度强调了生命的价值。马克思曾说过:"人本身就是人的最高本质",人的生命价值是由人的最高本质所决定的。假如一个人身体有病,他的生命价值是有限的,如果连本体都没有了,他的生命价值就无从谈起。所以,关爱人的身体,就体现了关爱人的生命价值。孙氏说"一方济之,德谕於此。"孙氏重视生命价值的光辉思想比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才提出重视人的价值要早一千多年。现阶段出现过度医疗、过度检查、过度科研化,引发了药源性及医源性疾病。不仅浪费了医疗资源,同时也造成了人体组织器官的损伤,大量使用抗菌素、激素造成药物中毒者屡见不鲜,放疗、化疗在杀伤了癌细胞的同时又损伤了正常的细胞。
⑵关心妇幼,重视生命的诞生和延续。
孙氏认为,妇女承担着养育后代的重任,幼儿是人类生命的延续。男女婚姻,繁衍后代是人的生存和义务。家庭幸福是社会安定的基因。《千金》把"婚姻养育"视为"人伦之本,王化之基",将《妇人篇》列为全书之首,又将《求子篇》提到《妇人篇》之前。《千金方》三十卷,妇人占三卷。《翼方》三十卷,妇人占四卷。足见孙氏用心之良苦。站在医学史的角度考查,孙氏是我国医学史上主张把妇产、小儿列为专科的首创者。
孙氏非常重视幼儿的健康成长。在著作中专列卷目、篇章,把儿科细分为九门,从出生儿断脐、洗浴到幼儿的穿衣、择乳、护养以及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特殊变化,都作了详尽的介绍和论述,具有独特的见解和指导性。
孙氏非常关心妇人的健康和治疗。从求子到调经,从胎前到产后,都作了全面而系统的探讨,同时还从心理学角度描述了妇女疾病与情志变化的关系,他说"女子嗜欲多于丈夫,感病倍于男子更多"。从妇人生理特点出发,提出了十二痼疾的防治措施。还精辟的论述了妇女产程不同阶段应注意的事项。
孙氏特别重视妇女的社会地位。在重男轻女的封建社会里,往往把不生育的责任让妇女承担,直到今天,这种错误的认识仍有市场,它不同程度影响着妇女的命运和社会地位。孙氏依据临床实践,实事求是的指出:"凡人无子,当为夫妻俱有五劳七伤,虚赢百病所致,故有绝嗣之殃",强调无子是男女双方的事,宜"男女同治","只有阴阳调和,二气相感,阳施阴化,是以有娠。"并提出女子不孕有"全不产"和"断绪"的两种情况,这与现代把不孕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类型相吻合。在那个时代,作为皇帝诏见的名医,敢与世俗挑战,为妇女说公道,争地位,真是难能可贵。
⑶尊敬老人,重视生命的延长。
老年人是社会的重要群体,孙氏非常重视老年群体。他首先提出了"养老大例"和"养老食疗"专篇,首创我国老年医学体系。无论从老年期的划分,老年的生理特征,衰老的原因,衰老的征象,老年病的特点,老年病的治疗等诸多方面都作了详尽的论述。特别对老年人的预防保健,包括老年人的居住特点、起居饮食、精神情志、运动、药饵等都有具体要求。同时还确立和发展了"肾"在老年中的重要地位,并把这一理论应运到抗衰老实践中。又肯定了脾胃在衰老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以此指导老年食疗及药疗的应用。还提出老年病"多痰多饮"的病因理论。并把食疗同防治疾病与预防衰老紧密联系起来,为老年病的防治独辟蹊径。
当前我国已进入了老年社会。我国老人的绝对数居世界之冠,科学家预测,21世纪初叶到中叶,我国老人的增长速度相当惊人:2025年我国老人将占总人口数的19.34% ;2040年将达27.8%。如此众多老人的生命质量的保障,以及老年病的防治,将成为我国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老年群体将成为医学服务的重点对象。孙氏对老年人的地位,生理、药理、治疗、养生延年等理论,给我们研究防治老年病,很有现实意义。
3、把平等待人放在医道的首位。
医道乃人道。儒家视人为仁,"人者仁也,仁者爱人",提倡忠恕之道。但儒家把人又分为君子、小人、贤人、愚人等不同等级,实际上,中国封建社会里,人是有等级的,平等待人是很难做到的。然而,孙氏不仅敢从理论上、思想上冲破三纲五常儒家的伦理道德规范,还以实际行动典范示人,他三辞御请,终身不仕,奔走山川之间。他既不是竹林之七贤,又不是逍遥泉石之隐士,而是胸怀经纶济世之志,不辞劳苦,寻药采药,济世活人的医生。他在卷一中说"若有疾厄有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善亲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又不得以彼富贵,处以珍贵之药"。他既给达官显贵治病,也给老百姓治病,在看病上从未有等级观念,一律平等,一视同仁。他还收治麻风病人六百余人,莫不亲自养治。表现出了一个医生对所有病人的关怀、尊重,同仁博爱的人道主义普世思想。目前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已成为社会热点。