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澳门概述
澳门(Macau) 中华人民共和国两个特别行政区之一。它由四个部份组成:与中国大陆连接的澳门半岛,以及位于珠江口南中国海上的氹仔、路环和路凼城。北面和广东省的珠海市拱北连接;西面与同属珠海市的湾仔和横琴对望。
澳门半岛与氹仔之间由三条大桥连接,分别为1974年10月启用的嘉乐庇总督大桥(以当时总督名字嘉乐庇命名,俗称澳凼大桥或旧大桥,由2005年4月8日起暂时封闭半年,以进行整治工程,现只恢复公共交通工具使用)、1994年3月启用的友谊大桥和2005年1月9日启用的西湾大桥(也是澳门唯一一条能双层行车的全天候大桥)。此外还有莲花大桥,连接路环和凼仔的路凼城及珠海市横琴岛,为第二个与中国大陆连接的口岸,另外还有预计2009年下半年落成澳门至凼仔之海底隧道。东面则与另一个特别行政区──香港──相距60公里(天气良好时可眺望香港大屿山),中间以珠江口相隔;而计划兴建的港珠澳大桥一端将在澳门东北角的东方明珠相连接。
澳门除了内港的码头和位于新口岸的港澳码头外,在1995年11月,位于澳门凼仔东侧的澳门国际机场正式营运,据机场资料显示:澳门国际机场2005年全年的客运量为425万高峰人次,特区政府将斥资60亿澳门元填海扩建以增加客运量,机场主要与内地城市和亚洲主要城市有航班往来。
澳门举行第四届东亚运动会已于2005年10月底举行,其中主场馆“澳门蛋”已于2005年7月开幕。除此以外,澳门多个建设亦纷纷动工和落成,如已开幕的渔人码头、科学馆(设计中)、“澳门蛋”旁之Hello Kitty land主题公园与酒店等旅游设施。
澳门历史
澳门在明代史书中记载称为“蚝镜”(濠镜),澳门当时是葡萄牙与中国贸易的主要补给港口。葡萄牙人占领后时,问当地人这里的地名。因在妈阁庙旁,当地人便回答“妈阁”,于是澳门便被命名为“Macau”(“妈阁”葡萄牙文的译音)。原属于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1557年,葡萄牙人向当时明政府取得居住权,成为首批进入中国的欧洲人。最初由果亚亲王管辖,1623年,葡萄牙政府委任马士加路也为首任澳门总督。
澳门历史上以中西文化交流驰名于世,亦曾在世界经济的运转中发挥重大作用。她的名字最早记载于明朝史书,叫做“蚝镜”(濠镜),此后还有“濠江”、“海镜”、“镜湖”等多个别名。
概因四、五百年前,本地蚝产丰富,南北两海湾,水静湾圆,有如明镜也。后来又称作澳”。澳,泊囗;外国船只停航寄泊的地方。”诸番求蚝镜为“澳”,故称“蚝镜澳”。地属香山县,亦称“香山澳”。至于今名”澳门”,其由来则有多种传说,一“门”是中国内河通往海洋的海峡总称,本地内港的妈阁庙,隔海同湾仔的银坑相望,形成海峡像门;一说本地南面对开的乙水仔、小横琴、路环、大横琴四岛离立对峙,海水贯流其间,成十字门状,所以亦有“十字门”之称;又有一说本地南台山(妈阁庙山)和北台山(莲峰山),两山相封成门。总之,既是澳,亦有“门”,便称澳门了。
十六世纪,葡萄牙人与日本人先后来华,他们都是利用澳门作为同中国通商的门户。初来时,在妈阁庙处登陆,葡人因此称澳门为“马交”(MACAU),日人则称之为“阿妈港”。
根据史书记载,在南宋以前,即十三世纪前,本地是荒山野地,没有人烟,亦未正名,直至蒙古族入侵中原,南宋濒淤覆亡,闽浙一带官兵纷纷避难南逃,部分人飘泊到此,寻找生活。
公元1271年南宋度宗咸淳七年,蒙古定国号为元之后,元军南下大举攻宋,1276年南宋恭帝德佑二年,元军攻陷宋都临安(杭州),俘宋恭帝; 1279年,元朝终于灭了南宋,在此战乱期间,正是国亡家破,南宋皇亲国戚、文武百官,争先乘船南撤逃亡。其中最大一批是张世杰率领宋军及民兵五十万人,船舶二千多艘,簇拥幼主端宗赵罡,几番周折,来到路环、乙水仔一带海面,当晚遇狂风吹袭,御船翻沉,帝罡得病一卧不起,损失惨重,只好上岸栖居。及后元兵追至,宋军依仗澳门妈阁山及路环高地,水兵列阵十字门,同元军作生死大战,击退元军。
自此以后,澳门始稍有人烟,但由于地方细,耕地缺,物产少,立足生活繁衍后代并不容易。直至十六世纪中叶,即明世宗嘉靖年间,本地仍然是荒凉一片。人烟稀薄,只有舟船寄泊。
