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新春期间,千家万户团圆相聚,瓯越大地涌动着欢声笑语,一股浓浓的民俗氛围扑面而来——
孟庆江
“正月灯,二月鹞,三月麦管做吹箫……”这首温州童谣,使我重新打捞起对一个时代的文化记忆。整整半个世纪的悠悠岁月,童年的生活情趣,总使我相思萦绕,难以忘怀。
清楚地记得,开国大典的当夜,少年的我手提一盏红灯笼,挤在浩浩荡荡的游行队伍中,走向人民广场。我见到的是:用纸扎做的大牌楼上挂着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的像;五彩旗随风飘扬,红五星、红双喜等红灯饰都被无数的蜡炬照耀得光芒四射;当然还有踩高跷、迎台阁、秧歌队……
这种热闹又使我想起自己所见到的“拦街福”的情况,涨桥头的“大寿桃”,康乐坊的红灯,百里坊的焰火,三官殿的小摆设,还有到处搭台演的提线木偶和京班的“斗台戏”。我学着做戏盔、做木偶、做灯笼、刻花纸,甚至在迎龙灯时,还参加一起画龙灯上的各种戏曲和神话人物。随着季节推移,我做过风筝,划过水龙(温州人叫“斗龙”),插过香球,画过月饼画,捏过登糕面人,还画过“镬灶佛”的像。家乡的民俗风气极盛,活动内容丰富多彩,一年四季为老百姓的生活增添着无穷的乐趣,也使我这个穷孩子产生不少“精神幸福感”,潜移默化地增长许多“艺术细胞”,人变得聪明,手脚也灵巧了!
我曾说过,温州是我“艺术的故乡”。离乡虽有半个世纪,故乡的故事,总使我忘却岁月,一想到这些故事,好像永远发生在童年的春天里。我画过不少温州的民俗活动,陆陆续续发表在有关报刊上。画过一套温州民俗邮票,收藏在由市政府主办的温州“轻博会”纪念册中。我的温州民俗画还跨过海峡在台湾展出,引起在台的温州同胞的乡思。
我不是研究民俗的专门家,而是从艺术的角度,特别是从对家乡的思恋、怀念的角度,凭记忆创作出这些民俗图画。温州民俗专家叶大兵先生始终支持、帮助我,使它们更加完善起来。还有些温州从事民俗绘画多年的老朋友也给我以很大鼓励。
温州民俗,是我永远做不完的梦!
民俗介绍文字由叶大兵撰写
画家名片
孟庆江 温州人,1937年3月生。1960年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其间,出版年画《丰收之后》、连环画《鲁王与小黄马》,并在《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发表作品。1965年入人民美术出版社,任美术编辑及创作员。1983年参加中央美术学院连环画年画系创办工作,1985年调入《连环画报》编辑部,创作、出版了大量连环画及书籍的封面和插图。其中《蔡文姬》、《长恨歌》分获“第二、三届全国连环画评奖”二、三等奖。主编大型连环画册《中国古典十大悲剧连环画集》和《中国古典十大喜剧连环画集》20套。国画创作以人物为主,擅工笔重彩。编著有《连环画创作入门》、《美术向导》、《谈构图》、《谈线描》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工笔重彩画会理事、中国连环画研究会常务理事。
正月闹花灯
【正月闹花灯】
在温州,宋时就有玩灯之举,明时更加兴盛。闹灯时间一般都从正月十三开始,至十八止,为时6天。在街巷上,结竹棚,挂彩幕,夜间悬各色花灯,装鳌山,时有儿童马灯或滚龙、狮子等戏沿门庆贺。城乡社庙均有龙灯沿街旋绕,名曰滚灯,还有台阁、高跷、焰火、木偶戏等互相配合,迎游为乐。元宵夜,制禽兽鳞鱼各种花灯,入人家串戏阵,笙歌达旦,环观如堵。全城内外,灯火辉煌,人声鼎沸,四乡男女,扶老携幼,进城观灯。
