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俗话说,“十里认人,百里认衣”。风俗的不同可以直观地从服饰上表现出来。近现代百余年来,雷州半岛民众的服饰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许多服饰的出现都打上时代的烙印,足以令人掩卷而长息。
作者:卢培养
—日常服装—
相关>>>广东雷州半岛旧游戏--丰富多彩 生动有趣 (组图)
一、男式常服
清末民初,雷州半岛人民穿着多用棉、麻等粗布缝制,富裕人家则以绢、纱、绸、皮、缎为之,上衣下裤,而上衣多为大襟衫和对襟衫,裤则是长筒密囊裤,颜色以蓝灰、黑为主。大襟为圆领掩胸衫,实为古之右衽遗风。对襟衫以宽布前后对折,前襟对开,缝有布扣数对。一般在前襟左右下方缝有小布袋以装物,称“衣兜”。大襟衫(有的地方称为傍襟衫)多以老年人穿之,对襟衫则以青年人爱穿,以显新潮。而俗称“唐装”的对襟短衫,为当地男子劳动、家居最常穿的衣服,其衣主体上窄下宽,无领或浅领,窄口长袖,衣袋在前片左下部各一,多贴继其上,扣子以布制成,造形简单,贫困者一件衣服甚至子孙相传。
大襟为圆领掩胸衫,实为古之右衽遗风。对襟衫以宽布前后对折,前襟对开,缝有布扣数对。
在乡村,农民多以自织自染的:“黄麻”、“二梭”等家机大布为主,夏天穿棉、麻背心加短裤,冬天则穿短袄或卫生衣套长裤,冷时用麻包袋御寒,称为”家贝包“,更有衣不蔽体者。渔民穿衬衣多用浆渔网的植物胶染成粽色,染后耐碱易洗。而上层官绅文人阶层则常穿长袍加马褂。马褂的样式与“唐装衫”基本一样,惟其很短,仅及腰部。长袍外层马褂,显示出气派和身份。
新中国成立后,农民仍以唐装便服为主,干部、教师等公职人员时兴穿灰色或蓝色的卡叽布中山装,工人则穿工人服;在青年或学生中喜欢穿白色或灰色的衬衣,穿背心、文化衫的比较普遍。此时,人们最为喜欢北京蓝布(棉斜布),当时新婚男女若在结婚时穿上一套北京蓝布衣服,会感到特别的自豪。“文革”期间,青年、学生及一般干部喜欢穿黄色的国防装、中山装、红卫装,这叫“无产阶级服装”。
二、女式常服
[PageMark]
清末民初民间妇女以大襟便服为主,或称为“右襟衫”。其样式为高领、长衣、宽袖,一般下摆呈弧形,布色多为青、蓝黑,布料有自织土布、棉布、麻布及洋布如阴丹士林等。女裤则高裆肥大,称为大裆裤,大多无门襟搭扣,穿时以宽松的裤头布交叉扎紧。辛亥革命后,女服皆在衫领襟边、裤筒脚自缝花边,采用不同颜色的布条分别缝上几道布线条,也颇美观。有的妇女所穿的开襟衫,其袖特别宽阔,可以给小孩喂奶。“五四”运动后,女生穿白衫、黑裙,有钱人家的小姐、太太以穿直领右开襟,紧身贴腰,衣长及膝下,两侧开叉露腿的旗袍为时髦。
相关>>>广东雷州半岛:奇特徐闻 “涯人”婚俗全揭秘(多图)
长袍外层马褂,显示出气派和身份。
[PageMark]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女干部 喜爱穿列宁装。列宁装为仿苏制服,小翻领,双排扣,在当时曾风靡一时,深受革命女性的喜爱。姑娘们则喜欢穿花布右襟衫或对襟衫,女学生喜欢穿蓝色或黑色的裙。“文革”期间,妇女一般不敢穿 艳色的衣服,多数穿一般花布或灰蓝色布料的衣服,多数穿一般花布或灰蓝色布料的衣服,也不敢穿裙和高跟鞋,西装更无人敢穿。八十年代以来,裙子成为爱美女士的夏服,长裙、短裙、超短裙、简裙、连衣裙、套裙、石榴裙 ,千姿 百态。有的女性为求美观,“要风度,不要温度”,秋冬依然穿裙摇摆于市。
相关>>>广东雷州半岛:端午节的奇趣风俗(组图)
俗称“唐装”的对襟短衫,为当地男子劳动、家居最常穿的衣服,其衣主体上窄下宽,无领或浅领,窄口长袖,衣袋在前片左下部各一,多贴继其上,扣子以布制成,造形简单。
[PageMark]
新中国成立后,干部、教师等公职人员时兴穿灰色或蓝色的卡叽布中山装。
相关>>>雷州半岛古老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组图)
清末民初民间妇女以大襟便服为主,或称为“右襟衫”。其样式为高领、长衣、宽袖,一般下摆呈弧形,布色多为青、蓝黑,布料有自织土布、棉布、麻布及洋布如阴丹士林等。
[PageMark]
旗袍与西装
相关>>>瑶族服饰--五色斑斓 东岜艺术(组图)
小孩子穿的开裆裤
[PageMark]
民国时的一家人
三、儿童常服
民间在婴儿出生后,一般都 以干净柔软的棉布包裹,不穿衣服,只在胯下垫上尿布,此即所谓的“襁褓”。稍大一些后,有穿无领无扣,以柔软棉花缝制的“和尚衫”,其肚脐处大多穿一红肚兜,三、四个月后,有的开始换穿有扣的棉布衫和开裆裤,以便随时拉撒。小孩到三四岁才改穿“密裆裤”,即不开档的童裤。此后小孩的衣服多以大襟衫为主,女孩的童服还在其衣领、袖边间或有以花布镶上绲边,以示女儿装之美。在各地民间,儿童的贴身肚兜一般一年四季都穿着不脱,以保护肚脐不受风寒侵袭,所以旧时夏天在乡野常可看到光着屁股而穿红肚兜的小孩在嬉笑追逐的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