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宝鸡擀面皮 岐山擀面皮 陕西凉皮 凉皮方便包 5包包邮 原价9.9 现价5.9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各地民俗>>正文

市井交易习俗——湖北省黄梅县的买卖交易风俗

2007-11-21 14:54:00  来源:三秦游综合  进入论坛

    湖北黄梅县在春秋时代曾是吴、楚交界之处,如今又是鄂、赣、皖三省相邻之地。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它产生了许多与众不同的风俗,民间买卖习俗亦不例外。

    人们视房屋为贫穷与富有的主要象征。以“上无片瓦下无寸立”来形容其穷,以“高门大院,高楼大厦”来形容其富。于是,房屋的交易便成了比较大,也比较特别的民间买卖。

    在购买房屋时,买主首先要看货。黄梅人最关心的是房屋所在地的地理位置——是“坐北朝南”,还是“坐西朝东”……邻里关系如何等有关情况。所谓地理位置,即房屋在“风水学”方面的意义。只有在“风水”、邻里关系等方面条件都比较满意之后,才有可能顺利成交。否则要么买主干脆不买,要么则大煞其价。图的是“东南西北方方利,春夏秋冬季季安。”;朝阳晒暖,和气生财。前者讲的是“风水”,后者讲的是邻里关系。所谓“十金买屋,万金买邻”便是此心态的真实写照。若以上两项条件得不到满足,则退而求其次——图他少花几个钱,买几间货真价实的房屋暂住一时再说。

    卖房屋大都是不得已而为之,或因缺钱,或因邻里关系不好。在“我惹不起还躲不起”的思想作用下,卖屋走人。但是还有“卖屋不卖门”和“卖屋要留根”等习俗。在买卖双方讲好了价钱,买主尚未搬入之前,卖方不仅要把前后门下走,还要弄走一根落根于地的木柱子。黄梅百姓认为,门是运气的象征,所谓“运气来了门板也挡不妆。落地的柱子是“根”的象征,如果不拿走一根柱子,就等于在出卖房屋时,连同自己家里的根基也一并卖了。在日时,这一习俗是没有商量余地的,哪怕买主多出几个钱或者多拿几根木料来换也不行。近年来,有些比较开明的卖主同意买主拿木料来换。有些讲究实际的卖主为了与人方便与己方便,亦不反对将门和柱子“另当别论”——另外算钱。这是一种变化,而且是带有某种进步意义的大变化。但万变末离宗——用木料换也好、另当别论也罢,仅仅是“拿走”的方式变了。“卖屋不卖门”、“卖屋要留根”的习俗却没有变,更没有从本质上发生动遥。

    二、田地买卖

    对于农民而言,田地的地位远远超过房屋。许多有志气的农民,往往把能够购买田地,作为自己事业成功的重要标志,甚至是唯一的标志。民间俗谚中的“好儿不种爷娘田,好女不穿嫁妆衣”即因此而发。

    田地的买主往往同房屋的买主一样,在买卖成交之前并不急于侃价,而是首先“明查暗访”一番。他们最关心的是自己意欲购买的田地,究竟是阳光雨露十分充足的肥田沃土,还是背阳多水的“冷浸田”,或是水肥难保、水土流失严重的贫瘠之地。即便对于自己想买的田地非常满意,也不会搞那种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痛快买卖。还必须订一份由买卖双方和中人签名盖章的买卖契约。

    如果说卖方要现钱、不拖不欠等要求并不过分的话,那么另两条俗规则属“额外要求”了:一是卖田卖地不卖青苗;二是卖田卖地不卖坟基。这两条要求,各自都有自己的说法或讲究。“不卖青苗”的苗是指正在田地里生长着的当年苗。当地人认为,禾苗尽管是从田地里长出来的,却与即将出售的田地毫不相干。正如已经收获的粮食并不属于田地,只能属于田地之主的道理一样——由卖主种下的青苗,只能属于卖主,哪怕才种下去、刚刚出土也不例外。在这一看似荒唐的要求背后,其实另有一条很有说服力的理由——“空田不种对不起祖宗”。卖主不可能知道什么时候有人来买自己的田地,如果空在那里,过了季节仍然没人来买,岂不是误了农时。在他们看来普天之下,没有比这个理由更充足的道理了。真要买也行,不过要价自然就高一点。理由是“无钱可买种,有钱难买苗”。这种习俗一直沿用至今——现在搞基建征地时,卖主要求加收青苗费即是此俗的沿习。

    田地买卖中的另外一项习俗是“卖田(地)不卖坟”。因为坟墓系老祖宗们的安息之地,也是已故先祖留下的唯一基业,卖了坟地便是数典忘祖。因此,田地里的已葬坟基不仅不能卖,而且不能扣除其占地面积。

    三、牲畜买卖

    黄梅自古以来就很少有马,也很少有羊。所以本文介绍的仅有猪、牛、猫、狗等四种牲畜。就其重要性而言,应当是牛排在第一位,猪排在第二位,猫狗次之。

    牛是农民的命根子。他们的奋斗目标依次是买田置地、做房子、养牛或买牛。有人为了买田地或买牛、做房屋等三件大事而养猪。也有人为此而卖猪。故有“猪是农民的积钱罐子”和“穷莫丢猪,富莫丢书”之说。

