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品饮罐罐茶是甘肃部分山区(通渭,会宁,定西,兰州,天水市的甘谷一带)农家古今相沿的一种独特的品茗风俗习惯。
一个土火炉子、一只“曲曲罐”(泥土烧制而成,容量很小,所能容纳的茶水也许远远不足一只高脚杯)、一撮茶叶或一笼火,一撮茶,一个茶罐和一只茶蛊,便是罐罐茶的全部家当了。大家坐在热炕上,架旺火炉,将黑瓦罐里的茶熬的浓酽至极,一口口的呷着,显得十分舒坦轻松。特别是逢年过节,家家都有罐罐茶具,借以聚亲会友,他们把品饮罐罐茶看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乡下罐罐茶也是农民的早点。罐罐茶具有几个明显的特点:一是用水量特别少。一般农村的老年人喝罐罐茶,所用的水大概只需要我们平时喝水用的一杯水就够了。二是特别费时间。老年人喝罐罐茶一般要用一个多小时甚至于比这还要久。三是由于用的是土火火炉子,烟雾缭绕,有种腾云驾雾的感觉。四是熬成的茶特别苦。我想罐罐茶其实是在喝茶汁,再加上由于生活水平所限,用的茶叶也大都是一斤才几元钱的劣质茶叶,所以特别苦。
最原始的用具确实是罐罐,一种烧制出来的器具,青灰色,八九厘米高的,底座直径只有四五厘米的锥体,看似粗糙,品起茶却很香浓,架在火盆上,可供一个人慢慢品用。 现在的罐罐已经有了变化,底座只有掌心大小的,高五六厘米的铁质杯子,搁在稍大些的电炉上,里面放些冰糖、红枣、枸杞、桂圆和茶。有时候杯子也放在火炉上,几个人围成一圈,边烤火聊天,边喝茶,还可以吃上几口馍馍。虽然杯子很小,每个人分到的很少,但是当那热茶含在嘴里的时候,分享到的感受却是无以言表的。
现代罐罐茶制作步骤:
第一步是烤枣,枣皮糊了,散发出清香,然后就可以放在罐罐里了,据说这样枣味才更入茶香;第二步是把装好原料的罐罐放在电炉上,一般茶叶是最后放入的,只要茶一入,水就会沸腾的;第三步是把喝茶的小茶杯准备好,看着罐罐内沸腾的水面,等着飘香;慢慢煮,静静呷,才能体会到其中的乐趣,才能品味到原料的纯香。
下面是不同几处地方的人对罐罐茶的不同感受:
1、记得我刚到通渭工作时,经常下乡到农户家人家总是先问喝不喝茶,那时候我没有这个习惯,所以多时候表示不喝,时间久了我发现,这里的农民问你喝茶时其实还有一层意思,就是问你吃不吃点东西。开始下乡没有经验,所以经常饿着肚子,后来才明白到农户家只有喝茶才会有相应的吃的东西,所以也就渐渐学会了喝罐罐茶。
一杯罐罐茶里,其实容进了通渭所有的艰涩沧桑,罐罐茶同样也消磨掉了太多通渭人的斗志,在这样苦涩的罐罐茶里,通渭人一代又一代毫无希望地生存着,曾经有一个联合国的什么组织来通渭考察时说,象这样一块地方,人们只要能够活着就已经是奇迹了,还谈什么发展?!
后来工作调动进县城,没有多少时间喝罐罐茶了,但这种喝茶的工具及其习惯到现在我还保留着,只不过现在我的喝茶已经不是简单地喝茶了,倒象是在喝一副中药。先在杯子里放一些茶叶,找一个小铁杯子(演化了的曲曲罐),放到小电炉子上倒上水,还要下料,主要有枸杞、桂园、荔枝、大枣、葡萄、核桃仁、冰糖等等,然后长时间地熬煮,以此来泡茶,在每一个星期六的早上,一边听着《高原红》,一边品着这难得的悠闲,什么都可以想,什么也可以不想,也挺滋润的,不信你有机会来试试?
2、如果你到定西乡下去做客,不论走到哪家,你都会喝上罐罐茶。街头巷尾,只要能碰上熟人,你就会受到热情的招呼:“走,到我家喝罐茶去!”在人们的眼里,喝罐罐茶仿佛是一种身份与地位的象征,只有上了年纪的男性才可以心安理得地把它当做一种享受。小伙子喝茶,也只能是泡着喝,或者背着大人偷偷熬一罐儿,谁要是当着大人的面喝罐罐茶,那是要遭到别人的腹诽的。
3、六盘山地处高寒山区,不产茶。但这里有古丝绸之路重镇——西吉,素有“中国西部旱码头”之称。自古商贸活动十分红火,饮茶历史亦相当悠久。据明代《河州志》记载,早在明初,这里就设立了茶马司,以马易茶。由此可以推断,至少在明代时期西吉人就已用罐罐茶了。这大概与当地人们的游牧生活和经商贸易有着直接关系。
4、兰州某些农村地区,如榆中北山地区人们煮茶的一种传统方式,一般用驴粪为燃料,用易拉罐做的罐子煮茶叶.有诗曰:
罐罐茶(安子于兰州)
漆黑的铁罐
在驴粪蛋燃烧的火焰中
被烟与气包围
茶香 粪臭
其间只有一层薄薄的铁壁
两个截然的世界
演绎一段和谐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