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动有趣的动画人物和场景,慷慨激昂的秦腔,这两样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在一群年轻人手里却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近日,由一群20岁出头的年轻人制作的秦腔原创动画片得到了很多年轻人的喜欢。他们凭着对秦腔的喜爱,对传统戏剧重新包装,让人眼前一新。
现状
戏
曲动画还未被广泛接受
在一些QQ群的聊天中,看到很多年轻人都在谈论秦腔动画后,昨日,记者来到了创作这些秦腔动画的几个年轻人的工作室。位于西安美术学院旁边的工作室很小,一走进就能看到墙上贴了很多经典秦腔角色的动画形象,而在一字排开的几台电脑上,有人在制作秦腔动画,有的人还在认真观看着秦腔名段的影像资料。
“为了让我们创作的秦腔动画的人物更有戏曲的韵味,我们要看很多秦腔的影像资料,对那些秦腔角色有更加深入的了解。”23岁的杨少飞是这个创作团队的负责人,他介绍说他们的工作小组一共有6个人,都是20出头的年轻人。“很多人可能觉得我们年纪这么小,却这么喜欢秦腔很不能理解,我们6个人5个是陕西人,一个是甘肃人,受到父母的影响,从小就接触过很多秦腔名段,都很喜欢秦腔这个古老的戏曲。”
杨少飞说,他们以前给央视的《快乐驿站》栏目做过一些曲艺节目的动画片,“后来我们就想既然曲艺节目可以做成动画片,那么我们陕西的秦腔也可以做成动画片,而且据我了解,陕西虽然也有各种各样的戏曲栏目,但是对戏曲动画的运用却很少,最多的栏目的片头和片尾用几个画面而已。”
于是,杨少飞就和他的团队开始创作秦腔动画,“现在很多年轻人不喜欢看戏曲,但是却很喜欢动漫,我们也是想着把这二者结合起来,肯定会引起年轻人的兴趣。”杨少飞说。
杨少飞现在了解到的情况,不只陕西,全国能很好运用戏曲动画的地方都很少。他认为现在曲艺节目动画很受欢迎,那么我国有那么多剧种,相信戏曲动画也会慢慢为大家所接受和喜欢。
制作
节奏快的丑角戏更适合做动画
于是从2010年11月份开始,杨少飞与他的团队就开始创作秦腔动画,目前已经制作完成了秦腔经典戏《拾黄金》和《张连卖布》的动画。“我们经过多次研究,最终选择了秦腔的丑角戏《拾黄金》和《张连卖布》,之所以选择这两出戏,是因为从动画的制作来讲,这两出戏的节奏比较快,更容易通过画面来表现,而《周仁回府》等节奏比较慢的戏,表演技巧比较多也比较难,对人物的表演要求太高,创作难度太大,我们暂时就放弃了。”杨少飞介绍说,一出戏的动画大概30分钟,成本需要5万元,“希望制作成熟后,这些动画能在电视上播放。”
创作小组成员之一的22岁的康晓莉还是美院的大二学生,谈起秦腔动画的制作她很兴奋。她介绍说,确定了剧目之后,他们就开始了前期的设计,“是按照戏曲的内容严格还原,还是在制作的过程中再做一些创新,组员们曾经意见分歧很大,为这个大家经常吵得脸红脖子粗的。”康晓莉说,后来经过多次商议大家还是决定要有创新。于是,在现在已经完成制作的《拾黄金》的秦腔动画中,就能看到肯德基、小广告等现代元素的加入。
“我们把完成的秦腔动画片给一些网友看过,大家反响还不错,所以我们准备继续做下去。”康晓莉说他们现在的创作还是寻找合适的唱段,为这些原汁原味的秦腔唱段配上有创新元素的动画。
困境
希望有秦腔艺术大师的指导
虽然目前杨少飞和他的创作团队已经完成了《拾黄金》、《张连卖布》两部秦腔动画片,但是他们毕竟是秦腔的爱好者,还不是专业人士。“我们特别希望能得到一些秦腔艺术大师的指导,特别是动画人物的动作、表现手法等方面的专业指导。”杨少飞说,他们期望的最好情况就是,比如他们制作的秦腔表演艺术家孙存蝶的《拾黄金》,“我就希望我们可以不用孙存蝶老师以前表演的录音,而能请到他来为自己的动画角色配音,这样秦腔动画就不用局限于要和录音配合,就可以通过更多的表现手法把一部戏展示出来。”杨少飞说,艺术家如果能来到现场配音,那么动画人物的动作、表现形式都可以得到指导,那么就能做出质量更高的秦腔动画。
杨少飞说他们现在也在和一些秦腔表演艺术家接触,他们都表示了支持,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鼓励。“因为我们现在制作的秦腔动画没有涉及商业性质,所以还不涉及版权,如果要和艺术家们合作,就要考虑到在专业的媒体和栏目上做推广,会涉及版权问题,所以我们还要慢慢推进这个合作进程。”杨少飞说。
那么动画秦腔到底能给秦腔的传承带来什么样的作用,秦腔表演艺术家们对此是什么样的态度?记者采访了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院长陈彦,陈彦说:“这对秦腔来说是一件好事,是秦腔的另外一种传播,也可以说成是秦腔文化产业的一种体现,秦腔动画可以看做是秦腔文化衍生的产业链,是一种很好的探索,而且这样通过当下人的审美形式把秦腔表现出来,也是对秦腔文化内涵的一种新的表现。”陈彦表示,对于这种形式,秦腔表演艺术家们肯定是认可的,因为这不影响秦腔的经典形象,而是对经典形象的一种别样传播,相信秦腔表演艺术家们是愿意给予专业指导和进行合作的。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