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酒吧、咖啡秀、KTV等舶来文化成为中国大陆年轻人休闲的主要方式时,一股“传统风”悄然袭来。在古城西安,随着一批“80后”相声人的崛起,传统艺术的回归给此间休闲生活增添了一抹亮色。
相声起源于北京,兴旺于天津,流行于中国大陆。从诞生起,京津文化对相声的影响颇深,相声在西安不但继承了传统特点,陕西方言、网络语言等的加入更拉近了演员与观众的距离。
“十一”长假,茶馆相声益发火爆。中新社记者记者5日来到位于古城墙下的某茶馆,面积不大,人声、笑声、冲茶声,声声入耳,台上的相声演员说了上句,台下对各种“包袱”已经烂熟于胸的铁杆粉丝都能接上下一句。在传统段子的间隙,不时抖出夹杂着“雷”、“冏”、“山寨”等网络语的包袱,台下“80后”们顿时笑不可抑。
据了解,“茶馆相声”在西安颇受年轻人追捧,还有一帮“80后”带着孩子来听。青年相声演员王声透露,在读大学时,他们这批80后相声人,通常被同学们当做是“怪学生”,说相声、抖包袱、捧哏逗哏……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民国时期。后来,这群“怪学生”凭着对相声曲艺的热爱和坚持走到了一起,大家有了共同的舞台,被成群的粉丝包围。
他感慨,西安“80后”相声人的经历就是一出电视剧《奋斗》的真实版。面对传统相声的势微,如何为古老艺术增加生机?这些年轻人凭借网络语、流行语、时事新闻乃至微博趣闻在新编相声里巧妙穿插,上演了一出出大众喜闻乐见的作品。
陕西青年曲艺社班主苗阜告诉记者,每天演出结束后,他都要看传统段子的资料到凌晨两三点,揣摩老艺人的精华,并上网浏览最新鲜的信息和词汇,吸汲营养。他需要不停地创作新段子,如果两天没有新段子,台下的观众会减少一半。
他透露,为追求时尚感,在作品创作中常常运用漫画式的夸张表演,语言也紧扣社会热点,但根本上依然是围绕着传统基本功——“说、学、逗、唱”。因为最终目的是在创新的同时更好地回归传统、继承传统。
据了解,这些年轻相声人也力邀老一辈的相声大师前来“指导业务”,在传统相声界里,由于信息闭塞,许多前辈去世后,节目就会失传。由此,前辈的传授让年轻的相声人们获益匪浅,使很多失传的相声段子得以传承。
陕西省曲艺家协会副主席于海涛表示,在相声日渐边缘化、市场化的今天,不断为相声注入包括网络语在内的时尚元素,对相声艺术的发展不失为一种有效尝试。(完)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