我国13亿人口中注册医生有230万,比例约为600:1,而美国约为500:1,相比之下,我国人均占有医生率并不低,但老百姓看病却很难,80%群众在基层或农村,而80%的卫生资源却集中在中心城市。城市中80%的资源又集中在大医院,在城市大医院里高档进口仪器应有尽有,博士、教授比比皆是,花园式医院,宾馆式服务,为高收入者、大碗、大款们创造了舒服的医疗环境,自觉不自觉的办成了"城市老爷医院"。然而,广大农村和偏远地区缺医少药现象仍然十分突出。基层医疗机构资源利用率和技术水平下降,乡镇医院名存实亡,造成了基层看病向大医院流动的趋势。大医院本来是解决危重病、疑难病的,看小病、常见病的人纷至沓来,出现了看病难、看病烦、等候时间长的情况。究其根本原因是医疗卫生的可及性、公平性及医疗资源分布失衡(卫生资源主要是指人力、物力、技术资源)出了问题,也是盲目地追求医疗市场化、产业化造成的必然结果。医疗资源是全社会公民共同创造的财富,是具有社会性、公益性和福利性的,要体现公平性,可及性,分布合理性,使每个公民都能享受到卫生保健,这是医疗卫生事业的本质要求。
二 、把"心"放在第一位。
医学是以心换心的科学。学医做事先做人。孙氏指出:"夫医者,必先正己,而后正物"。他所著的《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各三十卷,后列禁经二卷,合计六十二卷,其中232个门类,方论5300首,可谓宏篇巨著,《大医精诚》《论大医习业》却被列于全书之首。他认为一个好的医生应该是技术精湛,医德高尚。他用"大医精诚"四个字作了总结,其言简意赅,提纲挈领,掷地有声。一千多年前,他对医道作出准确而凝练的概括,对医德医风作出系统地规定,对医生所应具备的品德和态度,作出具体的要求,至今仍是医道之圭匕。孙氏把它称之为"心",要求医生要处处留心,把"心"放在第一位。
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誓愿普救病人痛苦之心。这个"心"是学医的目的,也是医生的誓言。俗话说,救人如救火,时间就是生命,救人一命,胜造七级佛徒。孙氏认为,一个医生要树立不怕脏,不怕累,不怕牺牲的忘我精神。不论是昼夜寒暑,还是饥饿疲劳,只要患者需要,就一心赴救,他说"有患疮痍下痢,臭秽不可詹事,所恶见者,但发惭愧呼凄怜忧伤之意,不得起一念芥蒂之心",换句话说,不得以任何理由把病人推出门外。"但作救苦之心,于冥运道中,自感多幸者耳"。要把救人看做是自己的天职,把救人的使命看作是自己崇高理想和幸福,看作是患者的信任。
2、无欲无求之心。一个医生从他学医的那一天起,就把心交给了病人,交给了医学事业,因为医道的根本出发点是救人和维护人的健康。跟疾病打交道,时时刻刻都有危险;24小时之内都会有病人求救,时时刻刻都有风险;要把危险和风险置之度外,一切为病人着想,不能有任何的私心杂念,做到医心赤诚,矢志不移,把全部生命奉献给病人,奉献给人类的医学事业。这就是孙氏所强调的"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生命。"同时孙氏还提倡清心寡欲,无欲无求,并对那些把自己的技术当作谋财手段的个别医生进行严厉批评,"不得持己之长,专心经略财物"。目前,一些医院和医生把技术和高档医疗仪器当做摇钱树,出现过度医疗的倾向。同时,由于卫生指导思想上出现的偏差,把医院推向市场,按企业经营,丢掉了医疗是社会福利的功能,出现了用钱买病人,广告拉病人,就医宰病人的不良现象,甚至出现了病人越多越好的可怕观点。
3、大慈恻隐之心。大慈恻隐之心就是慈善之心。常言道医院是善门。善门难开,善门难关。难开者,病人不认可,认可了你就关不住。既然是善门,医生必须要有善心,善待病人。孙氏处处为病人着想,在治疗过程中为了给患者节省费用,尽量使用廉价且"造次易得"的药物,代替贵重难得的药物,同时还配针灸、推拿等非药物疗法,以减轻患者经济负担。而我们现在的个别医院在"以药养医"的机制下,医院不仅很难遵循"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的用药原则,还给患者使用过量药、高价药、进口药成了司空见惯的事。有资料显示,医院药品不合格使用率几乎达到50%,由此引起的不良反应和不良事件难以估计。据报道,我国每年有250万人因为药品滥用而住院治疗,19万人因此而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达40亿万元。与此同时,在经济利益驱动下,一些食品果品也普遍使用生长素,小孩长期服用抗生素等,导致疑难病、传染病日益增多,尤其是滥用抗生素将会给人类带来灭顶之灾。现代微生物研究,人体和自然界存在有3.7万种微生物。这些微生物与人类共存,相互制约,相互为用,它们对人类器官的平衡和协调,对人体免疫及疾病的控制有重大意义。就人体肠道中的微生物来说,就多达250种,它们是人体的"长住户",同人体是"统战"的关系,它能帮助合成人体所必需的某些维生素、氨基酸和酶,还可以抑制其它有害的菌群,即病原微生物,防止疾病的产生。