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公元前284年托勒密在亚历山大里亚城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博物馆以来,博物馆在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作为西安拥有最长历史的博物馆,碑林的文化实践带给我们哪些启示?为此我们专访了陕西省文物局局长赵荣。
记者:从“十大精品陈列”到“鲁班”奖,从“三贴近、五走近”到海外文化交流,碑林可以说是在不断实践着“从馆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的理念,您认为碑林的做法有哪些值得借鉴之处?
赵荣:国际博物馆协会曾经倡导,“博物馆不仅是旧遗产的投影机,还应成为新文化的发生器。”我们的博物馆不再仅仅是庞大宏伟的建筑,而正在从原来的馆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成为给人智慧、给人温暖的家园。碑林博物馆的石刻艺术馆是一个单体不大的建筑,但它从展陈布置上获得了“十大精品陈列”,而它的博物馆建筑也获得了中国最高荣誉“优秀工程鲁班奖”,这充分说明博物馆建设要出精品,就要让文物展陈和博物馆本身完美结合,这是一个不断升级的过程。博物馆的建设过程中就是不断用现在的文化对古老文明进行理解阐释的过程,这本身就是一次文化的创造。陕西是文物大省,我们也曾提出建设博物馆之都,在建设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有精品意识,让博物馆表达出我们这一代人的“精、气、神”。
记者: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您认为博物馆在这一过程中应该如何定位自己?
赵荣:我们都讲学习六中全会的精神。但我认为学习是一个层面,落实才是关键。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到底是为了谁?到底应该满足谁?博物馆本身是人类珍视文化记忆的产物。博物馆的文物是文化的有形化身,其本质是“文”而不是“物”。文物的价值不在于雕之以连城璧、制之以万两金,而在于其所表现的时代文化特征的代表性与典型性。正因为文物具有文化共同性,所以我们必须让文物与百姓“共享”。“共享”是一种最民主的表达,“共享”最大限度体现文物价值,“共享”是文物事业发展的标杆。我们说从馆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这其实是主动的也是被动的。一是博物馆本身有让社会共享文化财富的义务,另一方面这也是自身生存的需要,一个不和世界沟通的博物馆是没有生命力的。
记者:我们应该从哪些层面推进博物馆建设?
赵荣:李长春同志曾指出:“文化遗产保护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必须惠及全体人民。”所以用民生理念是我们推进博物馆建设的基本出发点。记住文化、留住文明、并将其传之于众是博物馆工作的主旨与核心。我们要开放办馆,用我们的坚持和智慧为百姓服务。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可以考虑从三方面进行推进。第一,博物馆陈列要有“人本主义”思想,现代博物馆的陈列应适应大众的欣赏口味,在运用现有科技手段的基础上,应使展品更多地“活”起来,使观众在参观博物馆的时候,真正达到获取知识、陶冶情操的目的。第二,从博物馆建设来说,要有精品意识、创新意识,要考虑生态和环保,让博物馆和文物一起能成为珍贵的文化产品。第三,要利用博物馆加强文化交流,让文物走出去,这既能活跃文化也能为经济政治建设提供良好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