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旅游纪念>>正文
|
|
|
2011-6-12 22:16:00 来源:三秦游 点击:
次 进入论坛 |
|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统治者的提倡,佛教得到广泛传播,佛教高僧的活动也很活跃。 法护,(晋)梵名昙摩罗刹,其先为月支人,生于敦煌,故冒姓支。晋武帝时,随师西游,游历西域诸国,后游历长安,在长安青门外立寺。经常往来于长安和洛阳等地。 帛远(晋)一名法祖。出家后曾西游长安,在此造筑精舍,以讲习为业。后离开长安到陇西。 昙摩难提(晋),西域人,符秦建元中游至长安,曾在长安逗留两年,译出不少经文。 僧伽提婆(晋),本姓瞿昙氏,罽宾人。符秦建元中游至长安,宣流法化。后渡江南下,历游中国。 竺佛念(晋),凉州人,少年出家,博通众经。符秦时,游至长安,与亦来长安的僧伽跋澄共译经文。后卒于长安。 宝云(刘宋),凉州人,通多国音字训诂。晋隆安(397~401)初,远游西域、天竺等地。后返回长安。又南行至江左道场寺。有游记行世,今散佚。 昙摩耶舍(晋),罽宾人。少好学,长通经律,曾渡江游至广州。晋安帝义熙中(405~418)以81岁高龄北游长安。后又到江南。至宋元嘉中(424~453),辞还西域。 鸠摩罗什(晋),龟兹国(新疆库车)人。曾游学印度。晋安帝隆安五年(401),游学长安。在逍遥园草堂寺翻译佛经长达12年。 弗若多罗(晋),罽宾人。精一切有部律。后秦弘治中(399~415),游学关中,至长安。 昙摩流支(晋),西域人。弃家人道,以律驰名。姚秦弘治七年(406),旅行至关中。 佛陀耶舍(晋),罽宾人。博通三藏,淹贯二乘。鸠摩罗什曾从之学。鸠摩罗什至长安,劝后秦王姚兴迎佛陀耶舍,佛陀耶舍因而来到长安,在逍遥园与鸠摩罗什共译佛经。后辞返本国。 智严(晋),凉州今甘肃武威人,弱冠出家,以精勤名。与法显一同西游,后东游,来到长安。遇刘裕攻克长安,又游至建康(今南京)。 佛驮跋陀罗(刘宋),印度人。晋义熙(405~418)中,与智严等至长安。因与鸠摩罗什等议论不合,遂渡江至庐山,复至建康(今南京)。 智猛(刘宋),京兆新丰人。少年出家,最喜游览历险。姚秦弘治六年(405),招集同志沙门15人,自长安出发,渡河跨谷36处,至西凉,出阳关,入流沙,临危历险有过于前人,同伴多死亡,唯数人得至印度。 康僧渊(晋),西域人,生于长安,通华蕃语文,志业弘深。晋成帝司马衍咸康八年(342),他与康法畅等渡江南游。 释道安(前秦),姓魏氏,扶柳(河北冀县)人。博通三藏,淹贯孔、老。符坚闻其名,派兵相迎。道安遂入关中,在五童寺居住讲经。 昙邕(晋),姓杨,关中人,官至卫将军。曾从符坚南征,为晋军所败,还长安后出家。后游庐山,投慧远门下。受命前往关中,送书信于鸠摩罗什。十余年间,数次往返于长安和庐山之旬,常年旅行,不辞劳苦。 昙影(晋),性静虚,博识多闻。后游至关中,协助鸠摩罗什译经。 道恒(晋),蓝田人。学盖内外,才思清敏。知鸠摩罗什入关,遂往长安拜见之,并协助鸠摩罗什译经。 僧肇(晋),京兆人。博览群文,每以弘法为己任。闻鸠摩罗什在凉州,遂自关中前往拜见,从其学经论。时凉州为姚秦所据。乃侍从鸠摩罗什东入长安。为鸠摩罗什门下年龄最小、最有才华的学僧,其《肇论》一书为佛教神学在中国的建立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竺道生(刘宋),本姓魏,雍容风雅,聪慧如神。得知鸠摩罗什至关中,于是负笈往长安,遍游北方后返回江南。 慧严(刘宋),俗姓范,豫州人。少时博晓诗书。16岁出家,闻鸠摩罗什在关中,他西游长安。鸠摩罗什圆寂后,他南渡,入建康东安寺。 慧观(刘宋),俗姓崔,清河人,10岁便以博闻驰名,少年出家,曾在庐山慧远门下受业。知鸠摩罗什至关中,他游于长安,在鸠摩罗什门下学习,鸠摩罗什圆寂后,始返回荆州。 僧弼(刘宋),吴人。少年时与龙光昙斡同游长安,跟从鸠摩罗什受业。鸠摩罗什圆寂后,僧弼乃从侣游方,遍历豫、徐、楚、荆等州。 昙无成(刘宋),俗姓马,扶风人。13岁出家,神悟绝伦,闻鸠摩罗什在关中,遂负笈游至长安。鸠摩罗什圆寂后,南游江准。 道温(刘宋),俗姓皇甫,安定人,16岁上庐山,师慧远,后至长安,师鸠摩罗什。 