但目前滥用抗生素,必将人为地破坏人体内微生物链平衡的自然规律,从而造成一些微生物的大量毁灭,使菌群失调,轻则耐药菌增多,抗生素失效,重则导致新的疾病产生,最后毁灭的是人类自身。抗生素的大量使用,特别是滥用导致的大量毒性反应,过敏反应,双重感染和耐药菌株的出现。滥用激素药物也破坏了人的体内环境,给今后的治疗带来了难以想象的困难。有关资料报道不合理滥用抗生素导致我国30万儿童出现耳聋。同时由于药品出现了商品化的趋势,导致药品价格失控,药品价格的涨幅超过了同期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速度,再加上大量使用高价药,造成了患者沉重的经济负担,一些低收入者有病不敢看病,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药品是商品,但它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就像原子弹是特殊的商品一样,只是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使用。这同孙氏处处为病人着想,减轻病人经济负担,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古人说,用药如用兵,是药三分毒,不得已而用之。药能治病,也能致病,导致药源性疾病。
4、对患者要有强烈的同情心。医学是将心比心的学问,要体贴关心,将心比心,应该急患者之所急,痛病人之所痛。孙氏在《千金方》中是这样表述自己把病人痛苦看作是自己痛苦的:到了病人家里,纵然是"绮罗满目",也不左顾右盼;即使乐器演奏,也不应有欢乐表情;即使那里有美酒佳肴,看到了也当做没看到一样。他认为这不是形式主义,也不是作秀,而是一个医生此时此刻应该想到的是病人,因为病人在痛苦之中,"见彼苦恼,若已有之,深心凄怆。"孙氏认为这是一个医生起码的,而且也是必备的修养。不要说病人是衣食父母,就是医生的技术经验或临床的点滴知识,都是无数病人的生命代价和血泪病痛积累的。
5、细心、耐心、反对粗心。细心和耐心是临床伦理的要求。诊断要集中精力,深思熟虑,耐心细致地辩证,因为患者个体差异很大。"病有内同而外异,亦有内异而外同,故五脏六腑之盈虚,血脉营卫之通塞,固非耳目之所查,必先诊侯以审之",如果不仔细认真辨其异同,审其真伪,则有可能"盈而益之,虚而损之,通而彻之,塞而壅之,寒而冷之,热而温之。"这六种错误将加重病人的病情。所以,孙氏要求医生临床要"省病诊疾,至意深心,详察形侯,纤毫勿失,处刺针药,无得参差",要"临事不惑","审谛覃思",医生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关乎着患者的生命,"不得于性命之上,率尔自逞俊快",用药要慎重合理,不得随意加减,否则会导致药源性疾病,"私加毒药"会"令人增疾",也不能"因彼富贵,处以珍贵之药",同时又提倡医生要大胆细心,行方智园。既要有创新精神,当机立断;又要小心谨慎,周密思考;既要灵活变通,不可墨守成规,又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反对主观臆断。体现了细心耐心与大胆创新的统一,这条富有哲理的经验,对临床工作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被历代医家所重视。
现在临床上由于受举证倒置的影响,医生不敢对疑难重病、危病进行探索,缩手缩脚,保护自己,不敢创新,动辄给病人全面查体,过度医疗,表面细心,实为粗心;表象耐心,实为创收。
6、虚心恒心,反对傲慢之心。学医一定要虚心向前辈和同行学习,学习他们各方面的先进经验。孙氏指出"至于切脉诊候,采药和合,服饵节度,将息避慎,有一事长于己者,不远千里,伏膺取决,博采众长"。孙氏一生"涉猎群书,白首之年,未尝释卷"。他提倡学习要有恒心,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强烈的求知欲望,要有对医学入迷的钻研精神,孙氏说"古之哲医,寐俯仰不与常人同域,造次必于医,颠沛必于医","学者必当拼弃俗情,凝心于此"。要有不倦的学习毅力,医学是"艺能之难精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在钻研医道的过程中,善于用心思索,独立思考,体验精微,心领神会。"寻思妙理,留意钻研""省病诊疾,至意深心"。他认为通过这样的学习体悟,才能"慧然独悟","昭然独明",也才能在临证紧急关头做到"临事不惑",这种精深的思维过程,包括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同时还要求医生要善于把所需要的各种知识融为一体,建立起合理的知识结构,并注意经验的积累。