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从省文物局获悉,“十一五”以来,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等国家部委的大力支持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省大遗址保护管理工作在探索中不断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成就。
“十一五”以来,由国家主导保护的100处大遗址中,我省占15处共40个点,大遗址已成为我省文物遗存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分布广、面积大、等级高等突出特点。
我省大遗址保护管理工作围绕“大遗址保护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与当地群众生活水平提高、与当地城乡建设、与当地环境改善相结合”的方针,将分布于城市或靠近城市的大遗址定位为“遗址公园”模式,进行系列大遗址保护工作的实践探索。其中,秦始皇陵遗址公园和唐大明宫遗址公园等项目的建设,取得了突出成果。秦始皇陵遗址公园的建设征用遗址外城内2.13平方公里土地用于遗址保护,对遗址采取了全面环境整治、考古勘探和绿化等有效保护措施。同时在遗址区域外征用900多亩土地专门用于建设移民安置区,有效改善了当地农村的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唐大明宫遗址公园的建设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和棚户区改造规划,在19.16平方公里的城市新区建设中,将3.5平方公里遗址核心区全部用于保护展示。在对遗址区进行全面考古勘探的过程中,一批重要遗址被陆续发现。同时,在遗址外新建移民安置区,使几十年来一直居住在生活基础设施严重落后地区的十多万低收入群众住上了生活设施完善、宽敞明亮的城市新居。
文化遗产保护有助于提升一个地区的文化形象,对构建优越的文化软环境具有重要作用。我省的大遗址保护管理工作一直着力于使当地政府及群众受益,把大遗址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系统、大体制中,调动全社会保护大遗址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积极指导地方政府结合本地规划,利用遗址文化元素建设城市公共绿地和文化主题公园,大大改变了大遗址地区的发展面貌,促进了区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保护好遗址的基础上,我省先后实施了唐长安城延平门遗址公园、长安城城墙遗址公园、曲江遗址公园等文化项目,使这些遗址得到了完整保护。
我省保护大遗址的做法得到了文物保护专家的认可和广大群众的赞赏,也引起了国际上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关注。2008年10月,由国家文物局和陕西省政府在西安共同主办的“大遗址保护高峰论坛”发表了大遗址保护《西安共识》,标志着促进城市建设和文化遗产保护和谐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城市管理者的共识。2010年10月9日,国家文物局公布首批12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其中秦始皇陵园遗址、汉阳陵遗址、唐大明宫遗址入选,总数为全国的四分之一。在“十二五”规划中,我省将继续探索大遗址保护与建设的双赢道路,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