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宝鸡擀面皮 岐山擀面皮 陕西凉皮 凉皮方便包 5包包邮 原价9.9 现价5.9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各地民俗>>正文

市井交易习俗——江苏南京:六朝古都的市民气

2007-12-19 15:43:00  来源:三秦游综合  进入论坛

  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喜欢南京的理由:亲切,朴实,安宁,茂密的梧桐大道,隐秘的艺术沙龙,张弛有度的生活节奏,不远不近的人际关系……

  在这所有的理由中,最让人着迷的,是这座城市特有的,垂挂着浓重水分子的温暖和忧郁。

  在这所有的理由中,最让人着迷的,是这座城市特有的,垂挂着浓重水分子的温暖和忧郁。它不仅滋润着那里的皮肤,也润泽了城市的心灵,一如布拉格的空气养育着卡夫卡,巴黎的浪漫陪伴了罗兰巴特,台北的华丽装点起白先勇。

  日常化的南京,是怀旧的南京,闲适的南京,享乐的南京,这是它的一贯传统,也是它的永恒气质,就好像一条动脉,横越古今,悠远绵长,贯穿起整座城市的命运。

  夕阳斜照谁家院:淡

  不知是谁,称南京是伤感的城市。甫一听说,莫名惊诧。南京何时伤感过,难道是李后主,抑或是历史上的十次屠城?这些怎可为伤感佐证呢?

  其实,经历太多风雨之后,南京人的处事常是一种淡然。淡而无所求,有点庄周“小国寡民”。听听这些年的口头禅吧:“多大事啊”、“烦不了”,百姓们的世俗俚语,道出南京的味道。

  拿吃来说,南京人吃起来从不管天南地北,有钱的,八大菜系都可以火爆金陵,没钱的,剁半只盐水鸭回家照样可以喝老酒。四川人无辣不欢,上海人嗜甜成癖。他们都强调自己一种有别于它城的味道。南京人呢,不在乎这些,也不知道怎么去讲究,以至于,都忘了自己的味道。

  当然,南京城还是有味道的。在这个季节,站在鼓楼岗上,一目了然。时尚的,守旧的,现代的,历史的,甚至是小康的与温饱的,全都在。天亮了,鼓楼公园里就会出现晨练的人们;遥相呼应的大钟亭茶社,也会坐满品茗的老者。电信大楼侧门外,周末晚上总有些舞蹈的男孩女孩;而对面的鼓楼公园,英语角依旧挤满青涩的学子;子夜时分,你打车经过鼓楼岗,一年逾花甲的老太,还在叫卖当天的晚报。

  现在的南京,老实平淡的日子遮住了过往的辉煌,这跌落是如此之大,好比从前是门庭若市,现在是朱门深锁。可是市民阶层不太注意这些,他们永常地生活着,紧凑而安康,任由自己往时间的深处慢慢滑落。那过往的辉煌是如此满溢,一点一滴的常常从最不经意的地方漫出来;夕阳照在古街巷上,满地森森的树影子,人们不以为这也是从前的那个太阳;远古的风吹开了一户人家的窗户,在屋子里留下了沙尘,人们关上窗户,擦去风尘,继续吃饭。吃的是盐水鸭,茶泡饭,几根酱菜,一盘清炒芦蒿。

  伤感吗,南京的味道?

  满街风行新“拍案”:闲

  30岁的沈小姐是一家私企的老总,这两个月下了班,推掉了所有的应酬,甘心做一只电视“土豆”,把自己埋在舒适的沙发里。因为从晚间6点开始,南京地区各家电视台的新闻竞争就开始了。“绝对比连续剧还要好看”,沈小姐的遥控器,从南京台的长达100分钟的《直播南京》、《标点》、《南京零距离》转到江苏台的《星网传播》、《SBC新时空》,忙得不亦乐乎。

  和沈小姐一样,出租车司机孙先生每天花在阅读《扬子晚报》的时间超过了两个小时,这是一张发行量已经超过150万份的晚报,其中,除了头版以最简要的文字报道国家大事之外,其他版面最喜欢登的,都是一些“东家长,西家短”的流言蜚语,供市民做茶余饭后谈资。孙先生的职业优势,使他成为这家报社的“新闻线人”,“每月收入大概几百元。”孙先生笑呵呵地说。

  南京媒体的市民气质,使得这里的谈资永无乏味之可能:如一个官员嫖娼如何被当场捉住,一位伯父赶走侄子怎样霸占了侄媳妇的床,一个善良的姐姐终身不嫁为了照顾两个傻子兄弟。有一档叫《法治现场》的节目,干脆设了个《有请当事人》,把矛盾的双方请到演播室,生活中吵不完的架,说不清的道理,在电视直播中继续进行。当然,这类节目有时也流于过分展示传奇的凉薄与草率,不时也充满了古朴的道德说教与煽情。而它在叙事风格与价值观念上,与其说是传播了各种现代的生活观念,毋宁说,这是充满市民情调的明清小说在新时代的兜转投影。

  台湾综艺节目主持人吴宗宪曾戏讽大陆的主持人做节目像“端着一盆火锅”,这种一本正经的模式在这里却变成“天涯若比邻”的亲切。《直播南京》的主持人东升怎么看也像“说书的”,貌不惊人的他偶尔打起领带竟然遭到很多观众的抗议。《南京零距离》的孟非剃了个光头,被戏称为大妈的“心头好”,每天骑自行车上班的所见所闻,往往成为他当晚新闻脱口秀的卖点。