经验是理论转化为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中介环节,没有经验积累,是无法形成医生的知识结构完整,经验的积累才能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未被经验消化的理论无法转化为诊治能力,更难以灵活运用于临床实践。他说"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知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为人谦虚,敬重同行,注意医际之间的团结合作,这是搞好医务工作的重要条件与基础。孙氏一生主张尊重同道,谦和不矜命,反对医人相疾的恶习。他说"为医之法,不得道说是非,议论人物,炫耀声名,訾毁诸医,自矜己德"。同道之间要忠诚相待,反对那种抬高自己,打击同行的恶劣作风。对那种偶然治好一个病,便傲慢自大,"昂首戴面",自以为"天下无双"的庸医作风进行了严肃的批评,认为这种人不可救药,是"膏肓之疾"。他忠告医者且勿相嫉,害人性命。"愚医相嫉","一医处方,不得使别医和合,脱或私加毒药,令人增疾,渐以致因,如此者非一"。
三、把防放在第一位。
孙氏把"治未病,消未患"的预防观点贯穿于整个著作之中,他说"圣人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之于无事之前,不追于既逝之后,夫人难养而易患也","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这种把预防放在第一位的思想,至今仍有指导意义。世界卫生组织调研报告指出:人类三分之一的疾病通过预防保健是可以避免的,三分之一的疾病通过早期发现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三分之一的疾病通过信息有效沟通是能够提高治疗效果的。如果错过预防和早期干预的良机,等到疾病沉疴在体内时,人最大的期望是发生医学奇迹,然而,医学奇迹的发生却是十分昂贵的。所以,预防第一的思想是文明的。孙氏是把预防放在第一位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重视公共卫生和社会预防保健。
他重视公共卫生,提倡养成"习不唾地"的良好习惯,推出了20多种防治传染病的消毒药品和方剂,要求人们普遍采用"岁旦屠苏酒""辟温杀鬼丸"等药酒药丸,以及药物悬挂,涂布燃烧,井水投放消毒药,端午节用"雄黄酒"涂身等来预防传染病,并还研制了治疗狂犬病、麻风病等烈性传染病的方药。
目前,生态平衡受到破坏,环境污染严重,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如工业三废治理不力,造成环境、空气、水质的污染,食用蔬菜粮食的农药超标,以及电子产品光电幅、噪音等。在养殖业和畜牧业方面为了防止动物感染,大量使用抗生素、激素类药品,导致抗生素、激素等残留肉蛋产品中,同时还产生了大量的有害细菌,并通过食品或动物与人的接触传播给人,对人体健康产生了危害。社会预防保健面临着严重的挑战。现代化和现代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既给人类创造了幸福,又给人类带来了病害。这同孙思邈重视社会预防保健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2、重视妇产预防保健。妇产预防保健包括产前预防保健、临产预防保健和产后预防保健。⑴产前预防保健。孙氏重视产前预防保健和孕期生理卫生。他说"有儿在胎,日月未满,阴阳未备,脏腑骨节皆未成足,故自初讫于将产,饮食处居皆有禁忌","妊娠三月以后,应居简静,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弹琴瑟,调心神,和情性,节嗜欲,庶事清静,生子皆良"。既强调孕期预防保健有益于胎儿的健康成长;又指出要注意孕妇的情绪调整,避免恶性刺激,避免大的情绪波动。为了不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和健康,孙氏对孕期饮食、衣着、起居、沐浴、娱乐都按月作出规定。⑵临产预防保健。要求要保证产妇休息时间,避免劳倦和紧张。他指出要"告诫诸人,若人众看之,无不难产耳"。还强调要保持产房清洁,以防产后感染,"不得令死丧污秽家人来视之",注意产妇情绪,"儿出讫,一切人及母皆忌问是男是女"。⑶产后预防保健。产后预防保健要重视养息和饮食结构。产后虚损,用食或药要温,孙氏主张用血肉有情之品,以防产后抵抗力低,易患疾病。尤其主张节欲,"凡产后百日乃可会合,不尔至死,虚赢百病滋长,产后百日,极须殷勤忧畏,勿纵心犯触。若不戒房事,就会患"褥风",身反强直,犹如角弓反张"。产后失慎是导致多种疾病的原因,病情较重而难治,将遗害终身。"产后之病难治于余病也"。 [1] [2] 下一页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