葡萄牙人在1535年中国明朝嘉靖十四年,取得在澳门停靠码头,进行贸易的便利。 1553年明朝嘉靖三十二年又藉词在澳门登陆,1557年明朝嘉靖三十六年,开始在澳门定居。而葡人来华,是在1513年明武宗正德八年,比占居澳门早四十多年。当时,葡萄牙已于1510年占领了印度果阿,1511年又攻占马六甲,海军势力指向中国。第一位到达中国的葡萄牙人是欧维士(Jorge Alvares),他率领的船队于1513年在零丁岛附近下锭。
正德九年至十一年即公元1514至1516年间,葡国船只多艘在安德地(Andrade)率领下,几次来到广东,要求入京,都未获得中国官员批准。1517年即明正德十二年,葡人又要求进京,同时用武装商船在广东沿海测量港弯。
广东令政使兼海道副使吴廷,接纳葡人进京的申请,并呈文上奏朝廷。翌年,葡国使者被御准赴京,道咪卑利士(Tome Pires)作为葡国派到中国的第一位特使在广州登陆,兼程赶赴北京觐见正德皇帝,首先提出通商要求,但没有结果。葡人登陆澳们之前,已先到香港屯门。1516年正德十一年,他们在屯门葵涌一带设立营寨,装造武器,买卖通商。这些活动,深受闭关自守的中国官员反对。这时候适逢正德皇驾崩,1521年嘉靖(世宗)即位,接纳朝议,下令驱逐葡人,并拒绝他们朝贡。
1523年明世宗嘉靖二年,葡萄牙一支海军舰队,入侵新会县西草湾失败。1545年嘉靖二十四年,明朝又禁止葡萄牙船驶入宁波港。这种情势之下,葡人为了打开葡中、葡日的贸易通道,追切需要在中国找一处地方作为基地,只有到广东来,被迫使用浪白澳为泊囗。浪白澳在澳门西南二十八哩处,是中国为防止外国籍商贾侵扰内地,广东市舶司特撰定为外国船只停泊的地方。但该地并非优良海港,孤岛悬海,水土又十分恶劣,居民极少,很难长驻,葡人泊船通商,十分不便,早有心开辟澳门。
1553年嘉靖三十二年,葡国船商藉囗航船触礁下沉,进贡物品被浸湿,申请借地晾晒,同时贿赂广东海道吏汪柏,登陆澳门。
1557年嘉靖三十六年,葡人开始在澳门定居。(亦有一说葡人于1553年到浪白澳,1557年才从浪白澳移居澳门。)从此以后,葡人在澳门南湾沿岸一带,依山建楼房筑炮台,建城墙设岗哨,雄踞海畔,有澳门城之称。内地商贾贩夫边民,闻风而来,在现时的十八间及营地大街一带起屋开店。成行成市,故又叫做”澳门街”。
葡人经过多次教训,这时已知道同中国贸易,不能不守规矩些,所以占居澳门后,已算寻得一个通商门户,比较注意策略。在他们刻意经营之下,澳门成为中西方第一个贸易商埠, 断了欧洲同中国的海上贸易,宗教和文化也随之发展起来。
1568年8月,首位宗教领袖卡内罗(D.Belchi or Carnei ro)来澳,为澳门第一任主教。1575年1月23日,澳门教区作为远东第一个主教区正式成立,这样,澳门又逐渐成为西方在中国的文化和宗教中心。到了1621年,全澳已有人囗两万多人,开设有铸炮厂、船厂以及能生产军械火药的手工业作坊。不过,此时的地方行政及司法权力,仍然由中国掌握,直至十九世纪中叶。
嘉靖年间,中国在澳门设提调备候行署,管理葡人的居留及贸易,但对葡人越来越多的趋势,持有戒心。因此,在1574年神宗万历二年,在澳门与内陆连接的地方设关闸,派官兵把守。
1621年熹宗天启元年,又在前山建寨,立 将府,陆海兵近两千,大小船只五十艘,分驻守放澳门外围各岛屿。葡国同中国订立澳门借地条约,是在1582年明神宗万历十年。条约规定澳门葡人每年向香山县缴纳地租五百两白银。
1614年万历四十二年,广东又与澳葡订约,立下禁例,诸如禁止买卖人囗,禁止买卖私货等。1623年,葡国派遣马土加路也(D.Francisco Mascarenhas)为澳门首任总督。
1644年满族入关建立清朝,继续执行明朝在澳门订立的法律和制度。1730年清世宗雍正八年,香山县在澳门望厦村设立县丞衙署,专门受理澳门葡人及华人一切诉讼事宜。
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清朝在澳门关前街设立海关,成为当时中国四大海关之一(其它三大海关是云台山、宁波及漳州)。
1842年宣宗道光二十二年,中英鸦片战争结束后,清政府腐败无能,国势日颓。1844年9月20日,葡萄牙女王玛丽亚二世宣布澳门为“自由港”;1849年道光二十九年,
编辑:秦人