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宝鸡擀面皮 岐山擀面皮 陕西凉皮 凉皮方便包 5包包邮 原价9.9 现价5.9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各地民俗>>正文

赫哲人的食

2007-8-9 15:21:00  来源:三秦游综合  进入论坛

    赫哲人早年以鱼、兽肉为主食。清朝末年,始从三姓地区输 入小米,做少量的稀粥喝。每逢年节和接待宾客时,用小米做成“拉拉饭”(赫哲语,即稠粥),或“蒙古布达”(赫哲语,即 肉粥),以示庆祝,表达对来宾的尊重,他们把鹿尾巴、熊掌、 猴头、木耳、大米、白面等视为珍贵的食品,轻易不动。平时除了吃新鲜的鱼肉兽肉外,还将其腌浸晾干加工成鱼干、鱼条、皮 坯子,储藏起来,以备平时之需。

  赫哲人对鱼兽肉的吃法多种多样。  
 
  刹生鱼,赫哲语称为“塔拉卡”,把新鲜的鱼肉切成丝并用醋浸泡,去掉腥味,加上各种青菜,辅以各种佐料,尤其少不了辣椒油。这是赫哲人特别喜欢吃的菜,也是用来招待亲友宾朋的 美味佳肴。

  炒鱼毛,即鱼松,赫哲语称为“它斯恨”。是把比较肥的鱼煮烂,捡出鱼骨鱼刺并炒干制成,放在罐子里并泡上熟鱼油,长年食用。吃起来即松又软,味美香甜。

  塌拉哈,又叫“达勒格切”,即烤鱼。是把新鲜的鱼切成薄片,但并不切透鱼皮并用削尖的柳条串好放在旺火上燎烤,烤熟后,蘸醋、辣椒油等佐料食之。

  拉拉饭,是用小米或玉米小查子煮成的稠粥,放上鱼松或鱼油、兽油,搅拌后吃。
 
  莫温古,也是一种饭食。是把鱼切成小块,然后与小米一起下锅,放少量盐煮成的稀饭。

  调李子饼,是赫哲人早年常吃的食物。稠李子是一种黄豆粒大小的黑色野果(此树遍布于黑龙江沿岸),秋天成熟后采回并捣碎,制成薄圆饼,赫哲语称为“得布西克特”,晒干后放在罐 子里泡上鱼油,吃时又香又甜。

  柳蒿菜,是赫哲人早年食用的一种野菜,赫哲语称之为“额恩比”,春季一出土即采吃较为鲜嫩,炖鱼、炖肉也要放些柳蒿芽,有的晾干储存起来常年食用。  

  赫哲人最喜欢吃的鱼类是“三花五罗”,大马哈鱼和鲟鳇鱼。“三花五罗”是指鳊花、鳌花、季花、哲罗、法罗、雅罗、铜罗、胡罗。大马哈鱼,学名叫“鲑鱼”,赫哲语称之为“达乌”,又 叫“果多”鱼,是乌苏里江和黑龙江省的特产,闻名世界。这是一种洄游性鱼类,中秋节前后是捕捞季节。鲑鱼的鱼籽营养丰富,鱼肉一般用盐腌浸晾干成鱼坯子,常年食用。关于鲑鱼的一段传 说尤为有趣,据光绪年间刊印的《黑龙江外记》记载,“唐太宗征高丽,达发哈(即鲑鱼)跃入御舟,帝怒,谓当驱之黑水。故今鱼腹有印痕,唐遗迹也。”鲟鳇鱼,是鲟鱼和鳇鱼的合称,赫 哲语称之为“七里付子”和“阿静”,是赫哲人常食用的鱼类。鳇鱼大的有1000余斤,是鱼中之“王”,鲟鱼大的有百十斤,是软骨鱼,鼻子是脆骨,一身无弃物,鱼肚、鱼翅、鱼尾皆是名菜, 赫哲族人过去有供奉鲟鱼头的习俗。据清代史籍的记载,边北给清朝的贡品中就有“鳇鱼干、鳇鱼骨”。  

  吊锅,是赫哲人早年狩猎时常用的一种炊具,赫哲语称之为“哈其法”,用熟铁制成,两边有活动的耳环,轻便耐用,适宜野外做饭。  

  早年赫哲人很少种青菜,主要是吃野菜。自民国以后,才逐渐传入园艺栽培技术,青菜逐渐代替了野菜。

  赫哲人做饭用的“哈楚昆”(赫哲语,一种吊锅),俗称“ 跑腿锅”,铁锅传入后,吊锅只是外出渔猎时使用。传说,在没有铁锅之前,赫哲人使用木锅,连早年使用的盆子都是木制的。 他们不会烧制陶器,在火柴没有传入时,赫哲人使用“火镰”,赫哲语称之为“雅特日库”。

  吸烟饮酒在赫哲族中由来已久,族中凡祭祀宴会、迎宾、送行均用酒,男女老少几乎都饮酒。这也是其民族重礼仪、亲朋友的习惯。  


编辑:秦人
发表/查看评论   
陕西精品特产 陕西高端特产礼品
陕西旅游票务网 让休闲旅游便宜起来
相关链接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3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