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文学故事——一句周巷方言的故事
2008-12-9 16:10:00 来源:三秦游综合
进入论坛
余姚话使我摆脱困境
那是在民国三十七年十月,我刚刚进入宁波中学读书还未满月。有一天上午的第二节课,我正在倾听蒋文荪先生精彩的博物课。突然,一个看门房的工友在教室门口喊道:
“蔡丹宙!快到办公室去,你家里有急事打电话来了。”
我赶紧跑到教师办公室,见到我的级任老师(相当于现在的班主任)孔亦锋先生已经先行接听。孔先生看见我急冲冲地到来,马上把听筒递给我说:
“是你家里的电话,说你妈妈病重。”
我接过听筒一听,电话那边传来一个陌生人的声音:
“你是蔡丹宙吗?我是宁波同人钱庄的张先生,刚才你的爸爸托恒业钱庄的范老板打电话来,说你妈妈的毛病转重,叫你赶快回家去。”
一听母亲病重,我的脑子一下子全懵了,我不知道自己如何结束这次通话,更不知道是怎样放下话筒?孔先生见我木然的样子,赶紧提醒我说:
“赶快去准备回家吧!你妈妈还等着你呢?”然后又问我:“这个打电话的张先生是你的什么人?”我说不认识张先生。孔先生又问范老板是谁?我回答说他是我的担保人。
“他在宁波做什么工作?”孔先生又继续问道:
孔先生的这个问题,差一点把我问倒。因为凡是考入宁波中学读书的学生,按照学校规定必须有一个在宁波当地有一定地位的人做担保,表面上保证学生遵纪守法,实际上是要保证学生不参加由共产党领导的各种学生运动。多数学生都找在宁波开店的老板做担保,并且因此而有了一个专有名词叫做“铺保”。
但当我接到录取通知以后,却找不到铺保,因为父亲所有熟悉的亲戚朋友,没有一个是在宁波做生意的。在没有办法的时候,家父找到周巷恒业钱庄的范维麟先生,父亲想他们的同行之间经常有业务往来,希望通过他能找一个宁波人做我的担保。不想范先生误解了父亲的意思,以为是请他做担保,二话不说就签上了自己的大名。因此我的担保是不符合规定的,因为担保人不是宁波人。幸亏在注册入学的时候,办事人员没有仔细审查就通过了。
面对孔先生的询问,如果我据实回答,事情可能就要败露!我的担保不合规定,我不敢想象,我就怕学校会叫我退学!
幸亏当时社会上还没有推广普通话,各人都按自己的习惯说话。我因为从小生活在周巷,到宁波读书才半个月,开口就是地道的周巷方言。
“嘎宁波经格拉来够。”我结结巴巴地回答:这是一句十分地道的周巷话,翻译成普通话的意思是:“他经常到宁波来的。”我不敢正面的回答,说我的担保人不是宁波人,是周巷恒业钱庄的经理。我说这句话的实际意思是:“范先生虽然不是宁波人,但是他经常到宁波来,也可以算是半个宁波人!”
“他在宁波政界做事?”孔先生又反问我一句:我完全没有想到,孔先生是一个地道的老宁波,按照宁波方言的读音,竟把我说的这句话听成为“他是宁波政界里的。
这个意想不到问和答,完全解脱了我的困境。尽管心里“别别”地直跳,脸上也有点发烧,可是喉咙里还是非常生硬地挤出一个“嗯”字,算是肯定的回答。
孔先生马上也“唔”了一声,并叫我赶快回家探母。仅仅是说了一句地方方言,完全摆脱了我的困境!如果这件事传到侯宝林、周柏春和姚慕双等大师的耳朵里,一定能成为一段很好的相声或滑稽资料。
编辑:秦人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