  外省人看着这些报纸或电视节目,也许会怀疑几百年时光流逝,对这个龙盘虎踞的城市及其生活方式,好像没有发生任何影响。而对南京人而言,历史包袱既然主要是由国家机器和主流文化所负荷着,那么它们无论怎样沉重和伤痕累累,都不能影响他们栽种自家的菜园子,也不要左右他们在风雨中打鱼捉鳖。

  古代许多仁人志士说起江南,总是“恨铁不成钢”。然而另一方面,只有那些生于斯的百姓,以及那些消解了历史责任与崇高道德理想主义的人们,在这里,才真正获得了那种平凡的世俗的生活乐趣。

  秦淮灯影、夫子灶前:欲

  也许,只有亲临夫子庙的饮食员,才可了解南京人兼纳百味的大肚和百无禁忌的心态。夫子庙是孔庙的俗称,贡院西街有金陵地道的风味小吃:板鸭、小笼包、酥烧饼、鸭血汤……南京人嗜鸭,以桂花鸭最为有名,盖因于每年桂花盛开季节而制作。据《白门食谱》记载:“金陵8月时期,盐水鸭最著名,人人以为肉内有桂花香也。”咸鸭肫筋道爽口,鸭血汤清清爽爽,都是温柔秀美的南京女子钟爱的美味。

  夫子庙的点心小吃,似乎生来就是为秦淮画舫中笙歌夜半的人们用来充饥的。七家点心店的点心以工艺精细、造型美观、选料考究、风味独特而著称,它们是:魁光阁的五香茶叶蛋,五香豆,雨花茶;奇芳阁的什锦菜包,油干丝,鸭油酥烧饼;永和园的开洋干丝, 蟹壳黄烧饼;六凤居的豆腐涝,葱油饼;瞻园面馆的薄皮包饺,红汤爆鱼面;蒋有记的牛肉汤,牛肉锅贴;莲湖甜食店的桂花夹心小元宵,五色糕团。

  黄裳在《金陵五记》中曾形容“那拥挤的人群,繁盛的市场,那种特有的气氛,是只有夫子庙才有的”。小吃的工艺可以不复杂,但却是一方水上的精华,绝不可粗糙了去。一个店生意的好坏,也有种种丰富的元素,好吃是首要的,也看店铺洁净地段好,老板的干净利落,甚或走堂小mm的温雅可人。

  上个世纪的20年代,中国文坛著名的两位才子曾结伴同游南京,回来作了同题文章。两篇妙文珠联璧合,当时的场景一一再现:文艺青年在歌妓云集的画舫上局促张望, 船家忙于赚钱急不可待, 歌妓和伙计穿梭往来兜揽……

  如今,当年的风流才子早已作古,旧时的记载,带给时人的是味蕾狂欢、气味旅行的新鲜诱惑。你看,那些手持新船票的食客们,正在急巴巴,重回秦淮河上那条夜曲悠扬、红粉知己的新客船。

  ——南京宵夜美食图册

  最好吃的酸菜鱼:北圩路是有名的“酸菜鱼一条街”,最大的酸菜鱼店是 "忘不了”。鲜嫩的白色鱼片,红红的辣油,脆脆的酸菜,鲜香麻辣恰到好处。

  最好吃的烧卖:五台山保龄球馆对面,左、中、右三家,中间的那家最棒。皮薄、馅好,吃起来酥软可口 ……

  最正宗的皮肚面:最正宗的一家非新街口明瓦廊内寡妇面莫数。皮肚炸得好,泡得好,吃起来汤汁多多,再加上面有嚼劲,最重要的:辣好!

  最美味的锅贴:湖南路金春锅贴店,每次去那里吃锅贴,都要排上一阵子队。该店有点历史,值得一试 ……

  最诱人的鸭血粉丝汤:名为“回味”的连锁店,该店改名不久。味道一如既往,物美价廉,何乐而不品?

  最有风味的馄饨:南京的馄饨都很不错,特别是过去那种用木材烧火做的小摊子。现在,很少看到了……

  甘家大院的水磨雅韵

  清丽的江南丝竹,烟一样弥漫整个老宅,深吸一口气,淡淡菊香只把幽怀来散。“袅晴丝吹来闲庭院”,缓缓的昆曲声中,推开甘家大院一扇古老的花格窗,金黄而又透明的日光洒在斑驳的墙上,像泛黄的老照片,只是分明添了些许轻愁一样的迷朦……

  27岁的黄欣第一次来到这里,就深深地迷上了这一切,他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组织了南京昆曲社,每个星期天的下午,阵阵咿咿呀呀的昆曲声,不时从这里传来。

  甘家为金陵望族,世居南京南捕厅俗称“九十九间半”的大宅,世代书香,宅中“津逮楼”藏书十余万卷。20世纪初的南京昆曲界,声名显赫者,首推甘家主人甘贡三先生。甘先生和昆曲大家红豆馆主爱新觉罗.溥侗齐名,与昆界泰斗俞振飞亦颇多交往。当年的曲社设在花厅,檀板轻敲, 曲笛悠扬,水磨雅韵,绕梁不绝。座
编辑:秦人

发表/查看评论   
陕西精品特产 陕西高端特产礼品
陕西旅游票务网 让休闲旅游便宜起来
相关链接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3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