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2011年中国·陕西(洛川)国际苹果节在延安洛川隆重举行。据悉,延安市目前苹果种植面积达到300万亩,当地政府和果业部门大力实施果业提质增效工程,走出了一条独具区域特色的苹果产业发展之路,苹果已成为延安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
以辉煌的成就向世人展示
延安苹果产业新格局
延安的苹果有着悠久的历史,党中央在延安时,光华农场就开始栽植苹果。1947年,洛川农民李新安从河南灵宝用骡子驮回了200多株苹果苗,从此苹果在这块深厚的黄土地上生下了根。让李新安没有想到的是:苹果已经走出洛川塬、富县、黄陵、黄龙、宜川,走向了延长、延川、宝塔区、安塞、志丹,到了2010年底,延安苹果面积已发展到300.7万亩,年产量221.5万吨,苹果面积和产量分别占中国的9.2%和6.7%,占陕西的34.1%和26.1%。世界每30颗苹果就有1颗来自延安,中国每100颗苹果就有8颗来自延安。
延安已经成为世界的苹果之都。
延安以苹果面积大、品质高闻名于世。因为以洛川为中心的南部塬区,土质疏松深厚,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完全符合世界优质苹果生产七项气象指标,是国内外专家一致公认的世界最佳苹果优生区的核心地带,是我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苹果种植区和苹果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区。与日本的青森、长野,法国的南特、里昂同属世界苹果最佳优生区,而北部各县也同处苹果适生区。在世界苹果最佳优生区生产出世界一流的苹果也就不足为奇了。
以应对短缺为突破
多措并举发展苹果产业
在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期,苹果变得供不应求。延安各级政府看到了巨大的市场和商机,因势利导,把苹果列为农业四大主导产业之首,引导农民扩大苹果规模,提高产量,应对市场需求。农民在自己的承包田里大量栽植苹果,各种经济体参与果园承包,还有的经济实体开始承包土地建果园。此时,延安市的苹果品种以黄元帅、红星、大国光、小光国、秦冠为主。苹果让农民脱了贫,部分人致了富。
当时,我国苹果主产区山东半岛、辽东半岛,我省的关中和渭北地区也在大上苹果,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期,苹果产量大幅增长,出现了销售难现象。
此时,老百姓对苹果的需求也开始讲究了,由有苹果吃变为要吃好苹果,口味变得有些挑剔了。我市的苹果品种逐步优化,开始引进、推广口味更好的日本富士系列,可以说这是苹果市场一个质的变化。
以应对销路难为突破
全面打响苹果质量攻坚战
面对这种局面,延安的各级领导意识到,靠产量求效益的时代即将结束,靠质量求发展的时代来临了。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挑战既意味着和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挑战,更意味着和自己的过去、传统的观念挑战。这既是困难,也是机遇,走出了困难,就有了发展机遇。
调查发现,质量问题,质次的苹果滞销,而高质量的苹果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而且价格很高,世界上最优质的苹果1公斤售价达到了200元人民币,而延安的苹果在国际市场上鲜见,在国内市场上价格每公斤最高不超过30元人民币。差距就是机遇。进入本世纪,延安全市打响了苹果上质量的人民战争。
延安市主管苹果产业的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苹果产区各县区的书记、县长及苹果局领导率先到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考察苹果。日本的富士苹果在世界是有名的,其产业化程度之高、果农的富裕程度在世界都是屈指可数的。随后,市、县的果树技术专家相继到日本考察,学习先进技术,后来,果农也到日本的果园里学习日本经验。同时还通过国家外国专家局支持,坚持十几年聘请日本专家到延安讲课,对果树技术员进行培训、在果园现场对农民进行技术指导。通过这些活动,使各级干部和技术员观念大转变,找到了差距,技术水平也得到了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