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叶阳雨开在东举院巷的“举院阁”,记者仿佛置身于几十年前的西安人家——民国上海泰昌公司产的铁皮饼干箱、上世纪70年代东仪厂造的“子弹头”电风扇、印有“沙家浜”图案的骆驼牌搪瓷缸、海燕牌收音机、凤凰牌自行车等等,上千件记录着近现代西安普通人生活的藏品挤满了仅有80平方米的小店面。“我想告诉大家的是,除了周秦汉唐,西安还有更丰富、更亟待保护的近现代文化遗产。”今年23岁的叶阳雨说。
一来西安就迷上了这座城
叶阳雨并不是西安人,他祖籍浙江宁波宁海县,1988年出生。在祖父影响下,他从小就迷上了历史文化,中学时代起成了当地旧书店的常客,收藏了大量民国时期的书籍杂志,还经常与同好们四处寻访有年头的乡土建筑,做成图片资料互相交流。2007年参加高考,家里人原打算让他在浙江就近选择一所高校,但对西安向往已久的他毅然填报了西安外事学院广告设计专业。
“刚到西安时,城墙的厚重感就征服了我,越看越觉得有味道。”叶阳雨笑着说,刚来时还有点担心水土不服,结果在回民街吃了一顿泡馍,从此就和西安“一见如故”。利用课余时间,他又开始搜集自己感兴趣的旧书,几乎跑遍了全城大大小小的旧书店,学校寝室的书架、柜子、箱子和床边都摆满了书。随着“淘宝”过程的深入,他逐渐对西安近现代的民俗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些带有时代特征的小摆件、旧家具和前苏联风格的建筑等都让他着迷不已。2008年,他和自己的书友合伙在东举院巷开了这家“举院阁”,专事旧书、旧家具等物件的收藏和经营,还发起成立了西安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团队,希望能藉此抢救保护一批正在流失的近现代物质文化遗产。
希望有更多创意型小博物馆
“我最初想用做生意来养公益,但后来发现困难相当大。”叶阳雨说,为了搜集这些旧物件,几年来他和同伴已经投入了二三十万元,但通过销售、同行交流等渠道获得的收入才刚刚包住每月两千多元的房租。因为资金匮乏,目前他们收集来的上千件东西还没有足够的地方储存和展览,相关知识的宣传和普及也难以顺利开展。
与此同时,让他更忧心的是城市建筑遗产的快速流失。去年11月,位于边家村十字附近的陕八建家属院面临拆迁,叶阳雨和伙伴们多次前往这座颇具前苏联风格的四合院拍照,留下了大量宝贵的图片资料。其间,他们还走访了许多建筑界、文化界的知名专家和学者,并向有关部门提交报告,希望能对这座独具风格的历史建筑予以适当保护,但未能如愿。在他精心整理的资料夹里,记者看到了许多如华侨商店等已经不复存在的建筑影像,如今只能通过图片缅怀。
“我最不想看到的是,当我们老了领着孙子逛街时,只能对着没有历史年轮的许多新建筑说,这里以前是一座商场,那里曾有一所学校……”叶阳雨说,他和他的团队将会继续努力,尽可能多抢救一些即将消失的历史文化遗产,同时也希望有关部门和全社会能积极参与进来,一方面精心保护古旧建筑及周边风貌,另一方面多建一些如商贸、家居、服饰和剧院等为主题的创意型小博物馆,“这样将来西安就很有看头了,历史文化也就不至于出现断层。”记者 胡利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