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黄河从陕西、山西边境折向东,流入河南,横贯河南省境内,以湍急之势流经著名的三门峡市。豫西主要指的就是三门峡为主的这个地区。在三门峡的灵宝市郊区一种老百姓的住房,具有很长的历史。
在这里的民居形式除了瓦房以外,还有一种就是窑洞,这是黄土高原特有的一种民居形式。过去有见村不见房,见村不见人的说法。那么为什么这个地方会出现这种民居呢?
一个是土质比较好,便于挖窑洞,挖窑洞一般都不倒塌,再一个,它沿传下来咱们古代穴居,也是那种古文化的一种延续,三,一点就是在解放前,特别是封建社会到解放前农民群众都比较贫穷,盖不起房屋,因此就挖窑洞,挖窑洞出力就行了,不花钱。我想它产生这种民居风格主要是这样三种原因。
当地的人说,窑洞的优点不光是花钱少,因为它是在地下,所以它还有冬暖夏凉的特点。
现在的窑洞也有了进步,有的用砖,水泥把上面砌起来,也有用砖把屋面砌上的,使窑洞更结实,安全,也更美观。
窑洞主要有三种形式:一种用咱们当地话叫做靠山院,靠在一个山,一个崖头来挖的窑洞。这种形式比较多。
当地的民民窑洞以开井窑院最富有特色,一般是在平地挖一个方形深坑,坑院的四周挖出数个窑洞,在坑院的一角挖一个斜洞通到地面,作为门洞。在坑院中还要挖一个较深的渗井,囤积雨水。开井窑院是考察研究人类原始“穴居”演进史的实物见证,是了解黄土高原农村民俗民习的一大景观。
天井窑院,又名地坑村,是沿袭原始社会人们以洞穴栖身演变而来的一种民俗住宅形式。西汉初期,先民们遵循自然地理条件,在豫西平原上就地挖土,四壁掘窑,挖穴建宅。在这里形成了省工省料,经济实惠,冬暖夏凉,挡风隔音的具有传统民俗文化特点的天井窑院。
民间地坑院窑洞一般由8孔、10孔、12孔等偶数构成,院内门洞占据一孔窑位置,内设拐窑和吃水井,供人畜用水。院内窑洞分主窑及下主窑,两侧为偏窑,上窑由长辈或户主居住,偏窑按资排辈居住。
黄河孕育了华夏文明,而地坑院则是黄河两岸先民们繁衍生息的温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