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安产业布局图
“世界城市、文化之都”
西安2010年初全面开展了大西安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大西安规划编制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即大西安战略规划、大西安总体规划纲要及大西安总体规划,规划编制时间预计为期2年。现阶段正在编制《大西安发展战略规划》,以“世界城市、文化之都”为发展定位,就城市发展方向、规划范围、空间布局及功能结构予以明确。
大西安将以历史文化、科学技术以及人才优势作为发展的引擎,承担起国家引领大西北、发展大西北的国家战略,承担起实现民族振兴、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自信与自主的国家责任。
在世界核心城市体系中,大西安具备发展成为亚太地区内陆国际化大都市的潜力并成为世界城市一极。将西安发展成为中国气质的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国家科技中心、国家新兴战略产业基地、国家西部交通枢纽门户、综合性经济中心。
城市范围
新纳咸阳5区县渭南2县
大西安都市区范围确定,西安市行政辖区包括咸阳市的秦都区、渭城区、泾阳县、三原县和兴平市;渭南市的富平县、蒲城县,总面积约1.56万平方公里。至规划期末都市区人口规模达到1000万人以上。
大西安主城区范围以西安城六区为核心,涵盖咸阳主城区、西咸一体化的泾渭和沣渭地区、国际港务区、临潼、洪庆组团、曲江航天基地以及高新草堂片区,总面积约2600平方公里。这相当于现在4个上海主城区面积,是第四轮西安城市总体规划主城区的面积490平方公里的5倍多。至规划期末主城区人口规模达到800万人。
产业布局
构建一心三带空间框架
大西安的产业发展和布局,将以园区为载体,统筹科技资源,构建大西安产业一心三带的空间框架,形成集聚人才的就业平台。五区一港两基地将成为支撑大西安产业发展的核心地区。
“一心”是指城市中心及拓展区,以发展现代服务业为主,适度向外围拓展,以疏解古城功能;“三带”包括依托北外环交通走廊形成的渭北产业带,重点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依托绕城高速交通走廊形成的南部人文科技带,重点布局高新技术产业、文化产业等;依托秦岭北麓山脉形成的秦岭北麓生态带,重点发展生态旅游、现代农业等,增强郊县经济竞争力。
城市格局
“一都两廊五邑八水”
以多中心发展模式,构建大西安主城区“一都两廊五邑八水”的空间格局,实施“1258空间战略”。“一都”指大西安都心。大中轴既是历史文化的主轴,也是城市功能的主轴。“两廊”指东西两条南北方向的人文生态走廊。利用不同大遗址空间关系,进行遗址公园建设和生态修复。“五邑”指新城计划,五个新城包括咸阳—沣渭、泾渭、临潼、高新—草堂、曲江—航天。“八水”指通过水系整治,恢复八水绕长安的恢弘山水格局,形成国家标准的宜居城市。
将与全国主要城市形成2~4小时交通圈
未来或在蒲城建设第二民用机场
本报讯《大西安发展战略规划》中提出,大西安要与全国主要城市形成2~4小时交通圈,建设第二个民用机场和开通窑村机场货运功能,形成复合型交通走廊。
大西安将全面实施公共交通优先政策,破除“中心—圈层”模式,打造公交都市,发挥门户作用,构建与大西安空间和功能相匹配的国际化大都市交通体系。建立一体化的、高效的大都市公共运输体系,快速轨道和快速干道系统形成复合型的交通走廊,引导新城建设,疏解中心区居住和产业压力。构建以西安为中心,与国省道系统相融合的“两环、九射”高速公路和“两环、七射”的城市快速路系统,搭建起大西安都市区全方位发展的空间骨架。
优先建设放射性快速干道系统,迅速推进中心区产业或重点产业向外围新城集聚,根据发展阶段适当建设外围快速干道环线,以六条城市快速轨道为骨干,国铁、城际和城市公共交通一体化的快速轨道交通体系,形成以中心区为核心的放射性“廊道+枢纽”发展走廊。
加快建设铁路客运专线和城际线,新建或改造现有普通铁路和地方铁路货运专线,形成“两主三辅”的铁路客运枢纽,建设新筑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与全国主要城市形成2~4小时交通圈。
依托区域轨道建设,加强高铁、城际轨道与机场的衔接,打造空港—高铁(城际)联合交通中心,延伸机场腹地,扩大机场客源腹地,强化空港区域辐射和服务能力。根据西安以及关中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远期可考虑在蒲城建设第二民用机场。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