二月放风筝
【二月放风筝】
至迟在明代,温州已流行放风筝。民谣云:“正月灯,二月鹞。”温州风筝制法,先用细竹或竹片扎成骨架,摹拟各种禽鸟鱼虫形状,糊上棉纸或薄绢,上画图案即成。旧时每逢二月,正是放风筝季节。城区府头门(今广场路人民广场西首)那些经营纸扎品的店铺,门口挂满各式各样的风筝,从普通的“单鲤鱼”、“双鲤鱼”到贵重的“蝴蝶鹞”、“蜈蚣鹞”等,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三月插柳踏青
【三月插柳踏青】
清明节前,温州城乡家家磨米做粉,馅以猪肉、笋丝之类,或者嵌以甜糖,俗称“清明饼”。有的人家还从田塍采来绵菜、马兰头、苎麻嫩脑等野菜或青草,炊熟、晒干、磨细作为饼馅,和上米面或面粉制饼,俗称“蒿饼”。这天,家家要扫墓、祭拜祖宗,并到郊外出游,称“踏青”。如今,继承清明节缅怀祖先的扫墓习俗,社会各界普遍开展祭扫革命烈士墓活动。清明前后,还开展植树活动,绿化祖国,为民造福。
放焰火
【放焰火】
温州的土焰火,仍保持宋代药发木偶的遗风。一串直径约1.8米,高约80厘米的若干篾篓,外包红纸,底朝天,依次倒挂在空旷地的半空,篓内装着各种配有“烟花”的戏曲人物、吉祥图文等等。放时,点燃火药长索,当引线烧到篾篓底部时,突然爆声齐鸣,火花四溅,从篓中挂下一出会转动的戏曲人物。火花喷完,戏曲人物就会自动掉下来,只剩一根火药长索仍未熄灭,继续往上烧。当烧到又一篓底,突然又是爆声齐鸣,从篓中挂下另一出戏……如此循环,大约上演十多个不同形式的“节目”,最后是许多“九龙”从篓顶直冲天空。至此,放焰火才告结束。
四月立夏称人
【四月立夏称人】
每年立夏,乡村插田已毕,家家要吃淮豆子、笋、青梅,或做小麦饼和乌饭粉糍,祭祀祖先。人们相与欢饮,并悬大秤于梁,一家人依次上秤,计其轻重,以较一年肥瘦。
五月赛龙舟
【五月赛龙舟】
温州民间龙舟竞渡,“起自越王勾践,永嘉水乡用以祈赛”。它渊源于古代越族龙图腾崇拜的祭祀活动,主要是祈求平安和丰收。直到明清以后,才演变为专门纪念屈原的日子。端午那日,温州各地都有龙舟竞渡,俗称“划龙船”。各乡各庙宇都有龙船,各插固定颜色的旗帜,使岸上观众能够辨认,有青、黄、白、红等色。龙船人数额定为36人。船面上,鼓在中,两旁划的人要听鼓声;两头是艄桨做船舵,靠此端正方向。两船竞赛,水逐浪飞,两龙相斗,争夺锦标,俗称“斗龙船”。建国后发展成为群众性的体育活动。
七月七巧食给喜鹊啄
【七月七巧食给喜鹊啄】
是日,每户人家都“作巧食以啖”。巧食是一种用糯米磨粉,杂以红白糖或面粉、米粉和猪肉合制的长条甜饼,形似指或舌。是日夜,孩子们把端午系在手上的长命线剪去,用它绕扎巧食,抛在屋脊上,名叫“换巧”。并说,这是给喜鹊衔去搭鹊桥渡牛郎织女时吃的。
六月六洗垢龊
【六月六洗垢龊】
这天又称“天贶节”。在温州,人们把书籍、棉被、毛皮等放在日光下曝晒。认为经过翻晒的衣物、书籍不怕腐烂虫蛀,又称此日为“晒霉日”。妇女们还取木槿花和叶研汁以濯发去垢,俗叫“洗垢龊”。旧时,各寺庙僧尼集老妇,把收藏经卷翻晒一遍,称“晒经日”。同时,民间还有洗猫狗的习俗,谚云:“六月六,洗狗畜”。据说,这天猫狗洗了浴,不会生虱子和到处拉屎。
八月中秋尝月饼
【八月中秋尝月饼】
傍晚,月亮升起后,在中庭摆起小桌,内置一大月饼,周围放十多只铁制或木制小碟子,摆放果品或动物图案糕饼。大
编辑: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