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临潼高端对话”临潼区举行
西部网讯 5月19日,“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临潼高端对话”在临潼区兵马俑学术报告厅举行。此次活动由光明日报社主办、陕西九州映红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协办,作为“中国旅游日”国家主题活动之一,备受各方关注,来自全国旅游、文化方面的知名专家、学者,在首届“中国旅游日”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以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为主题,以临潼为实例,探讨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推动文化产业的背景下,如何让文化与旅游相融共进,进一步促进旅游产业发展,为首届“国家旅游日”献上一份节日的文化大餐。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旅游与文化有机结合,提高旅游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是当前我国旅游业、文化业面临的重要课题。兵马俑是中国的文化符号之一,作为“兵马俑故乡”的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是驰名中外的旅游名区,有“秦俑故乡、御汤之都”的美誉,区内旅游资源丰富,历史遗存众多,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临潼不断创新文物遗存和文化内涵表现形式,通过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文化创意促进旅游产业发展,在推动旅游业升级换代,转变旅游业发展方式,提高旅游文化核心竞争力上做出了深度有益的探索,实现了文化与旅游的有机结合,找到了一条依靠特色资源来发展的科学发展之路,受到各界高度关注。
依托丰厚的秦唐历史文化资源,临潼规划建设了临潼国家旅游休闲度假区、秦文化旅游区、唐文化旅游区、骊山风景区四大旅游板块,唱响“秦风、唐韵、御温泉”三大旅游文化品牌,并引入政府主导模式、国有企业模式和民营资本模式等“多元化投资模式”,使沉寂千年的历史文化资源逐渐“复活”,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诠释。
在开发旅游资源的同时,在既有品牌、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发掘、延伸和创造,将旅游资源和文化有机结合,使其相互共生又融合发展,是临潼在发展旅游上走出的一条新路子。从2007年开始,在原有的华清池景区,一台以白居易叙事长诗《长恨歌》为主要内容,以唐华清宫九龙湖和骊山为背景的中国首部大型实景历史剧《长恨歌》炫目登场。《长恨歌》推出后,一改临潼过去“人来人往不留客”的产业缺陷,游客白天游景点,夜晚欣赏《长恨歌》。2010年,在为期7个月的演出季中共演出201场,接待观众35万人次,实现收入5000万元,成为我省文化旅游产品的典范之作。
而民营资本的进入,为临潼的旅游文化发展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陕西民营企业百事通集团与泛海集团成立的陕西九州映红实业发展公司,在秦兵马俑景区建设“国际化主题文化商业园”,打造了陕西第一个由民营企业开发的国际化产业园区。2003年,投资10亿元建成了占地10万平方米的秦兵马俑博物馆馆前配套服务区。目前,该公司又投资2.5亿元,由世界著名作曲家克劳斯参与创作,运用国际一流声光电高科技打造的大型历史歌舞剧《秦始皇》也将完成与观众见面。据百事通集团董事长王勇介绍,陕西九州映红实业发展公司还计划投资50亿元建设全国唯一的大秦文化体验园区。
文化创意产品《长恨歌》的成功演出和民营资本投资旅游文化产业的尝试,带动临潼旅游业产业结构开始迅速优化升级。2010年4月,占地28.78平方公里、总投资930亿元的临潼国家旅游休闲度假区全面启动。根据规划,建成后的旅游度假区集文化旅游、休闲度假、康体养生、温泉疗养、商贸会展为一体,形成“一山一带三湖五区”的基本格局。这里最终将被打造成世界级山水温泉度假胜地、国际化人文生态旅游新城。预计到2014年,临潼国家旅游度假区建成后,将新增游客1500万人次,旅游收入将达到40亿元。
伴随着休闲旅游时代的风生水起,中国也随之步入大旅游时代。临潼在转变发展方式过程中,破除行政藩篱、打破行业壁垒、整合旅游文化资源,将各种要素有机结合联合大发展,通过文化与旅游的高度融合,最终把临潼建设成为国际旅游区,为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做贡献。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