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三大古老剧社之一”的易俗社小剧场,经典秦腔剧目轮番上演
2011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已进入会期的最后一个月,自世园会开幕以来,西安儿童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打造的大型童话歌舞剧《石榴娃娃》,受到了小朋友们的热烈追捧。 “《石榴娃娃》是我们移交到曲江新区后的第一个受资助项目,也让我们尝到了甜头。”西安儿童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王丽虹说,“《石榴娃娃》的剧本创作完成后,我们就把这个项目提交给了曲江新区,没想到一个月后曲江文化产业扶持资金就到账了。我们今年计划再打造一台精品剧目《陕北娃娃》。” 这一个案,是曲江新区全力助推西安文化体制改革的一个缩影。 自2003年6月西安被确定为全国首批文化体制改革综合性试点城市以来,西安按照确定的“路线图”“时间表”,制定配套政策,整合文化资源,推动体制创新,全面完成了文化体制改革各项任务。 敢为天下先的西安的文化体制改革,数年风雨征程,不仅盘活了现有的文化资源,也成就了无数的经典作品,为文化普惠民生、构建公共文化体系提供了最坚实的积淀。 而曲江新区作为西安文化体制改革的排头兵,担当起市属文化院团改革的艰巨任务,促进西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
推陈出新 西安文化体制改革硕果累累
在今年的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西安市荣获“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先进地区”称号。 近年来,西安的文化体制改革可谓硕果累累。市属经营性文化单位全部实现转企改制,培育了西安秦腔剧院有限公司等一批新型文化市场主体;完成了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完成了区县文化体制改革,提高了文化单位面向群众、面向市场的能力;完成了市属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激发了文化单位的创造活力;市属8个文化企业整体移交曲江新区,实现了文化资源与资本平台的合作双赢,促进了全市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得到了中央和陕西省有关方面的高度评价。 据介绍,2010年西安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184亿元,占GDP比重为5.68%,文化产业增长速度为19.1%,文化产业增速高于全国及陕西省、西安市GDP的增速。 通过完成市属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西安培育了一批新型文化市场主体。据介绍,目前,西安市属经营性文化单位已全部平稳完成事转企工作,13个区县文化馆、图书馆、广播电视台也全部完成内部机制改革任务。同时,西安图书馆、西安群艺馆、西安博物院建立了全员聘用和岗位管理制度;西安人民广播电台、西安电视台实行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全面引入竞争激励机制;西安人民广播电台、西安电视台分别在综艺广播、广播剧制作、“大秦腔”等频道或栏目实行了制播分离。 文化体制改革,也进一步解放了文化生产力,一批文化精品脱颖而出。先后有电影《图雅的婚事》和《隐形的翅膀》、话剧《郭双印连他的乡党》、秦腔《柳河湾的新娘》、儿童剧《小小阿凡提》、电视剧《热血兵团》等9部作品获陕西省“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其中《郭双印连他的乡党》、《柳河湾的新娘》、《热血兵团》、《隐形的翅膀》四部作品分别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电影《图雅的婚事》荣获第57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电影《团圆》荣获第5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电影《纺织姑娘》荣获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大奖;电视剧《特殊使命》、《大秦帝国》分别荣获第27届飞天奖和第25届金鹰奖;贾平凹的长篇小说《秦腔》荣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吴克敬的中篇小说《手拷上的蓝花花》荣获第五届鲁迅文学奖。此外,叶广芩的《青木川》、200卷大型文献工具书《四部文明》、大型文化丛书《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语录》等作品,都在全国产生了巨大反响,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下一步,西安将尽快研究制定政府购买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办法,出台"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积极地为转制企业排忧解难,努力为转制文化企业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1] [2] [3] 下一页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