僧镜(刘宋),俗姓焦,本陇西人,迁居吴地,母卒后出家。曾在关中、陇西一带游历、寻师受法,数载后,还至建康。 昙始(刘宋),关中人,晋孝武帝太元(376~396)中,曾游往辽东。晋安帝义熙(405~418)初还关中。 僧亮,俗姓李,长安人,受业于僧周。常往来于关中,关中佛教自北魏太武帝灭佛后,又兴盛起来,乃僧亮的功劳。 僧叡(刘宋),俗姓王,冀州人。幼而聪悟,博涉众典,后游至长安,从道安、鸠摩罗受业。后南游到建康、姑苏。 慧询(刘宋),俗姓赵,赵郡(河北赵县)人。少出家,蔬食苦行。曾游长安,从鸠摩罗什受业。后南游广陵、建康等地。 法庄(刘宋),俗姓申,淮南人。少以苦节标名,师从庐山慧远,晚年曾到关中游览。 慧弥(梁),俗姓杨,华阴人。16岁出家,入终南山游览,静修精于禅寂。后游至钟山定林寺。 僧翼,吴兴余杭人。初出家时师庐山慧远,晚年游历关中,以鸠摩罗什为师。后又游会稽,历访名山大川。 佛图罗刹(晋),西域人,遍游中原名山大川,曾游至长安,译经数年。 法和(晋),荥阳人。少师佛图澄,以谦恭得名。东晋太元四年(379)游历长安,住长安阳平寺。后长安动乱,遂东往。太元十八年(393)再次游至长安。 法献(南齐),西海延水(青海省东部)人,曾游至梁州(陕西汉中)。后西游印度,因葱岭道阻而返。著有《西域行记》。 法显(晋),俗姓龚,平阳(山西临汾)人。3岁出家,有大辩才。东晋隆安三年(399),法显与同学4人自长安出发西渡流沙,唯法显到达目的地。义熙十年(414)返回长安,撰有《佛国记》记述旅途见闻。 梵敏(刘宋),河东(山西永济)人,俗姓朱,早年游学关中,后下彭、泗,居住丹阳。 僧渊(北周),陕西武功人,善讲华严、涅磐诸经。北魏武帝灭佛,他出游,隐居终南山,置至相寺,聚徒讲修。 普安(北周),俗姓郭,泾阳人。通澈三藏,常持华严。后游学于终南山,在梗梓谷隐居。 慧远(北周),敦煌李氏,博涉经论。周武宗将灭佛,诸僧不敢争,慧远力抗周廷,武帝宇文邕不敢难。慧远遂入长安净影寺。 达摩流支(北周),摩勒国人,明帝初,游至长安,奉敕为大冢宰宇文护译婆罗门天文书二十卷。 僧伽跋澄(晋),罽宾人。前秦建元十七年(381)游至长安,与释道安、道整等译出阿毗昙婆沙。跋澄戒德整峻,静虚离俗,关中众僧无不佩服。 僧涉(晋),西域人。符坚时(357~385)游学至长安。虚静服气,不食五谷。能日行五百里,时人以“涉公”称之。 僧富(刘宋),高阳山东临淄人。博通经史,长于论辩,曾游于关中。 憎嵩(元魏),曾游关中,师鸠摩罗什学诸经论。鸠摩罗什圆寂后,僧嵩遂出关(潼关)游历江南。 僧讳(北周),俗姓潘,河南人。僧讳曾人息县雾露山修静。后游学至长安,为嫔妃、公主受戒。旋以母丧东归。数载后复游至长安,在天宝居住。 慧嵬(晋),曾游长安大寺,戒行澄洁,表率四众,义学之士皆钦佩之。东晋隆安(397~411)年间,与法显一同西游,不知所终。 慧睿(刘宋),冀州人。少年出家,云游四方。曾去庐山,未几,复游关中,从鸠摩罗什修学。鸠摩罗什圆寂后,云游江南。 隋朝时期,由于统治者的重视,佛教兴盛,佛寺林立。佛教徒的活动也较活跃。开皇年间,印度僧人那连提黎耶舍、阁那崛多、达摩笈多先后来到长安,住在兴善寺翻译佛经。 唐代最著名的佛学家、旅行家是玄奘法师。他为弄清佛学疑点,于唐太宗贞观三年(629),只身从长安出发,途经甘肃武威,出玉门关、越沙漠,过哈密,翻越寒冷的兴都库什山,经过2年多的艰苦旅行,终于到达天竺。他在天竺前后17年,遍游天竺各地。贞观十九年(645),玄奘带着657部梵文经卷回到长安,受到唐政府、佛教界及长安居民的隆重欢迎。他与弟子辨机合著的《大唐西域记》,真实地记录了他的游历经过。 唐高宗咸亨二年(671),义净法师取海道到天竺,途经30多个国家,武则天征圣元年(695),他带400部经书回国,在荐福寺译经56部,并著有《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南海寄归内法传》等,记载了今印尼、印度等国的风物特产、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等,是研究这些国家和地区历史文化的宝贵资料。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