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福后代的“千湖湿地”
2011-11-1 9:20:00 来源:陕西日报 点击:
次
进入论坛
国庆过后,来到“千湖湿地”,顿觉眼前一亮,想不到千阳县还有这么一个雅致的“世外桃源”。站在犹如飞天仙女的张拉膜观景台上,整个千湖美景尽收眼底。飞鸟、湖面、芦苇荡……交错韵律一览无余,煞是迷人。
从凤翔县来的65岁的张大爷指着芦苇荡边疯玩的孩童幸福地说:“离千阳这么近,要不是孩子们说,真不敢相信这里还会有这么美的景色!”说话间,两辆电瓶观光车载着20多位从西安赶来的游客缓缓驶来。正在这里检查景区卫生的千阳县湿地管理处副主任李有明告诉我们,国庆期间,每天来千湖湿地旅游的游客超过了2000人,高峰期日接待游客达3000多人,2日和3日下雨期间游客也不下1500人。
我们一边走,一边狂拍湿地的景致,十分惬意。从南岸到北岸,植被茂盛,水陆相间,丛林草地交错,江河湖泊相连,整个公园通过循环的水系、环路、甬道有机相连,呈现出“鸟鸣千湖岛、鱼跃纸坊湾”的湿地风光。所到之处都很洁净,处在休闲园里的各村组,村村都有两名专职卫生保洁员,负责花草树木的修剪和对沿途道路、景区垃圾收集清理及卫生保洁工作。同时,千湖湿地管理处今年还从城镇待业人员中招聘了60名保洁员,三班倒负责景区卫生。7.5公里的环湖南路上几乎见不到纸屑垃圾。
在纸坊湾风景区,一位40岁开外的女士挽起裤腿站在湖边,拿着望远镜时而看看墩台山;时而望望北岸的宝汉高速高架桥;时而又贪婪地深吸一口氧气……“这里曾经是成片的垃圾堆。”景区负责人指着一片绿地说,在千湖湿地开发前,当地自然地貌已遭到破坏,几乎丧失滩涂湿地功能,但垃圾丛中哪些顽强挺立的乔、灌林又让人看到了希望。于是县上请来有关专家出谋划策,通过清滩造岛、加固滩岸、改良土壤、引水入滩、恢复植被、补树种花等手段,逐渐恢复了已经衰退和萎缩的生态系统,这才有了今天我们看到的“千湖湿地”。
据千阳县文化馆负责人介绍,该县有3000多年的历史,地处千河谷地的千湖湿地自古气候湿润,草茂林丰。据中国“石刻之祖”石鼓文记载,这里是秦人牧马之地。西汉时丝绸之路途经千河谷地,自古交通发达。如今,宝中铁路、陇凤公路、西千公路、千灵公路、宝汉高速公路交汇于此,11月底宝汉高速通车后,离宝鸡市区不足半小时车程。今年国庆长假,来千阳旅游的西安、宝鸡的旅游团队和自驾游的散客络绎不绝。
伴随着湿地游的开展,这里的农民放下锄头开始“淘金”湿地游,家庭旅馆、农家乐随处可见。我们在千湖两岸采访时看到,20多家农家乐和度假村,家家门口停满车辆。段家湾野趣园山庄负责人尚小峰说:“从去年8月开业以来,每天接待的游客不下20桌,最多的一天超过了40桌,仅他们养殖的野鸡每3个月就要调运600只鸡仔。农家搅团、面皮、千阳豆腐等都是受游客们喜爱的美味佳肴。”问起收入,建国农家乐接待户老板陈建国憨厚地笑笑说:“比外出打工强多了!”野趣园老板告诉我们:“每月原料支出超过2万元。”
这一切得益于近年来千阳县树立的大旅游理念。把县城发展与旅游开发统一起来,把湿地旅游作为最大景区、最好的旅游产品、最美的旅游目的地来建设和经营,把湿地旅游作为拉动全县经济增长的优势产业来培育……全县各部门通力合作共同推进湿地游发展,加快千湖湿地旅游通道、水泥路等湿地游道路建设,加强了景区两岸灯饰亮化、广场整饬和私建滥建清理工作。经过努力,千湖湿地环境面貌焕然一新。如此大手笔的做法,对全县大旅游格局的形成起到了重大促进作用,成为千阳经济转型腾飞、社会发展进步不可替代的一翼。
山区农业大县曾是千阳留给外界根深蒂固的印象,如今,随着千湖湿地公园的开发,再加上陕西省唯一获准持械狩猎的莲花山狩猎场,各路投资者也慕名而来。濒临灭绝的桃花米、仁厚皮薄的千阳核桃、清火明目的千阳蚕沙枕、轻绵贴身的千阳蚕丝被等已迅速热销;剪纸、皮影、布艺、刺绣等民间文化艺术品也远销海内外。
县上有关负责人告诉我们,千湖湿地是大自然赐予的宝贵财富,千阳湿地旅游将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保证好湿地自然原生态本色,绝不能走以往景点开发“火一阵子,毁几辈子”的老路,把千湖湿地旅游打造成一张造福世代的“县城名片”。
编辑:秦人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