    牛的买卖虽不必像买卖田地、房屋那样签订合同。可是在普通农民的心目中,同样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一头好牛的价格远远超出两间破茅草房之造价。旧时农村,很少看到两家人共买一间房,而几家人共用一头牛的现象却屡见不鲜。如果说牛是以其身价的贵重奠定了它在民间买卖习俗中的地位;那么猪则是以其身价的低贱,而使自己在民间交易习俗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与牛相比,猪不仅便宜好养,还可以赊欠——欠到肥猪出栏时还钱。于是养猪几乎成了穷人的专利。民间有“猪来穷狗来富”之说,其本义是:穷人养猪才能发家;富人养狗才能守住财富。

    黄梅民间既有一家一户之间的地道的民间交易,又有专门的耕牛、牲猪交易所——俗称牛行、猪行。无论逢集与否,牛行、猪行都是场面最热闹,生意最火爆的地方。除了商店之外,牛行、猪行,也是唯一全天候营业的民间交易市场。

    在农户家买牛、猪,同在牛、猪行里买是有区别的。买主对前者比较放心。因为这种自产自销式的卖主,一般不会使假骗人,即便有假也不要紧—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可以直接到卖主家里去,找那些“坐商”式的卖主讨回公道。交易所则大不一样。那里的卖主大都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一些猪牛贩子,甚至可以称之为骗术高明的“奸商”。尽管也有少量的自产自销者,却也是些不知其门向东、户向西的“行商走贩”式人物,万一出了点什么差错,同样找不到卖主。因此,大部分买主愿意直接到卖主家里去买猪、牛——只是苦于不知道谁家有谁家没有。

    卖主也希望买主直接上门。除了不费力不误工之外,还可以避免“货到地头止,货到地头死”的担忧。一旦进了交易所,即便碰不到好行情,卖不出好价钱,也会因不愿走回头路而违心地将猪、牛贱卖掉。可惜又苦于找不到买主。那些既令人生厌、又不能没有的猪、牛交易所,以及猪、牛贩子,就是在这种买卖双方左右为难的情形下应运而生的。牛贩子大都是上门贩牛,猪贩子则大都坐在猪行里等猪上门。上门贩牛是因为黄梅县自古至今,都没有以养牛卖牛为生的人。旧时,农民仅在三种情况下卖牛——大牛生了小牛,农民便卖掉小牛或者老牛;天灾人祸;因为牛不对脾气,卖掉再买一头(此外还有因为牛老了、残了、死了卖给屠户者,当属例外)。这三种情况,都处在可卖可不卖,可早卖可迟卖之间,如果不主动上门便很难如愿。加上贩牛的利润很可观,即使花几天时间贩到一头,也有利可图。

    猪则正好相反。自古便有以养母猪卖仔猪为职业,或副业者。仔猪满了月不能不卖,加上仔猪难挑,大猪难赶,一旦送进猪行便很少有人愿意再弄回去。在行内压价要比上门压价容易得多———猪贩子何乐而不为呢?

    猪、牛贩子的共同之处有二。一是都想赚钱,二是都乐于且善于为赚钱而弄虚作假。牛贩子弄虚作假的办法很多,但主要是在牛的年龄上弄虚作假。牛龄大小一般可以从牛角、牛齿、牛蹄、皮毛等四个方面去判断。一但贩子用钢刀把牛角、牛路上的“年轮”刮平,将黄牛的皮毛染黄,水牛的皮毛染黑,就可以卖出嫩牛的价格。也有取掉“龄齿”来以老充嫩的。猪贩子弄虚作假的手法有两种:一是用那些因不会吃食等原因而消瘦的猪去冒充“苦糟猪”。二是用病猪冒充好猪。“苦糟猪”以吃草、粗糠等粗饲料为主,虽然看上去较瘦,毛色也不好看,却因为其很会吃食,一旦改喂精饲料、半精料,便能很快育阳出栏,因而倍受买主青睐。冒充的办法是:弄一些含有草、粗糠的猪粪放在附近,然后再凭借其三寸不烂之舌,将买主侃昏。至于以病充好的办法则更多:在不吃食的猪嘴上抹一点猪食,表示它刚“用餐”不久;在病猪的鼻子上抹一点“万金油”,使其鼻子上出现汗珠,冒充好猪等等。这类猪,大都以低得可怜的价格买来,做完手脚后,再找几个“托儿”用竞相抢购等办法,骗买主上钩。

    行骗是猪贩子们赚钱的有效手段,却并非唯一手段。一般情况下,都是在每天下午,交易所快关门之前用低价收购,这时那些自产自销的卖主,因急于回家而要价较低,再加上猪腹已经排空,尿也屙得差不多了。他们以低价收进,次日喂饱后,再以正常价格卖出,即便不弄虚作假也有利可图。也许是“曾被甜言蜜语哄,至今不信卖糖人”的缘故吧,人们对于贩子总是不放心。

    除了贩子之外,真正的卖主还有一条重要习俗。那就是卖牛、卖猪不卖牵牛牵猪的绳子。如果有人试图将绳子同所购猪、牛一同带走。卖主就会用“常言道:卖屋不卖门,卖牛(猪)不卖绳”的话语来作答。“卖牛(猪)不卖绳”的习俗同“卖屋不卖门”、“卖
编辑:秦人

发表/查看评论   
陕西精品特产 陕西高端特产礼品
陕西旅游票务网 让休闲旅游便宜起来
相关链接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3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