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电(记者任珂 冯国 余里)随儿女来北京定居的杨树成老先生,一有空就会在城里的各个景点到处逛。在天安门广场东侧的中国国家博物馆,他仔细欣赏了四羊方尊和后母戊鼎后,后悔以前因为这里收费而没有早点进来看到这些国宝。
65岁的杨树成在电视上看到国家博物馆免费向公众开放,于是来到这里。他在售票处向工作人员出示身份证,领到一张写着免费的票进入展馆。逛了大半天,除了一些收费的专门展外,他都仔仔细细地看了。
“如果这里还像以前那样收费,虽然门票也不是很贵,但我估计就不会来看了。”杨树成说。
自从今年3月完成装修重新向公众开放后,国家博物馆根据国家政策实施免费开放。虽然以前的门票只有20元,但还是让许多人止步。免票后,短时间内观众络绎不绝。
免费向公众开放的不只有国家博物馆。2008年初,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和国家文物局四部局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全国各级文化文物部门归口管理的公共博物馆、纪念馆等全部实行免费开放。
这一举措让走进博物馆的中国人猛增。据国家文物局统计,在免费开放后的头一年,全国去博物馆的人数增加了五成。增加的人群中,多数是学生和低收入者等原来买不起门票的人。
截至2010年,全国免费开放博物馆纪念馆总数达到1893个。
为贯彻免费开放政策,中央财政每年安排专项经费20亿元,这还不算各级地方政府对本地博物馆纪念馆的补贴。
据陕西历史博物馆馆长成建正介绍,作为中央与省际共建的全国8家大型博物馆之一,陕西省与中央政府每年都给陕博数额不定的财政补贴,一年计有5000万元。这对改造、提升现有的博物馆服务设施和安保设施等,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免费开放加快了博物馆融入社会的步伐,博物馆的文化辐射力和社会关注度得到空前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社会效益得到进一步增强。”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曾如此表示。
一个社会对文化遗产的重视程度,与社会的安定繁荣息息相关。经历了30多年的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中国正逐渐向文化、艺术和出版等领域投去更多目光。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宋向光认为,博物馆是社会公益机构的典型和样本,免费开放是让博物馆回归社会公益性的体现。
然而,新的问题也伴随出现。免费开放后,陕西历史博物馆人满为患,影响了观众的欣赏。而在四川博物院,免费开放后并没有想象中的人气兴旺,相反,每天平均只有2400人次,距该馆每天4000人次的接待能力相去甚远。
展览内容、形式和手段的单调,也是目前中国博物馆行业面临的问题。
“免费开放的新形势下,面对多元化的观众群体和丰富多彩的参观需要,我们必须创新发展理念,回应观众的期待。”成建正说。
宋向光则表示,免费开放只是一个手段,光靠保证博物馆的运作经费是不够的,博物馆还应该走出去,组织更多展览,才能让更多人享受文化公益服务。(完)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